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于三,你給我出來。
- 三國志英雄志
- 冷零契
- 4051字
- 2019-12-10 18:05:48
我一般是現寫現傳。第二天改,如果想保證質量,最好隔天看。
嗯,過幾天應該就好了。有時間寫存稿,更新時質量會高點。雖然有時候覺得自己筆力提升了,還會改前邊的………………
已經下定決心不管再怎么撲,以3000-4000字的速度寫完這本書。老實講三國真的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不寫完就過不了自己這關。
-------------------------
此刻這糧草交易所在,氣氛也有幾分詭異。
黃琬這邊雖是未能勸動陳云,卻拉著公孫度一路朝州兵深處行去。這公孫度日后對幽州局勢有著莫大干系,自然不能讓他隕落在這亂兵之中。
公孫度畢竟身居宦海多年,看著黃琬神色,立刻察覺此次交易恐怕另有蹊蹺,帶著手下親信緊緊跟著黃琬,對其吩咐皆是配合行事。
于禁看到這番舉動,知道大事將近,便去尋著陳云,面色凝重道。
“曹仁那里,我已是知會他們屆時頭戴黃巾。只是不知如何讓這糧隊向著鳳尾山口逃逸。”
此地雖離鳳尾山不遠,但如何讓這糧草馬隊前往鳳尾山附近,卻是有些難辦。
陳云思慮片刻,開口說道:
“既然那公孫家是從少鳴山而來,想必應是山外尚有接應之人,屆時我們便散布手下,高呼那少鳴山有公孫家接應兵士,讓糧隊朝此方向轉移便是。”
于禁聞言輕輕點頭,連忙吩咐親信照此去做。
早已埋伏在山間的孫觀,卻是一臉沉著,他多年統兵,臨敵經驗豐富,直到日上三竿,方才發下號令。
他選在這日上三竿之時,正是因為此時州兵早間所食業已消化,氣力定是不足。何況這日在正午,人心最為焦躁,自己這邊以逸待勞,那州兵卻連番操勞,甚是巧妙。
中平六年
青州
寥城東向三十里
鳳鳴山中
午時已到
尹禮手持鐵背開山刀,狀若兇神,大吼一聲,帶頭跳出。
他手下六百兇賊,見首領如此勇猛,皆是血脈賁張,也隨他發出大吼,驅散心中畏懼。
這山間狹小,音浪撞擊山避,回聲更添聲威,頓時鳳鳴山內喊殺之聲震天動地。
交易處站著的州兵民夫,突然聽到喊殺之聲,見這群山兩側竟然藏著盜匪,雖然賊人尚在遠處,但聞此聲勢亦是心生怯懦,好似驚弓之鳥,亂作一片。
那武安國此刻倒是顯出幾分軍人本色,見此情形,連忙喝令州兵,結陣迎敵。州兵雖然少動刀兵,可終歸是久經訓練,被這武安國一頓呵斥,倒也安定結陣。
只是所結之陣,讓陳云看的大為失望,這軍陣松松垮垮,破綻百出,莫說與如今離島五營相比,即便是那飛鯊島賊人,亦是強過不少。
心知州兵恐怕阻擋不了多久,連忙喝令糧隊眾人,將牲口套上韁繩,只待于禁那邊發動,便向那鳳尾山方向轉移。
武威車馬行內,大多都是虎鯨營精銳,身經百戰,此時雖是大敵在前,卻仍是有條不紊。其實莫說是虎鯨營將士,便是武威眾人亦是多年邊軍出身,各個神色鎮定,看的陳云心內生出幾分自豪。
反觀長樂收編的人馬,卻是手腳忙亂,更有一些膽小之輩,居然已是棄車逃至山中。搞得于禁叫罵不止,暗恨這群烏合之眾,讓自己大丟顏面。
不過最令陳云哭笑不得的卻是那文大,他們三兄弟領著手下的幽州流民,手持柴刀棍棒,圍在陳云左右,一副忠心護主的樣子。
想起前日他所說的護主墊后之語,對此刻這番舉動,卻覺得有些可愛。心想等到日后他們來到離島,若是適應順利,定要好好對待。
于禁眼見手下人馬人心已亂,心知常規手段已是無用。忙對于三打了個眼色,讓他提前發動。
頓時諸如“快趕著車隊往少鳴山跑啊,哪里有公孫家的鐵騎接應,應是唯一活路。”之類的言語,響徹車隊上空。
車隊眾人聽見有軍士在少鳴山接應,原本慌亂的局面立刻為之一頓,開始趕著牲畜,朝著那少鳴山轉移。不過有些聰慧之人,想要拋下糧草,減少負擔,就地逃跑。
“若是不帶上糧草軍械,公孫家定然不會饒過我等。”卻是于禁見到他們拋下糧車舉動,讓手下高呼警示。
原本打算棄車逃逸之人,這才放下解開韁繩的雙手,趕著牲畜朝那少鳴山前去。
公孫家的騎士直到聽到車隊內的呼聲,這才想起臨行前少將軍公孫續的吩咐。方才因為察覺公孫度的離去,他們亦是亂作一團。
領軍校尉彎弓搭箭,將所持示警響箭射出。這響箭之上,設有音孔,一旦射出,尖銳之聲便響徹山中。雖是聲傳不過數里,可這沿路之上,早就設有預警之人,負責傳遞報警。不過盞茶功夫,停靠在岸邊的樓船之上已是聽聞此聲。
公孫越聽道響箭示警,心知這鳳鳴山有事發生,臉現驚惶之色,忙對著身旁的白袍小將吩咐道:
“子龍,你速帶領麾下百騎前往查探,我與三將軍隨后就到。”
那白袍小將聽此號令,立刻翻身上馬,率領手下百騎,蹄起驚雷,朝著鳳鳴山馳去。
如此安排,卻是這公孫越輕敵大意所致。原本此次公孫氏來了三百鐵騎,可他覺得不會有事發生,所以只有這公孫瓚的親衛百騎,枕戈待命。其余若要出征,尚要從樓船牽出馬匹,然后喂足草料,才能迎敵。
不過想道這趙云武藝勇冠三軍,親衛營又是享有善戰之名,公孫越倒也并未覺得有什么疏漏,想來這青州一地太平日久,又有何人可以阻擋幽州的百戰精銳。
正在忙于逃命的陳云可不知道此次公孫家派來接應之人竟是趙云,他此刻與于禁于三坐在一起,拼命向那鳳尾山方向駛去,身后正綴著許多泰山賊寇,撒開雙腿狂奔于山路之中,不斷向糧隊進逼。
誰能想到,州兵竟是如此不堪一擊。不過盞茶功夫,就被尹禮攻破軍陣。
其實這事倒也不能全怪州兵,那武安國在喝令兵士結陣之后,竟是消失不見。想來應是他亦是知道此次乃是黃琬設有伏兵,這州兵只是拖延片刻。
兼且這尹禮手下,卻是兇悍無比。那尹禮又是武藝高強,開山刀所到之處,必然帶走幾條人命,州兵既無外援,又失主將,才會一觸即潰。
可是如此一來,卻害慘了陳云于禁等人,原本曹仁是在大鳴山設伏,結果因為臨時改變策略,這設伏之地竟是變成鳳尾山口。雖然兩地相隔不到五里,可這糧車沉重,若要趕到也需幾刻功夫。
陳云看著身后不遠的賊兵,心知再有一刻,賊兵恐怕就要趕上車隊,心生焦躁情緒,暗道:戰場之上卻是瞬息萬變,便是算計的再好,也會橫生意外,打亂布局。以后用兵之時,萬萬不能行險。
可惜如今后悔也是無用,若是趕不到鳳尾山口,這次劫糧之爭,恐怕離島便會出局。只能鼓舞隊伍士氣,爭取加快速度。
此時已經躲藏在大鳴山深處黃琬孔融,看到一臉茫然的武安國,心生怒意。
“你說這糧隊竟是朝少鳴山行去?”
武安國看著黃琬神色,不知自己究竟犯了何錯,點頭答道。
“正是如此,那于禁說少鳴山有公孫氏騎兵接應。”
“這可如何是好,獻之如今尚在糧隊之中,若是有個閃失,唉,這于禁平素也是個聰明人,今日怎會如此愚笨。”
黃琬孔融對糧草倒不擔心,如今大軍在外,四大寇即便劫得糧草,也無法運走。唯獨心憂陳云安危,難得覓此良才,還指望他日后為國平定青州,若是今日便隕落陣中,連日來的苦心且不付諸東流。
公孫度此刻也聽明原委,連忙開口寬慰道。
“那于禁雖是猜的,不過我公孫氏卻有騎兵接應,只需一刻便能趕到鳳鳴山內,獻之應是無憂。”
眾人聞得此言,方才放下心來。
唯獨黃琬猶是一臉悔恨,望著遠處的鳳尾山道口方向,口中喃喃說道。
“早知如此,我就該把他留在身邊才是。如今獻之身處險境,皆是我黃琬疏忽大意所致。唉!”
黃琬連日與陳云相處,心中早已默認他是自己入門弟子。他膝下無子,心內對陳云之情,說是師徒,更像父子。雖知有援軍將至,這陳云亦是聰穎之人,應有幾率逃過此劫。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故而方才發出此言。
此言一出,聽到公孫度耳里卻變了味道。
‘陳云既被黃琬如此看重,若他此次無事,看來這通商之事,不妨多讓利與他。與他結好,日后定然對我大有助益。’
陳云卻不知道因為黃琬對他擔心,日后尚能得到遼東一地不少便宜。
他現在站在板車所結的車陣之后,心生悔恨,暗道自己不該過于貪婪。
便在方才,他這糧隊竟然已被四大寇追上,仗著己方人多勢眾,賊人目前所至之人又不算多,
目前尚能借著地形,把板車結成車陣結陣,勉強與賊人對峙。
方才賊人幾波試探攻勢,皆被眾人合力殺退。
不過眼瞧著從后趕至的賊人越來越多,而糧隊上下,人心惶惶,不少人已經左顧右盼,尋那逃亡后路,心知今日恐怕會有一場血戰,望向已是遙遙可見的鳳尾道口,口中念念有詞。
若是離他近了,應能聽見:老子是穿越來的,nnd金手指沒有系統沒有,可這王霸之氣總會有點吧。諸位愛卿,誰來救我。
方才被賊人追上之后,他便讓鐵邯靳車前去尋找太史慈曹仁,雖然知道二人恐怕一時難至,但如今卻是唯一救命稻草。
或許是心誠則靈,那原本齊整賊陣突然起了一陣亂象,似乎有人要從里殺出。
陳云連忙看向賊陣,心想莫非真是有愛卿來救我了。
誰知一看之下,頓時大失所望。
臥槽,怎么是你這個龜兒子。
昌豨頂著他額頭上的大痦子閃亮登場,他從埋伏之時,便一直盯緊陳云,此時望著陳云所在的車位方向,一臉猙獰的大笑道:
“于三,你若是個男人,就給我出來,跟大爺我單挑。其余之人給我聽好了,我們只求糧草,只要交出于三,我便留下你等性命。”
站在陳云不遠的于三于禁,聽得此言卻是一臉迷茫。
這人誰啊,為什么要跟我/于三單挑?
他二人自是不愿遂了昌豨所言。
可是如今糧隊已經有人開始鼓動,勸大家不如就按照賊人所說,把于三交出去,好保全性命。
于禁雖然平素狡詐無信,但于三自小便開始侍候他,心內自是不忍他命喪當場。
見于三在眾人口舌壓力之下,有心護主,想要舍命站出,連忙一把將他摁在身后,對著糧隊眾人厲聲說道:
“想要交出于三,先要過我于禁這關。”
雖說于禁身為長樂行首,平日懾服于威勢之下,倒是無人趕去得罪。但如今賊寇在側,自己性命不保,這糧隊之中,卻是不乏蠢蠢欲動之人。
眼見賊人還未發動,糧隊卻要發生內訌之時。
陳云卻突然站起身來,對著糧隊諸人,一臉義正言辭,大聲說道:
“援軍片刻將至,我等只需上下一心,固守待援,定能保全性命。這賊人方才所言,不過是想讓我們內起爭執,好各個擊破。”
言罷轉頭看著昌豨,高聲喝道“昌豨狗賊,你休要癡心妄想,于三,絕不會出來。”
糧隊之人哪里知道昌豨其實喊的是陳云,他們心知這陳云是黃琬弟子,又是于禁義弟。見到他居然為了一個家仆,得罪這等兇賊。
頓時心中皆是熱血沸騰‘陳公子既然能為下人出頭,想來亦是不會拋下我等。’
便跟他齊聲高呼“于三絕不會出來,于三絕不會出來。”
那于禁于三見此情景,皆是熱淚滿面,心想前些時日于三還得罪了陳云,沒想到今日他卻舍身為其發言。
只是糧隊這般情形,倒是讓昌豨心里發毛。
我去,這于三方才口出如此厚顏無恥之語,你們還為他高呼。
你們莫不是傻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