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式與歐式相關跨區域貿易協定文本
- 殷敏
- 2129字
- 2019-11-15 21:48:34
第一節 保障措施
第10.1條 保障措施的實施
如果由于按照本協定規定降低或消除關稅,導致受益于本協定項下優惠關稅待遇的產品被進口至一締約方領土內的數量絕對增加或相對于國內產量增加,且構成對生產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的重要原因,進口締約方可采用以下保障措施:
(a)暫時中止按本協定的規定進一步降低此產品關稅稅率;
(b)提高此產品的關稅稅率,但不應超過下列稅率之中較低水平:
(i)在采取此行動時,正在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和
(ii)本協定正式生效之前,正在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或者
(c)如果對貨物征收的是季節性關稅,按季節提高關稅稅率,不應超過下列稅率之中較低水平:
(i)實施保障措施之前,正在實施的相應的季節性最惠國關稅稅率;和
(ii)本協定正式生效之前,正在實施的相應的季節性最惠國關稅稅率。
第10.2條 條件和限制
1.一締約方按照第2款所述發起一項調查時,該締約方應當以書面形式通知另一締約方。而且在實施一項保障措施之前該締約方應盡早與另一締約方協商,以便評估調查中獲取的信息以及交換對保障措施的意見。
2.只有經過主管機關按照保障措施協定第3條和第4.2(c)條進行調查后,才能采取本節項下的保障措施,為此目的,保障措施協定第三條和第4.2(c)條在細節上作必要修改后被納入并成為本協定的組成部分適用。
3.對于第2款所規定的調查,締約方應遵守保障措施協定第4.2(a)條的要求,為此目的,保障協定第4.2(a)條在細節上作必要修改后被納入并成為本協定的組成部分適用。
4.各締約方應確保其主管當局在調查啟動之日起一年內完成任何此類調查。
5.任何締約方不能實施一項保障措施:
(a)除非是在防止或補救嚴重損害并便利調整所必需的限度和時間內;
(b)超過2年期限;除非進口方主管部門根據本條規定的程序認定,為了防止或補救嚴重損害、便利調整,并且有證據證明產業正在進行調整,需要繼續實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的實施時間可再延長1年;實施一項保障措施的全部期間,包括最初實施的時間和任何延展期間在內,總期間不得超過3年,或;
(c)超過過渡期,除非另一締約方同意。
6.任一締約方都不得對同一種產品實施一次以上的保障措施。
7.在保障措施的預計實施期限超過1年的情況下,實施措施的進口方應按固定間隔逐漸放寬該措施。
8.當一方終止保障措施時,關稅稅率應當按照附件二(關稅減讓表)締約方關稅減讓表所設立的關稅稅率執行,如同該保障措施從未實施。
第10.3條 臨時措施
1.在遲延會造成難以彌補損害的緊急情況下,一締約方可根據其主管機關做出的初步裁定,關于存在明確證據表明由于降低和消除關稅,本協定項下優惠關稅待遇的產品被進口至一締約方領土內的數量絕對增加或相對于國內產量增加,并且造成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采取臨時保障措施。
2.在一締約方的主管機關做出一項初步裁定之前,該締約方應當在其公開發布的官方公報上發布一項公開通知,內容應當包括進口方和出口方有權獲得一份要求啟動臨時保障措施的申請書的非機密性的復印件,并且,自通知公布之日起,應當至少提供利益相關的締約方20日時間提交實施該臨時保障措施的證據和意見。一締約方不能在主管機關展開調查的45日以內實施一項臨時保障措施。
3.臨時措施的期限不得超過200天,在此期間,締約方應當符合第10.2(a)條、第10.2(b)條的要求。
4.如依照第10.2(b)條進行的調查發現第10.2(a)條規定要求未能滿足,則應當立即退還任何提高的關稅。任何此類臨時措施的期限都應計為第10.2.(b)條的一部分。
第10.4條 補償
1.一締約方實施一項保障措施之后不遲于30日內,應提供給另一締約方與其磋商貿易自由化補償的機會。該補償以具有實質同等貿易效果或與因該措施導致的附加關稅價值相等。在雙方同意的情況下,實施保障措施的締約方應當提供這樣的補償。
2.如果締約雙方在磋商開始后30天內不能就補償達成協定,出口締約方對實施保障措施的締約方可以中止實施實質相等的貿易減讓。
3.第1款規定的提供補償的義務和第2款規定的中止減讓的權利應在保障措施終止之日終止。
第10.5條 全球保障措施
1.各締約方保留各自根據《1994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十九條及WTO《保障措施協議》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本協定不對根據《1994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十九條及WTO《保障措施協議》采取的行動課以任何附加權利和義務,除非采取全球保障措施的締約方將未造成實質損害或損害威脅的另一締約方的原產地產品進口排除在外。
2.任一締約方不得同時對同一產品實施以下措施:
(a)保障措施;和
(b)《1994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第十九條及WTO《保障措施協議》中的措施。
第10.6條 定義
在本章中:
國內產業系指針對某一進口產品、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在一締約方境內的國內生產者全體,或者總產量構成同類產品或直接競爭產品國內產量主要部分的生產者;
保障措施系指第10.1條規定的措施;
嚴重損害系指對一國內產業狀況的重大全面減損;
實質原因系指重要并且與任何其他原因同等重要的原因;
嚴重損害威脅系指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而非僅憑指控、推測或極小的可能性斷定的,面臨明顯的嚴重損害;
過渡期系指對于自協定生效之日起10年;但是如果行動針對的貨物是附件二(關稅減讓表)中采取行動的締約方明細表內關稅免除期為10年以上的產品時,此時的過渡期指安排中所設的關稅減讓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