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心在焉
  • 陳曉萍
  • 2300字
  • 2019-11-29 16:01:09

序 這是一個心不在焉的時代

這是一個心不在焉的時代。

可以每時每刻都處于在線狀態的手機,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習慣。不同調查的結果顯示,成人每天查看手機的平均次數在80次左右,青少年則在200次以上。一個人能夠專注做事的時間通常不超過10分鐘。在日常生活中,多日不見的老朋友聚會時也會各自看著自己的手機,家人一起外出游玩時也會忍不住去看自己的手機。

難怪微軟的辦公軟件現在推出了電子郵件的免提示功能——就是一個幫助大家排除干擾的手段。手機的靜音功能也是同樣的目的。工具雖然存在,卻有許多人難以抗拒手機的勾引,一分鐘不看就難受。腦科學的研究發現,看手機時大腦中分泌的是多巴胺,令人快樂,因此容易上癮。

除了手機,還有形形色色的各類誘惑吸引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使我們分心,無法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或學習。

注意力的缺失正在變成我們這個時代的通病。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認為那些能夠全神貫注、全身心投入自己工作的人,將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佼佼者。他們不僅在工作中會取得更大的成就,而且自己的內心也更強大充實。

我個人比較欣賞的美國知名媒體人、曾經18次獲得艾美獎(Emmy Award)的奧普拉·溫弗瑞(Oprah Winfrey)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奧普拉在美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以她名字命名的電視節目《奧普拉脫口秀》(The Oprah Winfrey Show)從1986年開始就成為最受歡迎的電視節目之一,每天上演一場新秀,長達25年。2011年,奧普拉轉型,成立自己的影視公司OWN(Oprah Winfrey Network)。如今,她不僅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CEO),還是暢銷月刊《O,奧普拉雜志》的創始人和出版商。同時,她還是被提名奧斯卡獎的女演員(憑借在電影《紫色》中的精彩演出獲得奧斯卡表演獎提名)以及電影《塞爾瑪》的制片人。由OWN公司創造的現實題材的劇集都榮登有線電視收視率的高峰,而她親自制作的七集紀錄片《信仰》更是觀者無數。與此同時,她還創造了一個影響巨大的讀書俱樂部(經她推薦的書必定暢銷),并在推特(Twitter)上有3 000萬名粉絲。她對美國社會和民眾的影響廣泛而持久,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奧普拉效應。前段時間風傳她要參加下一任總統的競選,讓大家激動了好一陣。

作為這么一個具有多重身份、角色和重大影響力的媒體人士,她的作息時間表可想而知,一定是馬不停蹄,幾乎沒有喘息的時間。如何在這么多角色間轉換、不被不同的角色牽扯和分心,而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做到極致呢?我以前猜測過許多原因,比如個人的天分、別人的幫助、正好碰上的機遇、無比的勤奮,等等。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對她的深度采訪,才突然有了醍醐灌頂的領悟,并且立刻產生了極大的共鳴。

1

奧普拉·溫弗瑞

奧普拉說,她高效工作的最大秘密,就是fully present,用中文表述就是三個字:心在焉。全神貫注地進入此時此刻正在進行的活動會提升對該活動的體驗強度和真相認知,使她更敏銳、更犀利。她在拍電影時,就專心扮演影片中的角色;在制片時,就完全從制片者的角度來審視影片。在演播間化妝室里,即使聽到好友突然去世的消息,也不能沉浸于悲傷之中,而必須立刻集中注意力,百分之百地投入節目。而在管理公司時,她也是全身心地投入,打造卓越的管理團隊,然后給大家充分的資源、支持、信任和自主權,以至于整個團隊都從心里認同并內化她的價值觀,凡事都會問一句:“假如是奧普拉,她會怎樣處理這個問題?”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自問自答,答案十有八九是正確的。

一個人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做幾件事,正如一心不能二用一樣。專注、心在焉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真正秘訣。

雖然和奧普拉相比,我要差很多個數量級,但是我自己的工作效率又何嘗不是心在焉的結果呢?我在進入一個狀態的時候,就全身心地投入,完全不想其他事情。比如在辦公室里,就全身心地處理與學院行政管理有關的事項,對每一個請求都給予深思熟慮的回答。在家里看書或寫作的時候,也是一心進入,聽不見其他聲音。做晚飯的時候,則專心洗菜、切菜、燒菜,全然忘記與工作有關的內容。和家人朋友聊天時,從不查看自己的手機,而是融入整個身心。回復每一封郵件,也都是全神貫注,絕不敷衍。就是在朋友圈分享照片,也是每一張都可見用心。

專注的表象就是:拿起時身、心、意三位一體,放下時徹底沒有牽掛。

那么,如何鍛煉自己的注意力呢?有人說,注意力就像肌肉一樣,不用就會松弛;而不斷地刺激它、使用它則會使它越來越有彈性和生機。有意思的是,奧普拉的很多節目就是幫助人處理與自己的生活和心靈有關的各種問題的,其中一部分是正念練習(mindfulness exercise),也就是冥想的技巧。而這也恰恰是我在過去幾年中每天實踐的。只要15分鐘的時間,閉上眼睛,再關閉感知外界的其他器官:耳、鼻、舌、身,然后全神貫注于自己的內在,像旁觀者一樣觀察自己的雜念紛飛、呼吸起伏,逐漸進入什么也不想的無我狀態,讓靈魂出竅若干分鐘之后,就能抵達神清心靜的境界,專注因此成為自然而然之事。

一個可以駕馭自己注意力的人,將可以成大器。這個主題反復出現在本書的許多文章之中。第一篇“未來與今天”中描述的計算機科學家、基因學家、“斜杠青年”、人工智能引領者或者全球化公司的領袖無一不是專心致志者。第二篇“理性與感性”中描述的團隊決策、實驗研究、大學的公正維護體系、院長誕生過程也非專心不能完成。更別提其間描述的經濟學家羅斯教授、荷蘭畫家凡·高,還有我自己在過去20年中取得的成就,也都是專注和激情的結果。第三篇“古老與現代”是我在英國劍橋大學深度體驗的記錄,從中更能看出一個具有800多年歷史的大學是如何始終貫穿科學精神和治學理念,成為學者可以長期皈依的精神家園的。“專注”在這個意義上上升到集體的層面。

希望本書可以使你沉下心來專注于閱讀。

初稿寫于2018年7月,原載于《管理視野》第15期,
修改于2018年10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页游| 遵义市| 安化县| 克山县| 称多县| 金寨县| 神木县| 山东省| 黄大仙区| 永川市| 达尔| 连平县| 和田市| 友谊县| 新乡市| 天峨县| 互助| 象山县| 丰顺县| 台南市| 兴和县| 济南市| 岳西县| 滨州市| 吴川市| 辽中县| 永修县| 烟台市| 青阳县| 黄浦区| 响水县| 搜索| 玉溪市| 防城港市| 临桂县| 朝阳市| 贵德县| 五莲县| 抚州市| 新疆| 华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