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第二版)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3字
- 2019-11-08 21:07:08
第二章 土地的所有權和使用權
第八條 〔土地所有權歸屬〕
城市市區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條文注釋
我國土地的所有權主體只有兩個,一個是國家,一個是農民集體。
國家所有的土地主要包括:(1)城市市區的土地。(2)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征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和國家依法征用的土地。(3)依法不屬于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涂及其他土地。(4)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于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若該原農民集體及其成員繼續使用原土地的,享有的權利就變成了國有土地使用權。(5)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集體遷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屬于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包括:(1)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以外的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即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原則上屬于集體所有;(2)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
土地所有權有爭議,不能依法證明爭議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屬于國家所有。
配套規定
《憲法》(2004年3月14日)
第十條 城市的土地屬于國家所有。
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屬于集體所有。
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的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
一切使用土地的組織和個人必須合理地利用土地。
《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年7月29日)
第二條 下列土地屬于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
(一)城市市區的土地;
(二)農村和城市郊區中已經依法沒收、征收、征購為國有的土地;
(三)國家依法征收的土地;
(四)依法不屬于集體所有的林地、草地、荒地、灘涂及其他土地;
(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全部成員轉為城鎮居民的,原屬于其成員集體所有的土地;
(六)因國家組織移民、自然災害等原因,農民成建制地集體遷移后不再使用的原屬于遷移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2010年12月3日)
第十八條 土地所有權有爭議,不能依法證明爭議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屬于國家所有。
案例注釋
案例3:楊某榮與楊某華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上訴案(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09〕昆民一終字第36號)
裁判要旨:農村土地的所有者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家庭作為農村土地的承包方,其享有的是承包經營權,而該權利需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村民委員會通過簽訂承包合同來取得。上訴人認為本案爭議的土地是自留地,不是承包地,但自留地是集體所有、由農民長期使用的農村土地,其經營權利的取得、流轉同樣要受《土地管理法》、《農村土地承包法》調整,并無特別規定。
案例4:婁某某與某村村民委員會返還土地糾紛上訴案(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0〕新中民四終字第271號)
裁判要旨:農村土地屬于農民集體所有,依法屬于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由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經營、管理。當事人雙方所爭議的土地依法應歸村集體所有,由該村村委會經營、管理、使用。村民可以通過承包方式取得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若村民未與該村村委會簽訂土地承包合同耕種該地,又未向村委會交納承包費等費用,其沒有合法根據無償使用村委會的土地,其行為侵害了村集體的合法權益,該村民應當退還土地,并應當賠償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