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塊鏈+大數據:突破瓶頸,開啟智能新時代
- 楊永強 蔡宗輝 劉雅卓
- 973字
- 2019-11-12 14:02:18
1.3.2 區塊鏈2.0:合約
與解決了貨幣和支付手段中信任問題的去中心化的區塊鏈1.0相比,區塊鏈2.0的改革更加宏觀,是針對了整個市場的去中心化。利用區塊鏈2.0,可以實現多種資產的數字化。基于區塊鏈可編程的特點,區塊鏈2.0實現了可編程金融,其中智能合約的應用最為矚目。
智能合約的核心是利用程序算法替代人類執行合同,“一切皆代碼”。通過建立無法更改的智能合約,一切可自動執行的條款都能夠在代碼的更迭下實現,不需要額外的人力物力資源去進行監管,且不給違約者留下任何可以違約的機會。
在智能合約體系中包含了三個基本要素:要約、承諾和價值交換。智能合約的出現,重新定義了區塊鏈的應用形式,將區塊鏈的應用形式從基本的貨幣體系成功延伸到金融行業的其他應用領域。通過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賬本功能,智能合約能夠幫助實現各種資產在區塊鏈上的注冊、存儲和交易,股權眾籌、證券交易等領域因為智能合約的出現逐漸有了區塊鏈的應用落地。
如果說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代表產物,給金融業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金融貨幣體系,那么,完成了智能合約的以太坊就是區塊鏈2.0的核心代表。以太坊構建的區塊鏈依靠其可追溯、不可篡改等特性形成了全網共識的信任基礎,為智能合約提供了可執行的環境,實現了合約的自動化、智能化目標。
除了基本的自動執行合約條款功能外,智能合約技術還有以下應用場景,如圖1-9所示。

圖1-9 智能合約技術應用場景
1.數字身份驗證
為了保障資產安全,金融機構一直十分重視用戶身份認證工作。傳統的驗證方式是讓顧客來企業親面親簽,這種認證方式不僅給用戶帶去許多麻煩,也讓中介機構投入大量資源。
基于智能合約技術,就可以有效弱化第三方中心機構在數據監控和用戶身份驗證中的作用,而且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帶來的操作風險,通過代碼的自動執行使檢查變得簡單高效。
2.用戶信息記錄
借助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賬本和加密技術,用戶的數據可以形成一條透明、可監管、可溯源、防篡改且私密的信用鏈條。智能合約因此能夠幫助監管方實現數據監管,保障數據授權使用的合法性,降低風險。
3.資產數據共享
智能合約還可以促進資產數據的共享。在用戶同意的前提下,平臺的用戶數據可以盡可能透明公開,投資人就可以通過這些數據判斷出投資的風險和收益到底如何,降低了發生金融欺詐事件的概率。
區塊鏈2.0以智能合約技術為主要特點,給整個金融行業帶來了新的應用場景,加快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