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P模式:全流程指導與案例分析
- 呂漢陽
- 1195字
- 2019-11-15 21:46:06
序言
PPP即公私部門項目合作,其含義是指包括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等在內的公共部門,為了公共產品或項目的提供、經營、管理或融資等,以契約的方式建立的合作關系。
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三五”規劃)指出:“加快進一步放寬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等領域的市場準入限制,采取特許經營、政府購買服務等政府和社會合作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運營”。公私部門項目合作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的一條必由之路。政府部門簡政放權的領域逐漸擴大的同時,全社會對公共服務項目的廣度和質量要求也日益擴展。現代社會的公共部門必須加快提高社會治理能力,以創新的手段和方式產出和提供優質的公共產品和服務,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看,投資拉動型經濟增長模式盡管有其弊端,但畢竟為國家跨越式發展、經濟長期保持高速增長帶來重要機遇和顯著成果。這一方面是發展中國家走向工業化、現代化的必然過程,同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性道路選擇。從今后一個階段看,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政府對公共項目的建設、對公共服務供給不但不會減弱,而且還會進一步增強。只是,要轉變方式。這就是我國“十三五”規劃所提出的目標: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滿足多樣化公共服務需求;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推動供給方式多元化,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引入競爭機制,推行特許經營、定向委托、戰略合作等方式。因此,全國許多省份已經開始了PPP項目的實驗和操作,公私部門項目合作已成為各政府機構正在大力探索并匯聚成當前社會關注的新焦點。
科學的探索需要理論的支撐。國內已有不少學者就PPP開展研究,形成了一些論文和專著。但實踐更加需要解決我國現實問題的文章和書籍。《PPP模式:全流程指導與案例分析》一書以國際經驗為借鑒,全面并較為系統地分析了我國PPP相關政策法律,項目操作流程和要點,投融資運作過程與合同管理,特別是,該書列舉并探討了我國一些地方和部門已有的案例,是實踐性、操作性較強的著作,應能成為指導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研究學者和實踐領域從業人員有效開展相關項目和工作的重要參考。
作者呂漢陽是我指導過的優秀博士生。他先后在國家信息中心、機械工業經濟管理研究院工作,還擔任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多次參與中央部委的政策研究起草工作和地方政府PPP項目咨詢。他勤學善思,在政府采購、公共資源交易、宏觀經濟研究等方面取得較為豐碩的研究成果,包括:參與編著《電子政府采購概論》,參與編審2015年招標師考試輔導教材《招標采購專業知識與法律法規》,公開發表論文100余篇。盡管本書所做的分析和理論有待深化,但我相信這是他從事PPP研究的高度凝練和思考。隨著研究的持續,他將能夠在這個領域不斷擴展,獲取新的發現和成就。
劉慧
2016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