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法學(第二版)
- 熊文釗
- 2287字
- 2019-11-29 18:18:19
第五節 民族法律責任
如果對我國現行《民族區域自治法》進行分析,就會發現,目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在內容上,都不足以實現現代法治目標。就其法律責任制度而言,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雖然廣泛賦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權,但卻沒有規定違法行為以及違法行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從民族區域自治法法律關系的主體來看,它包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上級國家機關、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公民以及國家。這些主體在民族區域自治法中享有不同的權力或權利,對于民族自治地方、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上級國家機關和國家而言,其權力的行使嚴格受到法律的制約,不僅不能轉讓,而且不能拋棄和懈怠。
一、刑事責任
《刑法》第249條規定了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第250條規定了出版歧視、侮辱少數民族作品罪,第251條規定了非法剝奪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和侵犯少數民族風俗習慣罪。這些都是從國家刑事立法的角度規定的對侵害少數民族權利的行為進行懲處,也是從事后懲罰與補救的角度規定對少數民族權利的保障。此外,《出版管理條例》第26條中規定了任何出版物不得含有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或者侵害民族風俗、習慣以及危害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內容。第56條、第57條中規定了對上述行為及其相關行為的具體懲罰措施。
2000年12月8日,山東省陽信縣河流鎮發生一起違反民族政策、傷害回族群眾感情的事件。12月12日,在少數人的串聯、組織下,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縣數百名回族群眾乘車前往陽信縣,在陽信縣境內與勸阻民警發生沖突。沖突中,有6名群眾死亡,19人受傷,13名民警受傷。事件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指示全力搶救傷員,妥善處理善后,盡快查明事實真相,依法嚴肅處理。公安部當日即派員趕赴現場調查。山東、河北省委、省政府立即組織救治傷員,處理善后,并依法對事件進行調查。死者已按回族習俗安葬,受傷人員全部得到有效治療。群眾情緒穩定,社會秩序正常。
有關司法機關和紀檢監察部門在認真調查的基礎上,分別對有關責任人員進行了處理,負有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的陽信縣縣委副書記呂耀珍、公安局局長王天河、公安局副局長吳保利,刑警隊教導員王秀東,孟村縣縣長韓恩來、縣委副書記張洪基,以及煽動組織非法游行示威的孟村縣村民馮元申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負有領導責任的濱州市委副書記賈崇福、市公安局局長王興發,陽信縣委書記劉成文、縣長王力,孟村縣委書記趙國權等人給予了黨紀政紀處分,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了刑事責任。
二、民事責任
在民族法的民事責任方面,我們特別需要加強,尤其是在少數民族傳統文化開發中的利益分配方面要強化相關主體的民事責任。在《烏蘇里船歌》案中,2002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條、第134條第1款第9項和修正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12條之規定,對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政府訴郭頌、中央電視臺、北京北辰購物中心侵犯民間文學藝術作品著作權糾紛,作出認定《烏蘇里船歌》系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而成的一審判決,主要內容包括:郭頌、中央電視臺以任何方式再使用音樂作品《烏蘇里船歌》時,應當注明“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郭頌、中央電視臺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在《法制日報》上發表音樂作品《烏蘇里船歌》系根據赫哲族民間曲調改編的聲明;北京北辰購物中心立即停止銷售任何刊載未注明改編出處的音樂作品《烏蘇里船歌》的出版物;郭頌、中央電視臺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30日內各給付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人民政府因本案訴訟而支出的合理費用1500元;駁回黑龍江省饒河縣四排赫哲族鄉人民政府的其他訴訟請求。被告郭頌及中央電視臺不服一審判決,提出上訴。2003年12月17日,北京市高法終審維持了二中院的一審判決。[110]
該判決主要是確認了赫哲族對《烏蘇里船歌》的著作權,同時要求被告方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但并沒有支持原告方訴訟請求的第二項:關于經濟賠償的訴訟請求,即賠償原告經濟損失人民幣40萬元,精神損失人民幣10萬元。
三、行政責任
按照行政責任的一般分類,主要有懲罰性行政責任和補救性行政責任兩種。前者包括通報批評、行政處分、行政處罰,后者包括承認錯誤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履行職務、撤銷違法、糾正不當、返還利益、恢復原狀、行政賠償等。[111]在民族法律責任研究的范疇中,上述行政責任類型自然不可能完全涉及,在此謹舉數例以為管窺。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47條規定:“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或者在出版物、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刊載民族歧視、侮辱內容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這主要體現為行政處罰的行政責任承擔形式。
《商標法》第10條規定:“下列標志不得作為商標使用:……(六)帶有民族歧視性的。”針對違反此條的責任問題,《商標法》第48條明確規定:“使用未注冊商標,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地方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予以制止,限期改正,并可以予以通報或者處以罰款:……(二)違反本法第10條規定的。”這主要體現為通報批評和行政處罰的行政責任承擔形式。
《文物保護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下列文物受國家保護:……(五)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與之相對應,該法在“法律責任”的章節,則規定了行政處罰等多種行政責任承擔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總的來說,目前涉及民族問題規制的行政法規范對于法律責任的設置都稍顯單薄,但這并不意味著違反這些規范的行政相對人就能夠逃脫對相關行政責任的承擔。而作為行政法律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行政責任規范的完善則無疑是強化行政責任規制功能的核心路徑。
- 失獨家庭養老服務法律保障問題研究
- 最新民政優撫政策法律匯編(注解本)
-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解讀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規定(2019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9年版)
- 治安管理處罰法教程
- 《無障礙建設條例》起草課題研究報告
- 完善國家賠償立法基本問題研究
- 經濟法體系化與方法論:競爭法的新發展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大全(2018年版)(總第四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法律法規全書(含相關政策)(2017年版)
- 最高人民法院國家賠償最新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2012—2014卷)
-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案例注釋版(第二版)
- 無公害農產品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