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 TCP協議和IP地址

地球上人類的語言可能有幾十萬種(加上方言),假如這幾十億人有需要即時對話,那么一定要選一種語言(如英語)作為共同的語言。全世界接入互聯網的計算機和智能終端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其硬件配置和軟件類型也不盡相同,若想聯入Internet這樣的網絡大家庭,也就必須都使用一些共同的約定和規則,這些約定和規則就是網絡協議(Net-working Protocols)。網絡協議可以看作所有計算機為了連接到網絡,實現相互通信,必須遵守的一套規則。

在ARPA Net產生運作之初,大部分計算機相互之間不兼容,即在一臺計算機上完成的工作,很難拿到另一臺計算機上去用。當時美國的狀況是,陸軍用的計算機是DEC系列產品,海軍用的中標計算機是Honeywell機器,空軍用的是IBM公司的計算機,每一個軍種的計算機在各自的體系里都運行良好,但卻有一個很大的弊病——不能共享信息和資源。

為了讓這些計算機之間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就得在這些系統的標準之上,建立一種大家都必須共同遵守的標準,這樣才能讓不同的計算機按照一定的規則進行“談判”,并且在談判之后能“握手”,實現“交流”。

數字通信的“包切換”理論為網絡之間的信息傳遞方式提供了理論基礎。科學家卡恩和瑟夫在深入理解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的細節后,建立了一種各種計算機操作系統都普遍適合的協議,即在開放網絡系統下的能接入所有計算機的傳輸控制協議(Transmission-Control Protocol, TCP)和因特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 IP)即TCP/IP協議。

具體來看,TCP負責發現傳輸的問題,一旦有出錯問題就發出信號,要求重新傳輸,直到所有數據安全正確地傳輸到目的地。而IP是給入網的每一臺計算機規定一個地址。當時美國國防部與3個科學家小組簽訂了完成TCP/IP的協議,結果由瑟夫領銜的小組首先制定出了通過詳細定義的TCP/IP協議標準。1974年12月,卡恩和瑟夫的第一份TCP協議的詳細說明正式發表。當時做了一個試驗,先將信息包通過點對點的衛星網絡,再通過陸地電纜和衛星網絡,然后由地面傳輸,貫串歐洲和美國,經過各種計算機系統,全程9.4萬公里竟然沒有丟失一個數據位,遠距離可靠數據傳輸實驗證明了TCP/IP協議的成功。1983年1月1日,TCP/IP協議成為因特網上所有主機間的共同協議,從此以后被作為一種必須遵守的規則被世界肯定和應用。

從信息數據傳遞的角度看,Internet的IP技術是一種遍布全球范圍的基于分組交換原理的計算機網絡。它將信息進行分組,即分割為許多小數據包,以數據包為單位進行傳輸。數據包也是分組交換的一種形式,就是把所傳送的數據分段打成“包”,再傳送出去。但是,與傳統的電話模式的連接型分組交換不同,它屬于無連接型,IP技術是把打成的每個包(分組)都作為一個獨立的報文傳送出去,所以叫作數據報(包)。這樣,在開始通信之前就不需要先連接好一條電路,各個數據報(包)不一定都通過同一條路徑傳輸,所以叫作無連接型。這一特點非常重要,它大大提高了網絡的堅固性和安全性。每個數據報(包)都有報頭和報文兩個部分,報頭中有目的地址等必要內容,使每個數據報(包)不經過同樣的路徑也能準確地到達目的地。在目的地重新組合還原成原來發送的數據。這就要求IP具有分組打包和集合組裝的功能。Internet在進行信息傳輸時要完成的任務主要有三項:一是正確分割源文件,二是將數據報(包)準確地送往目的地,三是組裝源文件,即在目的地將同一源文件的數據報(包)準確地重組起來。

圖1.1 網絡的本地連接屬性

如今的計算機都有TCP/IP協議,主要包括TCP協議和IP協議。可以查看網絡的【本地連接屬性】,如圖1.1所示。這個操作也可以為自己的計算機設置IP地址。

萬維網提供的Web服務使用的超文本傳送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也是基于Internet協議的。HTTP是Web的通信協議,上網瀏覽網頁時,Web客戶端瀏覽器會發出請求讀取數據的信息,這個信息通過HTTP協議傳遞到Web服務器,然后這些服務器根據請求找到相應的Web網頁,再通過HTTP協議把數據發回的客戶端瀏覽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东县| 龙州县| 遂溪县| 焉耆| 石首市| 顺义区| 英吉沙县| 乐昌市| 金坛市| 大港区| 永登县| 汉源县| 许昌县| 新晃| 鄢陵县| 定结县| 周口市| 宣化县| 鹰潭市| 离岛区| 乡宁县| 鹤峰县| 渝北区| 孝义市| 云霄县| 德江县| 弥勒县| 拉萨市| 乐平市| 开江县| 开远市| 扶余县| 孙吴县| 新民市| 和林格尔县| 安义县| 灌南县| 莆田市| 泸州市| 桐柏县|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