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屈原投江
- 中外歷史故事(小學生愛讀本)
-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 1299字
- 2019-11-13 17:06:21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從小聰明過人,并且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他年少的時候就已經讀了很多書,是個既有才能又很正直的人。
屈原在二十多歲的時候,就成了楚懷王的左徒,由于他有著非常杰出的才能,很快就成了參與楚國內政外交的關鍵人物,得到了楚懷王的信任和支持,可是卻遭到了一些貪婪、仗勢欺人的小人的嫉妒和排擠。他們到楚王那里去說屈原的壞話,陷害屈原。于是昏庸的楚王聽信了讒言,將屈原流放到了邊遠的地方。楚懷王去世以后,他的兒子頃襄王繼承了王位,他比懷王更加昏庸無能,整天不關心國家的大事,只知道吃喝玩樂。屈原為了楚國的利益,多次上書給頃襄王,希望能進行改革,抓緊練兵,為楚懷王報仇。誰知這又引起了那些小人的不滿,他們又到頃襄王面前告屈原的狀,無能的頃襄王就又下令把屈原放逐到了長江以南的地方。
那里更加偏遠,只見荒草叢生,人煙稀少,是個極其荒涼的地方。屈原到了那里之后,雖然生活過得十分艱苦,但是他的愛國熱情卻一點兒也沒有減退,整天為楚國的未來感到擔憂。
有一天,屈原正在江邊行走,遇到一個漁夫,他看見屈原面色憔悴,沒精打采的,就問屈原怎么了,屈原說出了自己的遭遇后,漁夫就勸他說:“你不要太正直了,要學會隨著社會的變化而改變自己,和那些權貴們搞好關系,不是就不用遭受他們的迫害了?”
屈原聽后,搖了搖頭說:“讓我和他們一樣顛倒是非,只會對大王說好話,那樣我雖然不會被流放到這里,可是我們的楚國卻會因此而滅亡的。所以我寧肯跳進江水中,葬身魚腹,也不能使自己高潔的品質蒙受世俗塵埃的污染,更不能讓我們的國家毀在那些小人的手里。”
屈原就是這樣,雖然被流放了,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對國家的關心,后來,當他聽說楚國的局面變得越來越壞后,他更加坐立不安了,他打算親自趕回大王身邊去幫助治理國家,可就在這時,竟然傳來了楚國都城被秦國攻破,楚國要滅亡的消息。屈原感到悲痛欲絕,眼看著國家就要滅亡了,而自己雖有滿腔的愛國熱情卻不能為國家效力,他僅有的一點兒活下去的意義也沒有了,他頭也不梳,臉也不洗,昏昏沉沉地走了幾天,到了汨羅江邊。他在清澈的江水里看見了自己的滿頭白發,心里像波浪一樣翻騰起來。
屈原想想多年來自己的遭遇,想想國家就要滅亡的事實,在萬分絕望中,抱著江邊的一塊石頭,縱身跳進了滾滾流淌的江水之中。屈原就這樣帶著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含恨離開了。
知識加油站
屈屈原原去去世世的的日子日子是農是歷農的歷五的月五初月五初,因五,此因為此了為紀了念紀屈念原屈,原每,年每的年這的一這天一老百天老姓百都姓會劃都會著劃船,著用船,竹用筒盛竹了筒盛米了飯撒米到飯撒江到里去江里祭祀去他祭。祀后他來。,后米來飯,改米成飯了改粽成子了,粽劃子,船劃改為船賽改為龍舟賽,龍而舟,這而種習這種慣習也慣成也了成一了種一風種俗風,俗這,就這是就是今今天天的的““端端午午節節””。
讀史感悟
屈原一心裝著國家,以至于多次得罪權貴,而遭到流放,可是這些并不能熄滅他滿腔的愛國熱情,他把國家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所以當聽說國家要滅亡后,屈原便選擇了投江,以死來表明自己的心志。小朋友們,我們也要從小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操,只有國家強大了,我們自己才能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