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中國-中東歐貿易指數報告(2017)作者名: 劉永輝本章字數: 1042字更新時間: 2019-11-29 21:34:39
二、經濟表現
(一)國內經濟發展概況
阿爾巴尼亞的地理位置優越,臨近西歐發達國家,產品銷往歐盟市場,具有低關稅和低成本的優勢。國內勞動力資源豐富,較低的勞動力成本可以吸引外國投資。世界經濟論壇《2016—201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38個國家和地區中,阿爾巴尼亞排在第80位。世界銀行集團發布的《2017年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在全球參與排名的190個國家和地區中,阿爾巴尼亞的營商環境便利度排第58位。
圖6.1顯示了2011—2016年阿爾巴尼亞名義GDP及環比增速。受歐債危機沖擊,自2011年以來,阿爾巴尼亞名義GDP有所下滑,除了2014年達到近幾年的最大值(132.2億美元)之外,其余年份的名義GDP均低于2011年的水平。從圖中還可以看出,2015年名義GDP環比下跌接近15%。導致經濟下滑的原因:一是,來自于國內的高稅收、低消費;二是,政府實施的某些激進措施產生的負面影響;三是,阿爾巴尼亞列克與美元的匯率波動比較大,在經濟下滑的年度,阿爾巴尼亞列克貶值相對較嚴重,導致以美元標記的名義GDP下降較嚴重。

圖6.1 2011—2016年阿爾巴尼亞名義GDP及環比增速
備注:名義GDP數據來源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方網站。
(二)對外貿易發展概況
據阿爾巴尼亞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6年,阿爾巴尼亞對外貿易總額為66.28億美元,同比增長4.4%。其中,出口額約為19.62億美元,同比增長0.1%,主要出口商品為紡織品、鞋類、礦物、燃料、電力、建筑材料及金屬等;進口額約為46.66億美元,同比增長6.4%,主要進口商品為機械設備、食品、飲料、煙草、化工制品等;貿易逆差約為27.04億美元,同比增長11.4%。
2016年,阿爾巴尼亞前五大貿易伙伴分別為意大利(占比36.8%)、德國(7.7%)、中國(7.1%)、希臘(6.9%)和土耳其(5.9%);前五大出口目的地分別為意大利(54.6%)、科索沃(6.8%)、希臘(4.6%)、德國(3.4%)和馬耳他(3.3%);前五大進口來源地分別為意大利(29.3%)、德國(9.5%)、中國(8.8%)、希臘(7.9%)和土耳其(7.9%)。
(三)中國與阿爾巴尼亞的雙邊貿易發展概況
據阿爾巴尼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6年,中阿雙邊貿易總額約為4.69億美元(不含港澳臺數據,下同),占阿爾巴尼亞對外貿易總額的7.1%,同比增長9.7%;其中,阿爾巴尼亞對華出口約為0.60億美元,同比增長13.4%;阿爾巴尼亞從中國進口約為4.09億美元,同比增長9.1%;阿爾巴尼亞對華貿易逆差約為3.49億美元,同比增長8.4%。
阿爾巴尼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是阿爾巴尼亞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及第七大出口目的地。從雙邊貿易結構來看,2016年阿爾巴尼亞從中國進口商品主要為機械設備、紡織品、鞋、建筑材料等;阿爾巴尼亞對中國出口商品主要為礦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