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姓生活常見案例大講堂:道路交通糾紛卷
- 張永峰
- 663字
- 2019-11-15 21:13:30
打的就是簽合同 出了事故要擔責
經典案例
2001年,張先生乘坐一輛夏利出租車,司機在向右并線的過程中不慎與一輛正常行駛的大公共汽車相撞,結果坐在副駕駛位置的張先生被撞傷。幾天后,傷愈出院的張先生拿著醫療費單據向出租車公司要求賠償時遭到拒絕,為此張先生來到法院討個說法。
法槌定音
法院審理后認為,張先生“打的”是以自己的行為與出租車公司簽訂了“運輸合同”,公司有義務保證張先生在旅途中的人身及財產安全。司機作為出租車公司的員工,其行為屬于職務行為,后果應由出租車公司承擔民事責任,賠償張先生的經濟損失。通過法院對有關法律的講解,出租車公司才明白“運輸合同”對雙方的約束力,同意對張先生的經濟損失賠償2500元。
法律解析
根據《合同法》第293條的規定,客運合同自承運人向旅客交付客票時成立,但當事人另有約定或者另有交易習慣的除外。本法第290條、第302條規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到約定地點。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據此,本案中的出租車公司應當賠償張先生被撞傷的損失,故法院依法對本案作出了上述調解。
法條鏈接
《合同法》第290條、第293條、第302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