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基于Internet的應用
互聯網是計算機網絡的一種,也是人們日常接觸最多的計算機網絡,本書中涉及的網絡,若不加特別說明的話都是指互聯網。互聯網作為一種長距離、高速的通信媒體,可通過硬件線路把各種各樣的計算機連接在一起;通過軟件的控制實現各種類型的計算機之間快速、可靠的信息交換,最終形成人們交流和共享信息的集軟硬件于一體的互動平臺。基于這個互動平臺,各行業的人們創造力正被無限激發,各種基于互聯網的應用不斷推陳出新。
反過來看,網絡應用同時也推動互聯網自身的發展,國內在1994年接入國際互聯網,結合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機遇,互聯網成為在中國最快速普及的事物,沒有之一。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截至2016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1億,網絡購物用戶達到4.48億。中國至少在數量上已經躍升為“網絡應用大國”,中國普通人參與網絡應用的熱情較西方人更高,從某種角度看既與中國大陸體制有關,更與中國的人均占有自然資源較少有關。
在互聯網絡這個巨大的平臺之上可以提供各種應用,如傳統的電子郵件(Email)、文件傳送(FTP)、流媒體點播(VOD)、遠程登錄(Telnet)、新聞討論組(BBS)、博客(Blog)、即時通信(IM),其他應用還包括電子商務和網絡游戲等。當然,最為普遍的還是萬維網的應用。本書將要介紹的Web程序基礎,就是了解和開發萬維網應用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術。萬維網(World Wide Web, WWW),又稱Web,直譯為“世界范圍的網站”。萬維網也是在Internet上運行的,覆蓋全球的多媒體信息系統,與傳統的廣播、報紙、電視并列為當今四大傳媒。它提供了在Internet上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瀏覽、檢索及信息查詢的方式,在Internet這個由Web網頁組成的大海中,文字、圖片、動畫、聲音等多種媒體組成的信息資源應有盡有,加上獲取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因此在網上瀏覽新聞、檢索信息已經成為許多人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
萬維網作為Internet的重要應用,促進了Internet的快速發展;反之,Internet的普及又將萬維網應用延伸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基于萬維網的應用很多,當前較為常見的如下幾種。
世界上第一個網站由蒂姆·伯納斯·李創建于1991年。網站(Website)是指在互聯網上根據一定的規則,使用HTML等技術制作,用于展示特定內容的相關網頁的集合。網站也是一種宣傳和服務的工具,人們可以通過網站來發布自己想要公開的信息,或者利用網站來提供相關的網絡服務。上網的人則可以通過網頁瀏覽器來訪問網站,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者享受網絡服務。現在許多單位或實體都擁有自己的網站,利用網站來進行宣傳、發布產品信息、招聘人員等。隨著網頁制作技術的流行和簡易化,很多人也開始制作個人主頁,制作者用此來自我介紹、展現個性。當然,更多的是以提供網絡信息為盈利手段的網絡公司(一般屬于.com域名),通常這些公司的網站在為人們提供生活各個方面的信息,如新聞、旅游、娛樂、經濟的同時開展商業經營活動。
搜索引擎是指根據一定的策略、運用特定的計算機程序從互聯網上搜集信息,在對信息進行組織和處理后,為用戶提供信息檢索服務,將用戶需要的信息展示給用戶的網絡系統。搜索引擎的機器人(Robot)程序對萬維網有特殊的意義。搜索引擎的Robot是指能以人類無法達到的速度不斷重復執行某項任務的自動程序,專門用于檢索廣闊的萬維網信息,這些Robot程序像蜘蛛(Spider)一樣在網絡間爬來爬去。因此,搜索引擎的Robot程序也被稱為Spider程序。
搜索引擎包括全文索引、目錄索引、元搜索引擎、垂直搜索引擎、集合式搜索引擎、門戶搜索引擎與免費鏈接列表等。目前,最為我們熟悉的搜索引擎的代表是,國內的百度(Baidu)和美國的谷歌(Google)。
在萬維網發展早期,以雅虎為代表的網站分類目錄查詢非常流行。網站分類目錄由人工整理維護,精選互聯網上的優秀網站,并簡要描述,分類放置到不同目錄下。用戶查詢時,通過一層層的點擊來查找自己想找的網站。也有人把這種基于目錄的檢索服務網站稱為搜索引擎,但這只是搜索引擎的早期雛形。
1998年之前,Google只是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一個小項目。其創始人是博士生拉里·佩奇(Larry Page),他于1995年開始學習搜索引擎設計,于1997年9月15日注冊了域名。Google公司于1998年在互聯網正式上線。Google以網頁級別為基礎判斷網頁的重要性,使得搜索結果的相關性大大增強。Google強大的搜索能力,為其贏得了極高的品牌美譽。2006年,Google進入中國,宣布其中文名稱為“谷歌”,這也是Google第一個在非英語國家起的名字。
2000年1月,兩位北大校友,超鏈分析專利發明人、前Infoseek資深工程師李彥宏在北京中關村創立了百度公司。開始百度只為其他門戶網站(搜狐、新浪、Tom等)提供搜索引擎,直到2001年10月正式發布百度搜索引擎后,李彥宏才獨立門戶,從此專注于中文搜索。
互聯網最為根本的作用還是為人們提供了不受空間、時間限制的通信。這種信息溝通的特點應用到人際虛擬交往或者輔助實際交往,可以極大地拓展人們的信息溝通效率和體驗。網站的留言、BBS論壇社區交流,IM(如國內的QQ群、微信群等),專門的社交網絡應用系統都在不斷改變網絡社交的體驗。在應用2013年美國知名科技博客網站Business insider根據互聯網流量監測機構comScore的數據,列出全球最大網站前20名榜單,名列榜首的是網絡社交系統Facebook。
Facebook是創辦于美國的一個社交網絡服務網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線。2012年2月1日,Facebook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出首次公開發行(IPO)申請,這是硅谷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2012年5月18日,Facebook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
Facebook的創辦人是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創辦軟件之初他還只是哈佛大學的學生。最初,Facebook網站的注冊用戶僅限于哈佛大學的學生。在之后的兩個月內,注冊擴展到波士頓地區的其他高校,包括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麻省理工學院、特福茨大學(Tufts)、羅切斯特大學(Rochester)、斯坦福(Stanford)、紐約大學NYU、西北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之后,很多其他學校也加入進來。最終,在全球范圍內擁有大學后綴電子郵箱的人(如.edu,.ac,.uk等)都可以注冊。
2003年,SARS病毒在中國肆虐。面對“非典”的襲擊,多數人被困在屋內,而要想不出門就買到自己所需的東西只能依賴網絡。至此,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網上訂貨,送貨上門”的方便,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接受網上購物。2003年“非典”過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網絡購物。以當當和卓越為代表的中國B2C的早期拓荒者,從圖書作為網絡購物的切入點,借助快遞配送和貨到付款的交易流程,開始逐步建立自己的市場基礎,在度過互聯網的寒冬之后獲得了快速的成長。隨著經濟的發展,網絡購物逐漸重放異彩。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網絡購物給用戶提供方便的購買途徑,只要簡單的網絡操作,足不出戶,即可送貨上門,并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務。同時,在有些網店購買商品,還能實現送貨上門,貨到付款,使網絡購物的安全性得到了保障。網絡購物也能讓產品的價格更加透明化,減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間環節。
從產業融合角度看,網絡購物也是互聯網、銀行、現代物流業發展的產物,通過互聯網的購物網站購買自己需要的商品或者服務。從交易雙方類型來分,有下述四種形式:
第一種是B2C(Business-to-Customer),即商家對顧客的形式(如京東商城)。第二種是C2C(Consumer To Consumer),即顧客對顧客的形式(如淘寶網)。第三種是B2B(Business to Business),即商家對商家、企業對企業(如阿里巴巴)。B2B的影響不如C2C大,但是交易額要比C2C大,其實是網絡購物的主體,能為雙方節約巨大的交易成本。第四種是C2B(Customer To Business),即個人以勞務方式向企業提供產品,一般是智慧產品(如策劃、創意等),網上也稱為威客。此外,還有G2G、G2B、G2C、B2G、C2G等,分別表示政府對政府、政府對企業、政府對個人、企業對政府和個人對政府等,但都沒有C2C和B2C發展得快和完善。
當前,中國傳統的許多實體銷售行業面臨網店的巨大沖擊,轉型電子商務已是企業生存的必由之路。近年來,電子商務正逐漸發展成為商務電子化,美國的eBay就是率先開啟一個時代的企業。現在eBay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中國著名的阿里巴巴、京東商城等電商企業的靈感都來源于此。
eBay是一個可讓全球民眾上網買賣物品的線上拍賣及購物網站。eBay于1995年9月4日由Pierre Omidyar創立于加利福尼亞州的圣荷西。人們可以通過網絡在eBay上出售商品。
交易成功后,電商最終要完成買賣雙方的轉賬,因此必須解決好網絡交易的在線支付問題。2002年10月,eBay以15億美元收購PayPal, PayPal便成了eBay的主要付款途徑之一。目前,PayPal服務通行全球,覆蓋202個國家和地區,注冊用戶數量早已超過數億。PayPal目前是全球最大的在線支付提供商。
馬云的淘寶網和支付寶成功地復制了eBay和PayPal的網絡應用技術體系和模式,用淘寶網和支付寶,結合中國國情成功解決了網絡誠信的問題,一舉成為中國網絡電商應用的開拓者和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