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工業2.0:工業大躍進

我們剛剛談到第一次工業革命使眾多的農民從田間走進工廠,從第一產業走向第二產業,成為工業化以來第一批藍領工人。他們操作著蒸汽驅動的簡單機械進行生產,雖然生產效率比起手工操作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通過蒸汽動力來驅動一些簡單結構的齒輪、杠桿等機械部件進行動作單一的生產加工動作,僅能夠在某些環節代替人力,無法實現復雜的連續動作。如果想要實現一套完整的加工動作,蒸汽驅動在效率提升上面仍有其局限性,所以并沒有廣泛地取代人工。那個時代初期制造的由蒸汽驅動的車子也并沒有比馬快多少,機器設備也都需要不斷地改進才能提供生產力,但也為后來的第二次工業革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蒸汽機的發明是工業1.0時代的標志,那么工業2.0時代就是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代表,發電機的發明自然就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工業2.0時代的標志了。交流發電機的發明人尼古拉·特斯拉被認為是那個時代非常偉大的發明家,這就是為何埃隆·馬斯克要把他心愛的電動汽車品牌命名為“特斯拉”。

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帶動了物流革命,以電力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帶動了能源革命,電力的傳輸比煤炭、蒸汽更加高效、低廉,可以把工業所需的能源運送到更遠的地方,使建立工廠的場地不再嚴格受限,這一時期也開始出現了把產能轉移到人工成本、建廠成本和土地更低廉的國家和地區。這種行為降低了商品成本和價格,提高了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品質。

以英國為代表的第一批工業化國家占領了非常多的殖民地和新興市場,國內生產的商品被銷售到全世界廣泛的國家和地區,這些完全空白的市場購買力驚人。顯然蒸汽動力已經無法滿足那些意欲將商品迅速充斥全世界市場的大資本家,他們需要更加強力、高效的動力來驅動復雜的機械裝置,來更大程度地代替人力,更多地用設備來取代人工,這是工業2.0時期所追求的。由電力驅動的電氣化設備可以實現更復雜、更高效的加工動作,完成質量、精度、速度都是人力所難以企及的,它由多個能夠完成單一動作的電氣化設備組成,可以完成具有復雜加工、組裝動作的流水線生產。

藍領工人從使用輔助性機器完成生產的主導者,過渡到機器的維護者,人在生產中的作用從主動變成了輔助,這也使得手工業者和工業化生產的力量對比變得更為懸殊。每一位藍領工人都從需要掌握復雜的加工動作,變成學習如何操作和維護機器。工人的工種也隨著生產設備種類的日益細分化變得越來越多,分工也越來越細,專用設備的功能性完善進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的良品率。

受益于社會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專門培養藍領工人的機構越來越多,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工廠所需的人力也得到了滿足,第二產業比第一產業收入更多更穩定,刺激更多從事第一產業的社會勞動力走進工廠,工業2.0時期老牌發達國家的城鎮化得到了更加飛速的發展,富裕的工人可支配收入增多,同時他們從可以自給自足的農民變成專業工人以后必須花錢購買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更進一步刺激了商品的消耗,帶動了社會經濟的發展。

除了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老牌發達國家,日本也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更替之時抓住機會迎頭趕上。這些國家通過工業2.0所帶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飛速發展,已經遙遙領先于世界平均水平,并開始了商品、經濟,甚至是軍事上的對外輸出擴張,這個時期的發達國家也都成了好戰分子,通過工業化帶來的經濟和軍事力量大肆對外擴張,尋找下一個空白市場。在世界范圍內的對外殖民和侵略也在此時期形成了初步格局,這是工業革命對世界政治、經濟等方面產生影響的有力證明。

在以蒸汽為動力源,也就是直接燒煤為能源的時代,工廠是擁有自給自足能力的,相對更加獨立。到了電氣化時代。電力能源被各國政府所掌控,在能源還很匱乏的年代,掌握了電力生產源頭的政府也就牢牢掌握住了工業化生產的命脈,強化了對經濟的控制權。同時由于電力由政府集中生產和供應,也使得能源的利用更加高效,生產所消耗的能源也可以進行控制。如何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成了這一時期每一個政府和工廠所追求的目標。

在這一時期(工業2.0)第一次出現了流水線的概念,1870年,美國辛辛那提屠宰場引入了生產線來進行大規模生產。到了1915年,福特建立了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工業流水線,這條流水線上生產的“福特T型車”創造了1500萬(臺)年產量的輝煌業績。

流水線的出現使極大規模生產水平進一步提高,單一分工協作進一步細分化,組成完整商品的每一個部分都成為單一可生產零件,最后再交由專門的組裝廠進行組裝,這樣的大范圍分工協作較之前的工業1.0時期就有了更大的生產力提升,在非常多的行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但流水線也帶來了一個制造業痛點,就是協作障礙。我們都知道木桶理論,一只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最短的木板。流水線由多個不同工位組成,而這條線所能達到的最快速度取決于產能瓶頸工位,一個環節出現堆料卡死,下游一定是待料閑置狀態。而在不同工廠間的協作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協同生產的工廠上下游瓶頸也越來越嚴重,無法及時進行信息溝通導致大范圍分工協作難以實現。

電話的發明使人類社會的信息傳遞方式有了全新的開始,對比紙質信件、電報等方式,第一次有了遠距離的實時語言溝通方式,也讓產業協作鏈條上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夠實時掌握各種信息,提高了協作效率和影響范圍,為未來的工業協同生產乃至全球化提供了可能性。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水平也通過產業革命有了長足的進步。受信息交互方式、交通和運輸工具發展的影響,人類社會的交流與分工協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工業制造業已經從能不能生產,發展到如何高效率、低成本地生產,粗獷、笨重的生產模式已經完全無法適應這一時期的工業發展。

精益化生產,極大限度地控制生產成本,使幾個后起之秀的工業化國家占據了主動。除了使用工業設備來生產商品,能夠發明和生產復雜機械也成了先進工業化國家的一個標志,技術壁壘和技術壟斷在工業2.0時期逐漸形成,對后來者形成難以逾越的鴻溝,可以說在這一時期所形成的世界工業發展格局,直到今天也沒有太大的變化。

凡事也有例外,我們中國恰恰就是在錯過了工業1.0時代和工業2.0時代初期的情況下,后發制人、迎頭趕上,在工業2.0和工業3.0更迭之際完成了工業化改革,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靖县| 江孜县| 嵊泗县| 嫩江县| 湟中县| 吴江市| 丁青县| 柳河县| 工布江达县| 镇平县| 太原市| 德兴市| 乐东| 德安县| 息烽县| 江安县| 丰台区| 长沙市| 呈贡县| 六安市| 叶城县| 舒城县| 成武县| 桃源县| 喜德县| 五家渠市| 巩义市| 天门市| 鄄城县| 浦县| 花莲县| 鸡西市| 多伦县| 文登市| 抚松县| 唐海县| 景洪市| 尼玛县| 炎陵县| 嫩江县|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