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緒論

第一節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的獨特價值和意義

股市的繁榮和發展是當代中國社會一個新的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現象。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將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黨的十八大進一步提出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表現了當代中國社會對于市場認識的歷史變化。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的投資意識開始覺醒,是當代中國一個鮮明的時代特征。

股市是當代中國改革開放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作為當代中國社會的新成員,具有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新意,與市場經濟和基于市場經濟的市場文化有密切的聯系。

當代中國的股市有自己鮮明的特色。[1]一是它誕生的歷史不長。1986年9月26日,新中國成立后大陸第一家證券交易柜臺——靜安證券業務部開張,標志著當代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同年12月19日上海舉行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典禮,通常業內以此作為中國當代股市正式誕生的標志。當代中國股市誕生至今不過短短二十多年的歷史。二是它的發展速度快。作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之一,當代中國股市用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便跨越了發達國家一兩百年走過的股市歷程,取得了飛速的發展。目前它已經成為世界規模第二大的股市。三是它與當代中國人生活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目前中國股票和基金賬戶開戶數雙雙超過一億大關,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中國家庭投身股市。股市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晴雨表,牽動著十三億人的脈搏和心跳,可以說是中國當代社會一條敏感的神經。

股市是進行股票發行和交易的市場,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隨著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生產者無論是自身的資本積累,還是有限的借貸資本,都難以滿足企業發展的巨額資金需求,于是出現了股份制,建立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發行股票來籌措資金。誰購買了上市公司的股票,誰就成為這個公司的股東,就以出資額為限對公司負有有限責任,在承擔風險的同時分享收益。股票具有流通性,如果股票持有人急用現金或想轉換成其他證券,可將股票出售,這樣就形成了股票交易行為。

黨中央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對中國股市的發展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柏敭a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擁有的銀行存款、有價證券等動產和房屋、車輛、土地、收藏品等不動產所獲得的收入。它既包括出讓財產使用權所獲得的利息、租金、專利收入;也包括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財產增值收益。對于老百姓來說,在這些“財產性收入”中,“專利收入”“財產營運所獲得的紅利收入”等只有少數人有能力獲得,而“銀行存款”現在實際上是負利率,出租或買賣“不動產”缺乏經驗,只有投資于“有價證券”簡便、好學、易行,具有廣泛的可操作性,因此現在股票投資理財成為當代中國人生活的一個非常重要、非常普遍的內容。股票已經成為中國當代社會許多人、許多家庭最敏感的話題。

在經濟市場化與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個國家的強大必須依賴發達的資本市場,一個民族的興盛必須依托強大的資本時代。21世紀的中國注定會進入一個經濟空前發展、體制全面轉型、國家和平崛起的新時代。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隨著全民的投資意識、資本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家庭的財產將證券化,股票已經成為大多數人投資理財的重要渠道。股市與當代中國人生活的聯系越來越密切、越來越廣泛,因此可以說股市對當代中國社會的發展來說是重要的,股市對當代中國人生活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股市是當代中國社會中的新成員,股市的加入使當代中國社會發生了很多變化。有了股市以后,喜歡冒險的人們,追逐財富的手段不再是單一的勤勞,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省吃儉用,而是研究一幅幅變幻莫測的K線圖。人生的希冀有時就在一根根跳動的紅綠線條中,一旦掌握玄機,財富便可呈幾何級數增長,而一旦失算,財富瞬間縮水。在暴富和破產之間,有著許多傳奇的故事,發人深省,耐人尋味。股市的誕生、發展和繁榮前所未有地改變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和觀念,激發了社會的財富想象與市場精神。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所發生的種種變化,在股民身上表現得最為充分,股民的體驗最為真切。

所謂股市題材小說是指以股市參與者為主人公、以股市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的小說。它是原生態地保留中國市場文化最豐富的礦藏,從小說這個角度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文化的變化。

伴隨著當代中國股市的成長而誕生的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也有自己鮮明的特色。一是它誕生的歷史更短。它是在當代中國股市有了一定的文化積累之后才得以出世的。二十多年前開始有作品出現,近十年來才有大量作品集中涌現。二是它的文化含量高。因為它表現的是當代中國人一種新的生活,一種與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密切相關的生活,充滿文化上的新意。三是它具有良好的成長性??梢钥隙ǖ氖请S著中國股市的發展,中國股市題材小說會越來越繁榮。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與股市以及市場經濟的聯系、與市場文化的聯系是當代中國文化發展的新話題。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全面加速了中國社會的“市場化”進程,市場文明成為當代中國最活躍、最重要的人文景觀。這是一種迥異于以往的社會景象。對于中國當代社會的這種變革,已經步入巨變之軌的中國文學,歷史性地給予了它真正的青睞。特別是自20世紀90年代初市場經濟開始興盛后,中國當代小說創作致力于拓展、豐富這一表現領域,以股市生活為題材、以股民為主人公的小說創作風起云涌,盛況空前,成為中國當代小說創作中一道極為亮麗的風景。股市題材小說創作從靜水微瀾終至春潮漫卷,對于市場中國的透視更從局部擴展為全景,翻開了中國當代文學書寫股市生活的新的歷史篇章。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作為一種新的文學形態,既不能離開特定經濟形態的規約,又不能脫離文學自身發展的獨特規律。伴隨著中國股市的不斷發展壯大,表現股市生活的文學作品也從無到有、從一元到多元,呈現出不斷勃發之勢,這不僅豐富了當代文學的創作和內涵,也體現了當代文學發展的多樣化選擇。

伴隨著中國股市的發展與繁榮,伴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從非股民變成股民,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創作日趨繁榮,其文化意味日益彰顯。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對中國當代股市生活的文化思考是豐富的,也是深刻的。它源于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又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轉型;源于中國文化發展,又表現了中國文化發展,因其直接觸摸人性人情的底蘊而充滿文化上的新意。它如一面多棱鏡,多姿多彩地展現了中國當代社會市場化進程中的文化景觀。它以其表現的多樣性、題材的現代性以及闡述的真實性,將市場文化予以了多樣化的文學演繹與表達,生動揭示股市生活的文化蘊含,講述股民群體身處市場經濟中的生命感覺,描繪他們努力實現市場價值的人生履歷,演繹人性欲望與商業道德、財富倫理、市場理性、文化傳統之間的重重糾葛,揭示商業社會中人們的生存困境與心靈裂變。

股市題材小說創作在中國有比較長的歷史,茅盾以大家的風范和筆力涉獵這一領域,他創作的《子夜》《交易所速寫》等作品,別具一格地開拓股市題材,力透紙背地塑造鮮活的股民形象,全景式地展現時代畫卷,從民族工商業生存與發展的特定視角,描述一個民族向現代化、市場化邁進的艱難歷程,在中國股市題材小說發展史上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繼承了中國股市題材小說創作的優良傳統,以異乎尋常的敏銳反映當代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變化。

股市題材小說創作的繁榮是中國當代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它是瞬息萬變的中國股市留下的真實的“生命痕跡”,是觀察中國當代社會變化的一個重要“窗口”。它表現股市如何神秘地影響和改變當代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心靈欲望和價值觀念,通過股市深刻地反映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反映了這個時代特殊的激情與狂熱。

年輕的中國當代股市和更為年輕的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使得目前國內外學術界對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研究處于萌芽狀態,股市題材小說尚未引起國內外學術界的足夠關注。把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作為一個完整的獨特的研究對象,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從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具體描寫出發,解讀小說中的“股市生活”所表現出來的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精神,挖掘、總結蘊藏在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中的文化新質和新意,從中研究中國當代社會的發展,研究中國文化的嬗變,這是一個國內外學術界剛剛起步的工作,具有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股市文化是市場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肮墒形幕窃诠善笔袌鐾顿Y融資活動中,由投資者、融資者、政府監管部門以及中介機構形成的共同體中體現出來并反映其價值觀念、投資理念、行為規范等文化規則的集合?!?span id="qxydbqw" class="math-super">[2]股市監管者、上市公司、上市中介機構、券商、基金公司、散戶、莊家、股評家、財經記者、投資顧問、投資銀行家等“股市參與者”,他們在股市的“生存狀態”,他們在股市的“贏利模式”,他們的角色特點和職業精神,他們作為勝利者的“炒股智慧”,他們作為失敗者的經驗教訓,這些“人”的生活和觀念有文化價值。中國的股市文化是中國股市在成長過程中的文化積淀,集中表達著這一特定市場文化體系的核心價值。因為所有的股票都是投資人在買進賣出,所以股市的一切變化都離不開人性,也就是說股市永遠都會帶著人的性格,帶著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的烙印。

市場文化是現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資金變資本、資產變資本、資信變資本的過程既是社會經濟高度市場化的過程,也是社會發展高度文明化的過程。股市所激活的先進文化因素與它所喚醒的現代意識是現階段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最寶貴的文化財富,是整個中國全面走向現代市場經濟最有利、最現實的條件。資本意識、交換意識、投機意識、信用意識、冒險意識、競爭意識、契約意識、公平意識匯合起來的市場意識將成為社會經濟的主導意識。股市不僅是中國傳統美德的訓練場,強化著我們的堅韌、忍耐、百折不回,股市還是現代市場精神的培育園,市場意識在這里茁壯成長。

把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文化解讀,探討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如何以一種文化身份參與世紀之交的社會轉型,以期拓展中國當代文學的研究視域與價值空間。源于股市對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源于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與中國股市的緊密聯系,源于股市對中國人價值觀念和心靈欲望的影響,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研究具有時代價值、認識價值和文化價值。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作者幾乎都是“股市中人”,一般都有在股市中搏殺多年的經歷。資深散戶、機構操盤手、財經記者、職業經理人等行業精英是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創作隊伍的主力軍。他們不是為了寫小說才到股市中去體驗生活的,他們是在股市中“討”了多年生活之后,在對中國股市有了豐富的生活積累之后,在對自己的股市生活有了深刻的文化審美認識之后,才拿起手中的筆“宣泄”自己在股市中的生命感覺。出自這些“股民”作家之手的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絕少編造痕跡,是瞬息萬變的中國股市留下的真實“痕跡”,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當代社會的變遷留下了一幅幅生動而鮮活的寫真,薈萃了眾多股市參與者的真實生命體驗,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的變化和價值顛覆與重構的現狀,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代中國社會的一個“文化模本”,真真切切地觸摸到了時代血脈的收縮和賁張,使人性的善惡多了一個淋漓盡致揮灑的舞臺。

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是生產關系、經濟基礎的歷史性變革,它必然要求建構一種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新的文化精神。這種新的文化精神需要吸收中國傳統文化(以“儒”為代表,崇“理”)和現代文化、外來文化(以“商”為代表,重“欲”)的優點,同時剔除兩者的弱點,形成一種古今中外交融的“合金”式文化。這種“合金”式文化最理想的境界是“理欲并重”,既重社會秩序和公德,也尊重個人的權利和價值,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整個社會的進步。也就是說,為了修正中國傳統主體文化“重理輕欲”的缺陷,為了防止現代市場文化從“輕理重欲”發展到“縱欲”,發展到“人欲橫流”,為了在價值取向上“理欲并重”,中國文化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儒商互補”。

“一個時代的文化總是最大量、最集中、最具體地反映在這個時代的文學作品中,以至成為歷史學家研究文化史的重要資料來源之一。”[3]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突出價值在于它伴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立、社會市場化轉型而生長的文化特性。它聚焦股市生活,書寫資本神話,詮釋市場精神和財富意義,表達了一個時代的興趣所在,在當代中國構建新的經濟秩序、財富倫理和市場信仰,成為“市場化文學時代”中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的興盛既基于市場時代來臨后“日常生活文化化”的社會變革,也源于與之同構對應的“日常生活審美化”的文學創作現實。在當代文學與文化研究之間有待開掘的空白之地中,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算得上是最值得開墾的一片沃土,因為無論作品自身還是它的生產方式都打上了市場經濟社會里最顯性的文化印記。

中國當代社會一切變化的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身影——市場,中國當代股市題材小說最大的價值就是形象地表現了中國當代社會歷史巨變與市場的聯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黑河市| 宜阳县| 陵水| 连平县| 云南省| 景洪市| 依安县| 伊金霍洛旗| 上饶市| 渭南市| 龙江县| 平度市| 巴青县| 深州市| 开原市| 临沂市| 临颍县| 霍城县| 随州市| 毕节市| 皮山县| 贡嘎县| 福海县| 喜德县| 通江县| 冕宁县| 汨罗市| 兴仁县| 保靖县| 玉树县| 宁南县| 眉山市| 中西区| 新竹县| 重庆市| 淮滨县| 连云港市| 鄂托克旗| 西宁市| 遂昌县| 黑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