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職場基本功
- 從往火葬場送外賣開始
- 十萬峰巒
- 3709字
- 2019-12-30 19:00:31
錢朋心里也確實這樣認為。任何一家單位,都不喜歡“挑活兒”的工作人員,尤其是新員工。
今天報到的這兩個人,雖然沈海洋是錢朋的同校師弟,丁一是一個不太知名院校畢業的,但在部門分配這關,丁一展現了配合和服從,而沈海洋卻犯了職場一個大忌。
雖然以后評判一個人的工作還要看能力和平時待人接物,但正確的工作態度,是職場里的第一課。
勘測部經理郭德來從集團開會回來時,卻是一腦門子官司。回到辦公室,他關上門,開始連續抽煙。
集團開會一開就開了四個多小時,中間不休息,他連支抽煙的機會都沒有,因為勘測部是這次會議的主角之一。
集團質檢安全部上了個報告,說因為近半年來全國多家公司在開采油氣田過程中出現了重大安全事故,全國正對能源行業進行全面清理。被監管機構點名的主要是世代集團,今年上半年連續發生了三起井噴失控和一次爆燃事件,造成重大人身傷亡。
但剛剛進入能源行業的恒達能源也有一起井噴事故。可比照起世代數十口鉆井的數量,恒達能源的事故雖然只有一次,但半年來本公司只鉆探了一口油井,就發生了事故,所以事故率是全國最高,100%!
恒達能源的事故也是井噴失控,而質安部提出,主要原因是勘測部門在前期地質勘測時,低估了油氣層的地質孔隙壓力,結果在設計時錯誤選擇了鉆井壓力液。
會上勘測部和設計院兩個單位受到了各部門的群起而攻。
質量安全部門本來是在監督方面是負有責任的,但他們認定事故發生是前期設計和預勘測時發生的問題,不存在本部門在安全生產環節的監督缺位。
鉆井工程部也把責任一推六二五,說同意質安部的判斷。鉆井工程在施工過程完全依照設計院的圖紙和相關數據開展。而且在發生事故后,他們及時做出因應措施,才沒有在井噴后發生燃燒爆炸的后續災難。“這要歸功于質量安全部日常對工程部的嚴格監督。”它順便賣了質安部一個好。
公關部門則大吐苦水,說這次事故對集團形象造成極大損害。一些不良媒體,在競爭對手的推動下,為了掩蓋他們自己的事故,故意把“百分之百的事故率”這樣的字眼放在新聞報道里,給監管部門和公眾留下了恒達能源不重視安全生產的負面印象。
法務部門則拿著司法部門的調查函,說正在全力應對事故發生后的法務糾紛。
言而總之,出了事故,各部門都玩起了職場斗爭的究級大招“推責攬功”。
事故責任最后追本溯源,都指向勘測部和設計院。
集團總裁聶雄一臉鐵青,一直低頭喝水不說話,讓大家的揭發檢舉不斷掀起高潮。
主管這兩個部門的副總裁劉振民,總監樊通搞得滿臉通紅,那叫一個尷尬。
劉振民設計出身,平時有點清高,不太和其他部門負責人走動,所以出了事故,大家一個勁兒地把責任向他這里推。
“你說說吧,老劉。”聶雄重重地把杯子往臺子上一墩,好像砸在了劉振民和樊通的心臟上。
劉振民清清嗓子,“嗯,集團半年來的唯一一口井,出了井噴失控的問題,我們聽說以后,既驚訝又難過。相信各位同事心里都不好受。但剛才幾個部門認定是前期勘測和設計出了問題,我看大家可能在行業里的經驗還不足,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未免有點言之過早。”
劉振民雖然清高,但腦子很清楚,他看各個部門里除了質安部總監徐定邦和工程部主任石磊曾經在能源行業里有過十多年經驗,其他幫腔的都不是本行業內出身,而他自己在行業里已經浸淫二十多年,所以他上來就質疑他們在事故責任判斷上的專業性。
同時,他也想借此提醒一下也不是能源行業出身的集團總裁聶雄,不要輕易聽取不專業的責任判斷。可謂一石兩鳥。
“出現井噴,本來在開鉆工程里并不罕見。沒錯,地質數據提供不準確,嚴格地說,這不是勘測部的責任,那些數據主要來自國家地理信息系統,雖然我們也做了預勘,但是地質數據我們無法全面準確掌握,這放在哪家公司的勘測部,都會出現問題。”劉振民繼續解釋。
“另外,事故源于井噴,但要歸咎于失控。”劉振民話峰一轉,“出現井噴說明勘測部門確定的油氣田的儲量信息是準確的,鉆井選定位置是準確的!如果工程隊及時做好加壓和封蓋措施,怎么會失控?而且,我要建議組成獨立調查組,考察是不是有施工時鉆機抽拔速度過快,井壁密封過度,從面引發誘噴的問題!”劉振民作為多年老油條,隨便找幾個理由,就把責任又推向了施工單位。
主管工程部的副總裁趙緒成陰陰地笑了笑。“劉總,別急別急。質安部那個報告后面有數據,井口測得的孔隙壓力值,和你們提供的壓力值差了多少?差了1.5倍。根據這個數據選取的鉆井液的混和比例,也在那里寫著,你簽過字的。而你說工程部施工程序有失誤,有證據嗎?”
劉振民雖然想把責任向工程方向推,但安全報告里沒有提及施工作業的數據,所以也抓不住實錘的證據。正想強行推回,他手下的總監樊通開口回應了。
“根據值班記錄,施工隊沒有按照工程施工標準,既沒有準備更高混和比例的鉆井液備用,也沒有安裝防噴設備。井噴,經常發生,劉總說的失控才是關鍵!”樊通雖然比趙緒成低一級,但這關鍵時刻必須向著自己的直管領導,所以不怕得罪趙緒成。
趙緒成直起身子,剛要開口。聶雄揮了下手,“行了行了,我聽明白了。”
“恒達能源成立以來,集團的班子算是搭建起來了,組織建起來了,業務上來了嗎?沒有!過去半年,我們打了幾口井?”聶雄看了一眼旁邊狂記筆記的集團辦公室主管鄭義,鄭義看聶雄問他,連忙抬頭回答:“兩口。一口是出了事故的,一口正在打,還沒出油。”
“兩口!世代呢?光在北部區塊他們就有十七口,沿海淺海有九口。國能,別看他們只有十五口,但人家都是高產田!就連兩家國外的公司今年都打了六口和五口。”聶雄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茶,總算把心里的悶氣壓下去了。
“我們兩口井,一個因為事故進行調查,一個還沒出油出氣。兩口井產量是多少?近乎于零!雖然我們有以前安孚打的一些井還有些產量。但像咱們現在這樣進度,我們那還不喝西北風去!”
聶雄指了一下鄭義,“老鄭,你分管質安部,對事故要進行客觀公正調查,不要偏袒包庇,要實事求是。還有公關部,要適時發聲,鄭義,你可以以發言人的身份接受媒體采訪,維護好集團的名聲。我們這個事故說大不大嘛!”
“老劉、老趙,你們兩個部門都別扯皮!這次事故的直接責任人,得走幾個人!但現在集團正需要你們打仗,我這次不動你們兩個,讓你們戴罪立功,你們得簽個軍令狀,盡快推進勘測和打井業務!未來一年,我要看到至少二十*口*井出油出氣!出不了,你們就滾蛋!”聶雄又指著劉振民和趙緒成狠狠地說。
劉振民硬著頭皮簽了軍令狀,散會后和樊通、郭德來一起對這個指標做任務分解。
“這任務量太大了,劉總。”樊通站在劉振民辦公室里發著牢騷。“二十口?咱們就那么點可憐的區塊。在這里怎么能打出二十口?吹呢?”
“你沒看老板氣得臉都白了?”劉振民這口氣也噎在嗓子里,“我不簽,當場他就得發飆。”
“劉總,您還是得私下和老板溝通溝通,打井要是沒效益,不出油,那就是白燒錢。”郭德來也勸著劉振民。
“我會找他溝通。不過,我們先去找斯蒂芬,老板說要一年內見到二十*口*井的時候,他在一旁直搖頭。我看他也不同意老板的指標。”劉振民手抱胸前,抬著眼睛回憶會場里的場景。斯蒂芬是恒達能源的外方合伙人代表。
“恩,老板還是愿意聽外方的意見的,斯蒂芬又比較懂技術。”樊通說。
這就是為什么郭德來回到辦公室心情十分沉重的原因,對于勘測部來說,如果為了完成指標,對一些區塊大致勘測勘測,劃出一些鉆井區域,在不保證商業價值的情況下,這也不難。
但這樣的勘測結果即使他的上級樊通可以通過,劉振民這個自命清高的老高工也通不過。何況還有審察部門,那里肯定也通不過。
但了解恒達行事風格的人都知道,恒達只看結果,如果最終沒有落實軍令狀,那責任人一定會被開掉,不管是主觀還是客觀原因,拿審察部門不通過來頂鍋是沒用的。
所以,郭德來壓力山大啊!
到了辦公室,錢朋敲門進來。
“郭頭兒,你們這會開得時間夠長的。”
“一堆破事兒,咱們算是讓質安部給磕上了。有事嗎?”郭德來給錢朋扔了支煙。
錢朋點上煙,把沈海洋的換崗申請放在郭德來桌上,回身坐上郭德來辦公室的小沙發,因為那兒的茶幾上有個煙灰缸。
“咱們部門新進兩位新員工,按照人事部的安排,那個什么海洋,哦,沈海洋,本來給分到工程組,他因為家里有病人,不能經常出差,所以申請和分到設計組的丁一換個崗。丁一同意了。給您看看。”
“哦,人事部的分配,你說變就變,合適嗎?”郭德來主要考慮不能得罪人事部門。
“沒事吧?人事的調配權還在咱們業務吧,因材用人嘛。”
“你懂個屁。人事分配那都是有考慮的。我看看這兩人情況。”
錢朋把兩人簡歷給郭德來拿了過來。
“哎,這丁一我還有點印象,以前在礦山實習過,也在基層干過,還有點經驗。對了,上次我面試完,集團張總還特意把他找去了。不知什么原因。”
“哦?不過,從他這簡歷看,好像沒什么背景吧?”錢朋聽郭德來這么一說,也怕丁一是有背景的人物。
職場里用人最怕沒有眼色,如果有的人是上面的關系戶,而基層領導沒有眼色不知道,要是得罪了關系戶可有點麻煩。
“他這簡歷確實不像有什么,你看,他還在美了么干過外賣。你怎么考慮?”郭德來現在也顧不上太多,便問錢朋意見。
“我倒覺著丁一挺想去工程組的,他自己說不喜歡坐班,跑外勘還自由。”錢朋回想一下,丁一確實表達過想去工程組的意愿,而且錢朋內心還是有點偏向自己的師弟沈海洋。
“那就這樣,換吧。”郭德來在申請書上寫了“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