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古代美女線描涂色集
- 陳胄 高正賢
- 553字
- 2020-08-06 17:07:11
中國畫線描的緣由
用線來繪制圖像符號,傳達(dá)繪畫者意圖的歷史相當(dāng)悠久。以線造型是最為便利、最為直觀的繪畫表達(dá)。早在人類初期,人們會在山洞或巖石上刻畫符號以記錄生活。這種用線條建構(gòu)的圖像符號,可以與神、人進(jìn)行交流,文字便起源于此。舊石器時代晚期,法國拉斯科山洞巖畫就是原始人運(yùn)用嫻熟的線條在山洞巖壁刻畫了牛、馬、鹿等動物。原始時期的巖畫在中國也屢被發(fā)現(xiàn),比如具有生殖巫術(shù)特征的新疆阿爾泰巖畫,以及記錄游牧民族生活的石馬灣賀蘭山巖畫等。
線描在中國畫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謝赫的《古畫品錄》中談到中國畫作品必須具備“六法”:一氣韻生動是也,二骨法用筆是也,三應(yīng)物象形是也,四隨類賦彩是也,五經(jīng)營位置是也,六傳移模寫是也。其中,骨法用筆就是談的中國畫的線條。線描在中國畫中是造型基礎(chǔ),而且白描(唐代也稱為白畫)本身就是國畫中的一科。唐代張彥遠(yuǎn)《歷代名畫記》中提到吳道子畫畫的過程,每次“落筆便去,多使翟琰與張藏布色”,也就是吳道子完成線描造型的階段,接下來的工作由助手完成。真正將白描發(fā)展成為國畫科目的人是宋代的李公麟。

?法國拉斯科山洞巖畫(局部)舊石器時代晚期

?阿爾泰巖畫 獸面人像新石器時代

?《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唐代 吳道子縱30厘米 橫292厘米徐悲鴻藏

?《五馬圖》(局部)
北宋 李公麟縱29.5厘米 橫225厘米日本東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