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獐鹿之辨
- 伴隨小學生成長的智慧故事(小學生愛讀本)
- 學習型中國·讀書工程教研中心主編
- 619字
- 2019-11-15 16:13:09
北宋時有個名人,他既是詩人又是當時的宰相,他就是王安石。他有一個兒子叫王,從小就很聰明。
在王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南方來的客人送給他家一頭幼獐和一頭幼鹿,在一個籠子里關著,放在客廳里。
王從來沒見過這兩種動物,感到很新鮮,整個上午都在客廳里逗兩只小動物玩。
客人見他玩得很起勁,就開玩笑地對王說:“別人都說你聰明,我來考考你怎么樣?”
王說:“先生請講。”
客人說:“我問你,哪只是獐?哪只是鹿?”
獐和鹿本來就很難分辨,尤其是兩種動物的幼崽,就連熟悉這兩種動物的人都要費一番工夫才能分辨。這個問題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這兩種動物的小王來說,根本就無法正確回答,完全就是客人想逗他玩。
王看了半天,明明不懂,但卻振振有詞地回答道:“這還不簡單?獐旁邊的那只就是鹿,鹿旁邊的那只就是獐。”
原本想看王笑話的客人聽了,感到十分驚奇,連聲稱贊王聰明。
發散思維:
假如是你遇到同樣的問題,你會怎么回答?
智慧小語
對于自己從未見過的事物,要分清楚甚至能說出其中的區別來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對“獐鹿之辨”這樣的難題,王并沒有直接回答說分不出來,也沒有胡亂猜一個以期蒙混過關,而是采用一個精妙的回答,讓問題又重新回到了提問者那里。有些時候,恰恰是這樣模棱兩可的答案,可解我們的燃眉之急。
成長階梯:
獐與鹿長得很像,本來就難以分辨,但是王卻能巧妙地回答客人的問題。然而這個故事同時也告訴我們需要多了解知識,只有學習更多的知識才能夠應付各種狀況。學習,永遠是得到智慧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