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系列)
- 中國法制出版社
- 1597字
- 2019-11-08 20:43:36
適用指引
侵權責任法是法治社會的一部重要法律,也是我國民法典的一個重要支柱性法律,它著重解決與民眾利益密切相關而又矛盾突出的各方面問題,充分保護民眾權益。
一、侵權責任法的發展變化
我國民法通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環境保護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及相關司法解釋都對侵權責任作了一些規定,這些規定對于保護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我國原有的侵權法律制度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1)新的侵權類型不斷出現; (2)原有規定較為原則,缺乏可操作性; (3)不少規定分散在單行法律中,缺乏統一規定。
對此,侵權責任法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主要的突破:(1)將已經出現的新的侵權類型在本法中予以肯定,主要是精神損害賠償、網絡侵權以及過度診療等幾方面; (2)為了應對未來新的侵權類型的出現,將“民事權利”之外的“合法利益”納入侵權責任法的保護范圍內; (3)對散見于其他法律中的侵權賠償規定加以一定程度的整合,主要表現在共同侵權與多人分別侵權,產品責任、交通事故責任與醫療損害責任等幾方面。
二、侵權責任法的主要內容以及應用提示
(一)關于承擔侵權責任的原則
侵權責任的歸責原則包括過錯責任和無過錯責任兩大原則。對于無過錯責任的引入,需要把握以下兩個方面:(1)在某些案例,例如產品責任,要求受害人證明加害人過錯十分困難,有使受害人難于獲得賠償、加害人逃脫責任的極大可能;而在更多的案例,例如高度危險物致損案件、環境污染致損案件、建筑物倒塌致損案件,要求受害人證明加害人過錯,純屬沒有必要、多此一舉; (2)由于承擔侵權責任的主體范圍不斷擴大,導致很多時候,承擔責任的主體并不是有過錯的主體,主要表現在第三者責任險的引入。這主要導致兩方面的結果,一是原有的過錯責任被突破,二是原來的“侵權行為法”被現在的“侵權責任法”所替代。
(二)關于產品責任
本法在原有產品質量法的基礎上,對生產者、銷售者、運輸者、倉儲者的產品責任以及追償制度作了明確規定。同時,根據實踐中發生的新情況、新問題,本法作出了進一步規定。
(三)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主要是規定車主的責任,而對于駕駛員不是車主的情形沒有明確規定。針對此一問題,侵權責任法專門針對駕駛員不是車主出現交通事故時的多種責任承擔情形做了特別規定,另外,最高人民法院于2012 年11月27日公布的《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作了更為細致的規定。
(四)關于醫療損害責任
侵權責任法不再使用醫療事故這一稱呼,而改為醫療損害責任。另外,關于醫療損害賠償責任,本法區分不同情況作了三方面規定:(1)診療損害實行過錯責任; (2)醫務人員未盡告知義務的賠償責任; (3)因藥品、醫療器械的缺陷造成損害的,根據產品質量法的規定追究責任。
(五)關于環境污染責任
本法在民法通則和各環保法律關于環境污染責任規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環境污染責任制度,規定:(1)因環境污染發生糾紛,污染者應當就法律規定的不承擔責任或者減輕責任的情形及其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 (2)兩個以上污染者污染環境,污染者承擔責任的大小,根據污染物的種類、排放量等因素確定。
(六)關于高度危險責任
讀者需要注意的是:(1)本法明確規定了高空拋物致人損害情形的責任承擔問題; (2)考慮到地鐵工程坍塌以及礦山事故的發生,本法專門規定了地下挖掘事故責任的承擔; (3)本法對于高度危險責任的規定,與鐵路法有不同,這一法律沖突在司法實踐中將如何適用,編者提醒讀者予以繼續關注。
(七)關于網絡侵權責任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渠道,網絡侵權時有發生。本法在總結有關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實施經驗的基礎上,對網絡用戶、網絡服務提供者承擔責任的條件、方式等作了明確規定。同時,最高人民法院2012年12月17日公布的《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網絡侵權責任作了進一步的規定。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注解與配套(2013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含立法解釋)(2014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律法規全書(含典型案例及文書范本)(2021年版)
- 人格權基本問題論綱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法典:注釋法典(2014年版)
- 擔保物權研究(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
- 民商事疑難案件裁判方法
- 合同法速查速用大全集:案例應用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注解與配套(2011年版)
-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配套解讀與案例注釋系列)
- 家事法院制度研究
-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2013年版)
- 物權法(第二版)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司法解釋理解與適用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間借貸法典(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