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馬拉松經濟淘金潮(《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21世紀經濟報道
- 448字
- 2019-11-18 17:44:11
編者按
北馬、上馬、廣馬、杭馬剛剛結束,深馬即將到來……從過去的無人問津、免費送名額,到近兩年報名需要秒殺,全國各地正在掀起一股“馬拉松”熱。這股“馬拉松”熱是否能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一個明顯的事實是,近幾年各地參賽選手隊伍中,出現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家身影,他們是出于怎樣的考量?官方數據顯示,全球體育產業規模是8000億美元左右,業內人士估算,跑步市場占全部體育產業的1/8,即1000億美元。參照其他行業(比如IT),中國區一般占全球營收的5%-10%,保守估計國內跑步市場會在50億美元,即300億元人民幣左右。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席卷全國的馬拉松比賽也逐漸形成一股大眾化的“馬拉松熱”,繼而衍生出并推動著特有的社會形式的“馬拉松經濟”。
也許現在還并未有“馬拉松經濟”的專業化解釋,但梳理“馬拉松經濟”的來龍去脈,我們會發現在這條經濟線上,早已不是最原始的因參與賽事而帶來的贊助、鞋服生產等基礎的經濟效益,它還包括由此而延伸出的貿易、餐飲以及旅游等諸多行業。
而中國的“馬拉松經濟”這塊大蛋糕將何去何從,就是一個亟待思考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