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拓展與實踐教程
- 張軍
- 964字
- 2019-12-11 15:53:37
第四章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
本章內容要覽
◇理論體系綜述
我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以后,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由于各種復雜原因,探索走了彎路,出現了失誤。這些彎路和失誤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毛澤東就向全黨提出要探索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結合”。《論十大關系》圍繞把國內外一切積極因素都調動起來為社會主義事業服務的基本方針,深刻論述了如何正確處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關系;黨的八大強調,要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提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和兩類矛盾的學說,對黨的八大路線繼續發展。
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兩次重大挫折。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澤東在總結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繼續進行探索;劉少奇提出,應該根據中國的特點采取適合中國情況的方法來進行建設;陳云提出了“三個主體,三個補充”的思想;鄧小平提出了關于整頓工業企業,改善和加強企業管理,實行職工代表大會制等觀點。黨的八大以后社會主義建設的曲折發展深刻地教育了全黨,為我們逐步掌握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所取得的成果成為鄧小平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前提和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實現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提供了基礎。
黨在這一艱辛探索中形成的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是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新發展,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思想來源。學習本章內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澤東思想,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
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了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了解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教學和學習重點是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的具體過程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意義。學生學習的難點在于掌握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經驗教訓。
本章學習要點:
◇內容框架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