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杜仁杰
杜仁杰(1201—1280),字仲梁,號止軒,原名之元,字善夫,濟南長清(今山東濟南長清)人。金末曾隱居內鄉(今河南內鄉)山中,入元屢征不仕。性善諧謔,才宏學博,氣銳筆健。著有《善夫先生集》。
〔般涉調〕耍孩兒
莊家不識構闌[1]
【耍孩兒】風調雨順民安樂,都不似俺莊家快活。桑蠶五谷十分收,官司無甚差科[2]。當村許下還心愿[3],來到城中買些紙火[4]。正打街頭過,見吊個花碌碌紙榜[5],不似那答兒[6]鬧穰穰人多。
【六煞】見一個人手撐著椽做的門,高聲的叫“請請”,道“遲來的滿了無處停坐”。說道“前截兒院本[7]調風月,背后么末敷演劉耍和[8]”。高聲叫:“趕散易得[9],難得的妝哈[10]。”
【五煞】要了二百錢放過咱,入得門上個木坡[11],見層層疊疊團
[12]坐。抬頭覷是個鐘樓模樣[13],往下覷卻是人旋窩[14]。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15],又不是迎神賽社[16],不住的擂鼓篩鑼。
【四煞】一個女孩兒轉了幾遭,不多時引出一伙。中間里一個央人貨[17],裹著枚皂頭巾頂門上插一管筆,滿臉石灰更著些黑道兒抹。知他待是如何過?渾身上下,則穿領花布直裰[18]。
【三煞】念了會詩共詞,說了會賦與歌,無差錯。唇天口地[19]無高下,巧語花言記許多。臨絕末,道了低頭撮腳,爨罷將么撥[20]。
【二煞】一個妝做張太公,他改做小二哥,行行行說向城中過。見個年少的婦女向簾兒下立,那老子用意鋪謀[21]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說合,但要的豆谷米麥,問甚布絹紗羅。
【一煞】教太公往前挪不敢往后挪,抬左腳不敢抬右腳,翻來覆去由他一個。太公心下實焦懆,把一個皮棒槌[22]則一下打做兩半個。我則道腦袋天靈破,則道興詞告狀,刬地[23]大笑呵呵。
【尾】則被一胞尿,爆[24]的我沒奈何,剛捱剛忍[25]更待看些兒個,枉被這驢頹笑殺我[26]。
[1]這篇套曲生動記述了金元時勾欄演出的情況。莊家:莊稼漢。構闌:即勾欄,宋元時戲曲及其他伎藝的演出場所。[2]官司:官府。差(chāi釵)科:即科差,指賦稅和徭役。[3]許下還心愿:舊俗,祈求神靈佑庇并應許以物報答叫“許愿”,應驗后用香燭食物等酬答神靈叫“還愿”。[4]紙火:祭祀時焚化用的紙錢及香燭之類。[5]紙榜:紙招貼,類似今之海報、廣告。[6]那答兒:那里,那地方。[7]院本:金元時行院演劇所用的劇本。[8]么(yāo腰)末:即雜劇。敷演:表演,扮演。劉耍和:金元間著名演員,他的故事被編成雜劇演出。元高文秀有《黑旋風敷演劉耍和》雜劇,今不傳。[9]趕散:趕場的散樂。散,即散樂。[10]妝哈:不詳。一說妝呵,指勾欄里的演出。這里是夸說自己的精彩演出。[11]木坡:指用木板搭成的看臺,為了便于觀看演出,總體呈斜坡狀。[12]團
(luán欒):聚集在一起。[13]覷(qù去):看。鐘樓模樣:指戲臺。[14]人旋窩:形容觀眾擁擠的樣子。[15]“見幾個”句:指伴奏的女藝人至樂床就座。[16]迎神賽社:舊俗,逢社日(祭祀土神之日)用儀仗、鼓樂、雜戲迎神出廟,周游街巷。[17]央人貨:即殃人貨,猶言害人精。[18]則:同“只”。直裰(duō多):長袍。[19]唇天口地:信口開河,談天說地。[20]爨(cuàn竄):宋雜劇、金院本正劇演出前的某些簡短表演。將么撥:將要上演雜劇。么,即么末。[21]鋪謀:謀算,想方設法。[22]皮棒槌:即磕瓜,供副末打諢用的道具。狀似棒槌,槌頭用軟皮包裹棉絮做成。[23]刬(chǎn產)地:平白無故地。[24]爆:這里是憋脹得厲害的意思。[25]剛捱剛忍:勉強忍耐著。[26]枉:白白地。驢頹:罵人的話。頹,雄性生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