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程序設計基礎
- 李健宏 左家春
- 791字
- 2019-11-29 11:37:11
1.9 Web的由來
Web之父——伯納斯·李爵士(Tim Berners-Lee),是英國計算機科學家,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20世紀80年代后期超文本技術已經出現,但當時沒有人能想到把超文本技術應用到計算機網絡信息傳播上,超文本只是一種新型的文本而已。有一次,蒂姆端著一杯咖啡走在實驗室走廊上,經過怒放的紫丁香花叢,盛夏幽雅的花香伴隨著醇香的咖啡味飄入實驗室。剎那間,蒂姆腦中靈感迸發——人腦可以透過互相連貫的神經傳遞信息(咖啡香和紫丁香),為什么不可以經由計算機中的文件相互鏈接形成“超文本”呢?
1989年3月,伯納斯·李撰寫了《關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議》一文,文中描述了一個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他和同事合作提出了一個更加正式的關于萬維網的建議。在1990年11月他在一臺NeXT工作站上寫了第一個網頁,用以實現他文中的想法。
1990年,伯納斯·李制作了一個最原始的Web環境,他的第一個Web瀏覽器名為En-guire,這個瀏覽器同時也是編輯器,又是第一個網頁服務器。伯納斯·李還發明了一個全球網絡資源唯一認證的系統——統一資源標識符(URL)。1991年,他公開了Web項目簡介的文章。這一天也標志著Internet上Web公共服務的首次亮相。伯納斯·李把這個發明介紹給了給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源于法語縮寫,英文全稱為European Particle Physics Labo-ratory CERN)。從那時起,CERN也對Web的發展起到了重大影響,從此Web的發展和網絡的發展聯系在一起。
1993年4月,CERN宣布Web對所有人不收取任何費用,免費開放所有技術標準。1994年10月,萬維網聯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 W3C),又稱W3C理事會,在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成立,其創立者也是伯納斯·李。
目前,Web已經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第一個具有交互性的著名媒體。Web相關的各種技術標準都由W3C管理和創新,該組織現在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和法國國家計算機科學與控制研究所(INRIA)聯合控制。二十多年來,W3C指導業界的各種國際標準。在微軟(Microsoft)、Sun、甲骨文(Oracle)等IT龍頭大企業的支持下,Web的標準獲得業界的認可,并有了蓬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