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不一樣的季東林

裝備袋

中午吃完午餐,我們被告知下午的實習就得開始體力勞動。范成老師再次提到了裝備袋。

“相信有一部分有好奇心的同學已經知道那偌大的裝備袋里裝的是什么了,但還有很大一部分,哦不,應該說絕大部分人仍然是一無所知!”范成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

“一會回到自己的帳篷打開袋子看看,沒準會有驚喜的哦!一個小時后原地集合,記得帶上裝備袋!”說完,范成老師突然露出一個鬼魅的微笑。

“好!”眾人是異口同聲。然后就是一窩蜂般涌向自己所在的帳篷。我們宿舍哥幾個由于遲到站在前排反而走的時候沖在了最前面。

我轉過頭看向后面的的人群。幾十人中只有5個人,沒有跟隨著人流疾走,其中有4個是女生,明顯都是同一個帳篷的人,而第5個人就是學霸黃書書他走得是不慌不忙,很快被躁動的人們落在了后面。

很明顯他似乎永遠是那極少數人中的一個,而我卻是那些隨波逐流的一員。

范成老師不說還好,一說就吊起了我們的好奇心。

“小廣子,你說一個登山包大小的裝備袋里會裝是什么呢?”陳小可問。

“無非就是些小裝備唄,別瞎琢磨了,打開就知道了!”我搶答。

很快我們來到了我們的帳篷,紛紛找到了標有自己標簽的裝備袋。我最快拿起包。結果這群狗子居然很默契地放下包,把我圍起來都愣愣地看我搗鼓。

然后我抬頭就看著他們。

“干嘛你們,一個個的?”我瞪著眼睛,感覺莫名其妙。

“哎,我說九五,這帳篷就這么大,總不可能每個人都掏東西出來擺地上?”沈公子率先說話。

我想了想好像這話確實在理。

“對,公子說的對,況且你動作最快,再說,那得多麻煩拿出來還得再塞回去!”曾廣馬上附和。

陳小可一句“他們說的都對,反正也是你都要拿出來,正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然后就給我一個“你懂的”意味深長的眼神。

我翻了個白眼,一群懶惰的家伙,我心想著,就放棄抵抗,拉開裝備袋的拉鏈就把東西往外掏。這咋一看,發現這裝備袋里八層外八層的,層層疊疊。簡直就是口袋精靈呀!

“登山衣一套”

我一掏出,一旁的曾廣立馬就把衣服拉到一邊摸索著。

“這材質非常好,保暖又透氣,九五,別說,這還真是你的碼!”說著就把那標簽扯出來給我看。

拿出衣服,我就看見下面一層是一塊畫畫用的夾板。夾板上還夾著厚厚一疊白花花的紙。

“夾板一個”我又從口中蹦出。

其實這也可以理解,我們考古偏建筑,對于素描是一個必備項。

我繼續摸索,就摸到了一個夾層里有一個布袋子,棉質布袋摸上去感覺里頭是一個金屬硬物。

“”這個估計有料”我說道。

被我這么一說一下子大家都往我這邊湊,都好奇是什么?

我抽出布袋。解開袋子上的紐扣就發現這居然是軍綠色的水壺。整個水壺縱橫交錯纏著水壺背帶。

“哇塞,連瓶蓋上的顏色都是軍綠色,這不是電視上看到的六七十年代背的軍用水壺嗎?”曾廣有些興奮。

沈公子這時卻一把搶過水壺,激動地說。

“對對對,沒錯,這看上去像是83式軍用水壺,你們知道這軍用水壺中外可不一樣!如果是英軍或者美軍的軍用水壺壺體通常都是塑料,外面帶著個金屬水杯,這種在野外可以用來燒水,但我們國家的不一樣,通常是壺體是鋁制,壺口是不銹鋼!”

這時一旁的陳小可喊道:“你們看,水壺上有字!”

這時沈公子立馬將水壺翻動,對著那上面的機刻文字就念道“西北大學建筑考古系2008年制”。

看來這水壺是咱們西北大學特地給考古實習定制的,非常有紀念價值。

“這就是范成老師說的驚喜吧!”

“對,這絕對是驚喜!”眾人看到軍用水壺都非常開心,我甚至都開始想象許多年以后,自己翻來保存在抽屜里的充滿年代感的水壺,那種滿滿回憶的感覺。

放下水壺,我繼續在包里的其他不同隔層上翻找。結果依次找到了“筆記本、小型工具箱、皮卷尺、指南針、噴壺、毛刷,手鏟,手套,手電筒、筒型保鮮袋……”

最終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一個偌大的裝備袋居然翻出了大大小小整整30多件東西。相比平時同樣大小的包,絕不可能裝不了這么多東西。

很明顯這個包是特別設計過,每個隔層都恰到好處的塞著相應尺寸的東西。

“臥槽,這個裝備袋絕了,居然能裝下這么多東西!”陳小可不禁嘆道。

“依我看,潘多拉的魔盒也不過如此吧!”我也感嘆道。

最后我將所有的東西都放回了原來的位置,除了那件登山衣。

不一樣的老季

一個小時后,我們再次來到了集合地。范成李思琪老師都在場卻不見季東林的身影。我看見老師們的登山衣和我們顏色有所不同。學生們穿的統一是藍色的,而范成,張默老師則是藏青色的,而陳思琪老師的則是淺紅色。

“大家都穿上了特制考古服,相信都知道了裝備袋里裝的什么東西,哎呦嘿,這邊有個同學已經背上了定制的軍用水壺!”站在前排有一個人特別醒目,引起了范成的注意。

所有人聽罷眼睛就都往前排掃視,搜索這個背水壺的人究竟是誰,結果就發現一個重大新聞。

那個人不是別人居然是一向風度翩翩的沈公子。難怪這家伙集合前死活不愿意和我們一起出來。

按理說以沈崇文的個性他是絕不會將這個水壺背在身上的。在班級女生面前失態覺不是他沈公子平時一貫的行為作風,但今天的他卻一反常態。

“那大家猜一猜這個軍用水壺是誰定制的?”

“范成老師!”

“李思琪老師”

一時眾說紛紜,甚至有人提到了校醫張默。但唯獨沒有提到季東林。因為在我們的印象里,這事和老季是永遠也沾不到邊的。

李思琪老師的呼聲非常高,完全成碾壓的態勢。

“謝謝同學們的抬愛,但大家都猜錯了,這軍用水壺是你們的季老師給你們這一屆考古實習定制的紀念品,不僅如此,告訴你們個秘密,就連那個裝備袋都是季老師自己設計并找人定做的!”李思琪說道。

眾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真沒有想到一向嚴苛的閻魔季東林還有這么溫情的一面。頓時覺得老季在我們心里的形象變得高大起來。

挖是技術活

“好啦同學們,今天下午我們主要的任務就是一個字“挖!說白了就是先做第一步-去除生土層”

“挖”這個字簡單,但怎么挖可不簡單,對于考古而言,挖可是個技術活!”范成繼續說道。

“沒錯,這挖土是一層一層的撅土,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戰爭,不僅要考驗我們的體力,還得考驗我們的動手能力,辨別能力等”李思琪老師講道。

我們在一旁的可看出來了這兩位老師是在演“雙簧”,你一出我一出配合起來。

“那究竟要怎么挖?如何挖,還得看土層情況!”

“土層的第一層,也就是我們腳下這一層土,我們把它叫作生土層。也就是沒有經過我們人類干預過的土層?!?

“考古是要發現古人的足跡也就是熟土層,我們也可叫作是被開墾過的土壤層。”

范成說著朝著搭建的臨時棚喊了下“兩位師傅可以出來了?!?

就在這時,我們就看到兩個人迎面走來,他們肩上扛著鋤頭,另一只手也沒閑著,推著工地里常用的斗車。斗車上堆滿鋤頭榔頭。

走在前面的一個非常瘦小的帶著安全帽的男人,緊跟在其后面的是一個長得五大三粗國字臉滿臉胡渣的男人,

“小廣子,不就是中午咱們吃午飯的時候,坐在咱對面那奇怪的兩人么?”

“對,沒錯就是他們”曾廣回答。

“這兩位是文化局那邊給我們請的當地的村民你們可以叫他們林師傅。下面去除生土這塊由他倆人幫忙進行”范成介紹道。

其實考古現場,請當地的人參與是非常常見的,一來物資方面可以就近采購和運輸,人力也可快速聚集,對于考古實習,考慮到重體力活很多學生比較少接觸干不來,也經常會請當地人來處理。

“你們這些學生娃子,有哈喇子嘛事就喊我倆老漢”那矮個子說道。

“對有事喊俺們”另一個人也附和。

還別說,這兩人看起來是蠻奇怪,但講起話來,確實有著農民伯伯的樸實無華,也許人真不可貌相!

這時范成繼續道:“探方下挖到多大的深度才是熟土層我們不得而知,所以下挖的時候我們按照統一的深度,比如一次10cm來下挖,直到挖到有明顯的土層分界!”

“所以我們需要一邊挖一邊對土層做記錄和觀察。這里涉及到一個考古名詞叫做刮面,刮面,需要做到四壁鏟平,鏟剖面要使四壁始終保持垂直,刮平面要力求水平。兩位林師傅這個也請注意!”

說著范成拿起一個鋤頭,對著靠近分界線的一塊就是一下鋤頭,幾下鋤頭后,一個鑿壁出現,他換了下平鏟在壁上刮了起來。

不一會就看見一塊平整的垂直的兩個面出現。

“看見沒,同學們大致就是這個意思,那我們現在就開始,每個探方的小組都會分到一把鋤頭,每兩個組共用一個斗車,也可以叫林師傅幫忙處理挖土,各自將裝備袋的手鏟拿出來,根據探方的劃線來去除生土層!”

一下子每個組別的人各就各位,開始熱火朝天的干起來。

而此時的季東林正坐在一張紅木椅上,喝著毛尖,茶氣直往上冒,一屋子茶香撲鼻。旁邊一個中年人說道:“您稍等下,我阿爸還在午睡,說也奇怪,最近找我阿爸講故事的人還真不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朝阳市| 抚松县| 四平市| 定结县| 房产| 孝感市| 南汇区| 乃东县| 伊金霍洛旗| 江口县| 类乌齐县| 都昌县| 应城市| 明光市| 昌图县| 黔西| 昌图县| 汪清县| 万山特区| 沾益县| 普宁市| 衡南县| 夏津县| 松原市| 米泉市| 彭阳县| 水城县| 连州市| 铁岭县| 湟源县| 江北区| 体育| 岳阳市| 建水县| 普定县| 虹口区| 伽师县| 汝城县| 宝鸡市| 东辽县| 平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