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等數(shù)論(第三版)
- 潘承洞 潘承彪
- 2261字
- 2019-11-29 14:56:10
2.1 x2+y2=z2的求解
引理1不定方程(1)的本原解x,y,z必滿足條件:
(x,y)=(y,z)=(z,x)=1,(4)
2|/x+y.(5)
證若x,y不既約,則有素數(shù)p|x,p|y,由(1)知p|z2.由此及第一章5定理1知p|z.但這和(x,y,z)=1矛盾.同理證(y,z)=1,(z,x)=1.由(x,y)=1知,x,y不能同為偶數(shù).x,y也不能同為奇數(shù).因為若同為奇數(shù),則可推出4|/x2+y2及z為偶數(shù).而由(1)知
4|z2=x2+y2,
矛盾.所以x,y必為一奇一偶,即式(5)成立.
定理2不定方程(1)的y為偶數(shù)的全體本原解由以下公式給出:
x=r2-s2,y=2rs,z=r2+s2,(6)
其中r,s為滿足以下條件的任意整數(shù):
r>s>0,(s,r)=1,2|/r+s.(7)
證先證由式(6),(7)給出的x,y,z一定是(1)的本原解且2|y.容易驗證:對任意的r,s(不一定滿足(7)),由式(6)給出的x,y,z一定是(1)的解且2|y.由r>s>0知,這是正解.由式(6)知
(x,z)|2r2,(x,z)|2s2.
由此從第一章4定理2和定理3推出
(x,z)|(2r2,2s2)=2(r2,s2).
由條件(s,r)=1及第一章4定理5推出(r2,s2)=1,因而
(x,z)|2.
由條件2|/r+s知2|/x,所以必有(x,z)=1.這就證明了所要的結(jié)論.
下面來證:方程(1)的每一組本原解x,y,z,2|y,一定可以表為式(6)的形式,且r,s滿足式(7).由引理1知2|/x+y,由此及2|y推出2|/x,2|/z,因而有

這里r,s是兩個正整數(shù),r>s且(r,s)=1.從上式及式(8)立即推出式(6)成立.進而由2|/x知2|/r+s.這就證明了所要的結(jié)論.定理證畢.
從定理2及一開始的討論就可以得到(1)的全部解:顯然解由式(2)給出,非顯然解是
x=±k(r2-s2),y=±2ksr,z=±k(r2+s2)(9)
及
x=±2ksr,y=±k(r2-s2),z=±k(r2+s2),(10)
其中r,s滿足式(7),k是任意正整數(shù),正負號任意選取.顯見,全取正號及k=1,就給出了全部本原解.
我們知道,一個直角三角形斜邊長度的平方等于兩直角邊的長度平方之和.這就是著名的商高定理(注:亦稱為Pythagoras定理.).這樣,求不定方程(1)的正整數(shù)解的幾何意義就是要求邊長為整數(shù)的直角三角形,這種三角形稱為商高三角形(注:亦稱為Pythagoras三角形.).當(dāng)商高三角形的三邊長為既約(即相應(yīng)于(1)的本原解)時,稱為本原商高三角形.定理2也就是求出了所有的本原商高三角形.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角度來看不定方程(1)的幾何意義.方程(1)的解x,y,z,當(dāng)z=0時,必有x=y=0.我們約定只考慮(1)的z≠0的解.設(shè)
ξ=x/z,η=y/z.
這樣,方程(1)就變?yōu)?/p>
ξ2+η2=1.(11)
不定方程(1)的求解問題(注意z≠0)就等價于求方程(11)的有理數(shù)解ξ,η.在直角坐標平面上,方程(11)表示單位圓周(這是二次曲線),因此,求方程(11)的有理數(shù)解就是求單位圓周上坐標均為有理數(shù)的點,即有理點.由前面的討論立即得到
定理3單位圓周上的整點是
{±1,0},{0,±1};
不是整點的有理點是

其中r,s滿足式(7),正負號任意選取.
定理3還可以直接用幾何方法來證明.下面來給出這樣的證明.在圖1中,容易證明,單位圓周上的點P{ξ0,η0}是有理點的充分必要條件是連接點A{-1,0}和P的直線AP的斜率m為有理數(shù).必要性是顯然的.下面來證充分性.設(shè)θ是直線AP和ξ軸的夾角(逆時針方向為正向),斜率m=tanθ.這時有-π/2<θ≤π/2,斜率m與角θ一一對應(yīng).當(dāng)θ=π/2時,點P與A重合,直線PA與圓相切.顯見,當(dāng)θ=0,±π/4,及π/2時,點P就相應(yīng)于單位圓周上的四個整點:{1,0},{0,1},{0,-1}及{-1,0}.我們來討論0<θ<π/4的情形.因為斜率是有理數(shù),所以這時可設(shè)tanθ=v/u,u,v是正整數(shù),u>v≥1,(u,v)=1.這時,直線AP的方程是


圖1
由于點P(ξ0,η0)既在直線AP上又在單位圓周上,從以上兩式可得

當(dāng)2|/u+v時,取r=u,s=v,上式就是式(12)中的第一式(均取+號)所給出的解.當(dāng)u,v均為奇數(shù)時,可取
r=(u+v)/2,s=(u-v)/2,
得到(為什么)

這就是式(12)中的第二式(均取+號)所給出的解.這就證明了當(dāng)0<θ<π/4時的充分性.其他情形的充分性證明留給讀者.不難看出,從定理3也可推出定理2(留給讀者).
定理2和定理3表明:某些不定方程的討論與相應(yīng)的代數(shù)曲線(這里是圓周)上的有理點的討論是一致的,后者是近代數(shù)論中的重要分支——算術(shù)幾何研究的內(nèi)容.
例1求出r≤7時,由式(6)和(7)給出的全部本原解.
表1就給出了全部要求的本原解.

例2求z=65的不定方程(1)的全部解.
解顯然解是x=±65,y=0;x=0,y=±65.為求非顯然解,由式(9)和(10)知,先要把65表示為
65=k(r2+s2),
其中r,s滿足式(7),k|65,0<k<65.k可取1,5,13.當(dāng)k=1時,
65=82+12=72+42,
即r=8,s=1;r=7,s=4,相應(yīng)的解為
x=±63,y=±16;x=±33,y=±56
及
x=±16,y=±63;x=±56,y=±33.
當(dāng)k=5時,
65=5·13=5(32+22),
即r=3,s=2,相應(yīng)的解為
x=±25,y=±60及x=±60,y=±25.
當(dāng)k=13時.
65=13·5=13(22+12),
當(dāng)r=2,s=1,相應(yīng)的解為
x=±39,y=±52及x=±52,y=±39.
這就求出了全部解.本原解僅有
63,16,65;33,56,65
及
16,63,65;56,33,65.
例3設(shè)x,y,z是(1)的解.證明:(i)3|x,3|y至少有一個成立;(ii)5|x,5|y,5|z至少有一個成立.
證只要對x,y,z是本原解來證明(為什么),不妨設(shè)解由式(6)給出.若3|/y則3|/r,3|/s.因此必有
r=3k±1,s=3h±1.
不論何種情形均有3|x=r2-s2.這就證明了(i).若5|/y,則5|/r,5|/s.因此必有
r=5k±1,5k±2,s=5h±1,5h±2.
當(dāng)r=5k±1,s=5h±1或r=5k±2,s=5h±2時,必有
5|x=r2-s2;
當(dāng)r=5k±1,s=5h±2或r=5k±2,s=5h±1時,必有
5|z=r2+s2.
由例1的表1可看出各種情形都能出現(xiàn).此外,總有4|x或4|y成立.
- Blockchain for Business 2019
- 尖叫的數(shù)學(xué):令人驚嘆的數(shù)學(xué)之美
- Ethereum Smart Contract Development
- MATLAB矩陣分析和計算
- 現(xiàn)代數(shù)值計算(第2版)
- 救命的數(shù)學(xué)
- 幾何之美
- Blockchain By Example
- 統(tǒng)計學(xué)原理(第二版)
- 計算進化史:改變數(shù)學(xué)的命運
- 微積分Ⅱ
- 線性代數(shù)
- 迷人的數(shù)學(xué)+美麗的數(shù)學(xué)(共2冊)
- 心中有數(shù):生活中的數(shù)學(xué)思維
- 非線性回歸分析與SAS智能化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