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把握今天 樹立理想
- 羊皮卷(風靡全世界的經典成功學著作)
- 方士華編著
- 10959字
- 2019-10-25 14:30:18
今天,我開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滿是失敗創傷的老繭。
今天,我重新來到這個世上,我出生在葡萄園中,園內的葡萄任人享用。
今天,我要從最高、最密的藤上摘下智慧的果實,這葡萄藤是好幾代前的智者種下的。
今天,我要品嘗葡萄的美味,還要吞下每一顆成功的種子,讓新生命在我心里萌芽。
我選擇的道路充滿機遇,也有辛酸與絕望。失敗的同伴數不勝數,疊在一起,比金字塔還高。
然而,我不會像他們一樣失敗,因為我手中持有航海圖,可以領我穿越洶涌的大海,抵達夢中的彼岸。
展開第一張羊皮卷
今天,我開始新的生活。
今天,我爬出滿是失敗創傷的老繭。
今天,我重新來到這個世上,我出生在葡萄園中,園內的葡萄任人享用。
今天,我要從最高、最密的藤上摘下智慧的果實,這葡萄藤是好幾代前的智者種下的。
今天,我要品嘗葡萄的美味,還要吞下每一顆成功的種子,讓新生命在我心里萌芽。
我選擇的道路充滿機遇,也有辛酸與絕望。失敗的同伴數不勝數,疊在一起,比金字塔還高。
然而,我不會像他們一樣失敗,因為我手中持有航海圖,可以領我穿越洶涌的大海,抵達夢中的彼岸。
失敗不再是我奮斗的代價。它和痛苦都將從我的生命中消失。失敗和我,就像水火一樣,互不相容。我不再像過去一樣接受它們,我要在智慧的指引下,走出失敗的陰影,步入富足、健康、快樂的樂園,這些都超出了我以往的夢想。
我要是能長生不老,就可以學到一切,但我不能永生,所以,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必須學會忍耐的藝術,因為大自然的行為一向是從容不迫的。
造物主創造樹中之王橄欖樹需要一百年的時間,而洋蔥經過短短的九個星期就會枯老。我不留戀從前那種洋蔥式的生活,我要成為萬樹之王橄欖樹,成為現實生活中最偉大的推銷員。
怎么可能?我既沒有淵博的知識,又沒有豐富的經驗,況且,我曾一度跌入愚昧與自憐的深淵。答案很簡單,我不會讓所謂的知識或者經驗妨礙我的行程。
造物主已經賜予我足夠的知識和本能,這份天賦是其他生物望塵莫及的。經驗的價值往往被高估了,人老的時候,開口講的大多是糊涂話。
說實在的,經驗確實能教給我們很多東西,只是這需要花費太長的時間。等到人們獲得智慧的時候,其價值已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減少了。結果往往是這樣,經驗豐富了,人也余生無多。經驗和時尚有關,適合某一時代的行為,并不意味著在今天仍然行得通。
只有原則是持久的,而我現在正擁有了這些原則。這些可以指引我走向成功的原則全寫在這幾張羊皮卷里。它教我如何避免失敗,而不只是獲得成功,因為成功更是一種精神狀態。
人們對于成功的定義,見仁見智,而對失敗卻往往只有一種解釋,即失敗就是一個人沒能達到他的人生目標,不論這些目標是什么。
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別,來自每個人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因此,我首先要做的便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全心全意去實踐。
小時候,我常會感情用事;長大成人了,我要用良好的習慣代替一時的沖動。我的自由意志屈服于多年養成的惡習,它們威脅著我的前途。
我的行為受到品位、情感、偏見、欲望、愛、恐懼、環境和習慣的影響,其中最厲害的就是習慣。因此,如果我必須受習慣支配的話,那就讓我受好習慣的支配。那些壞習慣必須戒除,我要在新的田地里播下好的種子。
我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全心全意去實踐。
這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要怎樣才能做到呢?靠這些羊皮卷就能做到。因為每一卷里都寫著一個原則,可以摒除一項壞習慣,換取一個好習慣,使人進步,走向成功。這也是自然法則之一。只有一種習慣才能抑制另一種習慣,所以,為了走好我選擇的道路,我必須養成一個好習慣。
每張羊皮卷用30天的時間閱讀,然后再進入下一卷。
清晨即起,默默誦讀;午飯之后,再次默讀;夜晚睡前,高聲朗讀。第二天的情形完全一樣。這樣重復30天后,就可以打開下一卷了。每一卷都依照同樣的方法讀上30天,久而久之,它們就成為一種習慣了。
這些習慣有什么好處呢?這里隱含著人類成功的秘訣。當我每天重復這些話的時候,它們成了我精神活動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它們滲入我的心靈。那是個神秘的世界,永不靜止,創造夢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我的行為。
當這些羊皮卷上的文字被我奇妙的心靈完全吸收之后,我每天都會充滿活力地醒來。我從來沒有這樣精力充沛過。我更有活力,更有熱情,要向世界挑戰的欲望克服了一切恐懼與不安。在這個充滿爭斗和悲傷的世界里,我竟然比以前更快活。
最后,我會發現自己有了應付一切情況的辦法。不久,這些辦法就能運用自如。因為,任何方法,只要多練習,就會變得簡單易行。
經過多次重復,一種看似復雜的行為就變得輕而易舉,實行起來就會有無限的樂趣。有了樂趣,出于人之天性,我就更樂意常去實踐。于是,一種好的習慣便誕生了。習慣成為自然。既是一種好的習慣,也是我的意愿。
今天,我開始新的生活。
我鄭重地發誓,決不讓任何事情妨礙我新生命的成長。在閱讀這些羊皮卷的時候,我決不浪費一天的時間。因為時光一去不返,失去的日子是無法彌補的。我也決不打破每天閱讀的習慣。事實上,每天在這些新習慣上花費少許時間,相對于可能獲得的快樂與成功而言只是微不足道的代價。
當我閱讀羊皮卷中的字句時,決不能因為文字的精練而忽視內容的深沉。一瓶葡萄美酒需要千百顆果子釀制而成,果皮和渣子拋給了小鳥。葡萄的智慧代代相傳,有些被過濾,有些被淘汰,隨風飄逝。只有純正的真理才是永恒的,它們就濃縮在我要閱讀的文字中。我要依照指示,決不浪費,種下成功的種子。
今天,我的老繭化為塵埃。我在人群中昂首闊步,不會有人認出我來,因為我不再是過去的自己,我已擁有新的生命。真誠的追求戰無不勝,哪里有付出,哪里就有收獲,這就是生活的真理。
今天的事情今天做
善于把握今天
科貝特曾經說:“隨時做好準備的積極實干態度,就是我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不是這一點,即使把我所有的天賦加起來,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為。正因為這種個性,我才會在軍隊里得到提升。如果10點鐘上崗,那么我在9點鐘就做好了準備。從來沒有一個人或一件事因為我而耽誤一分鐘。”
一位法國政治家被問及他怎么能夠在職業上取得巨大成就,同時還身兼多職的問題時,他說:“我只是遵從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如此而已。”
據說有一位從事社會工作的人遭到了失敗,他正好把這個過程顛倒過來,他的格言是:“能夠推到明天的事情決不今天做。”有多少人把本來可能加以利用從而有所作為的時間用在與親戚和朋友待在一起,不知不覺地消磨掉了,無所事事地浪費了。
明天是懶漢的托詞辭
愛爾蘭女作家瑪麗·埃奇沃斯曾經說:“沒有任何一個時刻像現在這樣重要,不僅如此,沒有現在這一刻,任何時間都不會存在。如果一個人沒有趁著熱情高昂的時候采取果斷的行動,以后他就再也沒有實現這些愿望的可能了。所有的希望都會被消磨,都會被湮沒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忙碌中,或者在懶散消沉中消逝。沒有任何一種力量或能量不是在現在這一刻發揮著作用。”
有人問瓦爾特·雷利:“你怎么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呢?”瓦爾特·雷利回答:“我需要做什么事情就立刻去做。”習慣于采取果斷行動的人,即使偶爾犯錯誤,也比一個頭腦聰明卻總是懶散拖延的人收獲成功的可能性大。
有許多一事無成的人都這樣說:“我的一生都在追求明天,并且一直以為明天會給我帶來無窮無盡的好處和利益。”
“明天?你是說明天嗎?”科頓這樣說,“明天!在亙古不變的時間長河中,明天是個永遠都找不到的狡猾之人,只有傻瓜才會對其念念不忘情有獨鐘;明天是個一毛不拔的吝嗇鬼,它用虛假的許諾、期待和希望剝削你豐厚的財富,它給你開的支票是永遠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明天是個想入非非的孩子,而他的父親就是愚蠢,結果只能永遠做著白日夢;明天就像夜晚的幻影一樣虛無縹緲,智者從來不相信所謂的明天,也從來不屑于與那些津津樂道于明天的人為伍。”
《挪亞的皮革商》是英國小說家查爾斯·里德的作品,其中有這樣一段:那個老是欠債不還的小職員還是積習難改,他在下定決心后,忽然感到一陣困意襲來,于是便昏昏睡去。
過了很久,他從沉沉的夢中蘇醒過來,朝著那些收據最后看了一眼,嘴里還喃喃地說:“哦,我的頭怎么這么沉?”但是他馬上坐了起來,又自言自語道:“明天——我——要把它帶到——彭布魯克去。明天……”當第二天到來時,警察發現他已經去了天堂了。
只有魔鬼的座右銘才是明天。很多本來才智超群的人留在身后的僅僅是沒有實現的計劃和半途而廢的方案,這樣的例子在整個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對懶散而又無能的人來說,明天是最好的托辭。
“快!快!快!為了生命加快步伐!”這句話常常出現在英國亨利八世統治時代的留言條上,旁邊往往還附有一幅圖畫,畫的是沒有準時把信送到的信差在絞刑架上掙扎的情景,以警示人們要守時。由于當時還沒有郵政事業,信件都是由政府派出的信差發送的,如果信差在路上延誤了時日,就要被處以絞刑。
我們現在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任務是100年前的人20個小時的工作量。在生活節奏緩慢的古老的馬車時代,用一個月的時間歷經路途遙遠而危險的跋涉才能走完的路程,我們現在只要幾個小時就可以穿越。但是,即使是在那樣的年代,不必要的耽誤時間也是犯罪。因此,文明社會的一大進步就是對時間的準確測量和利用。
守時與精確是成功的雙親。每個人的成功故事都取決于某個關鍵時刻,這個時刻一旦猶豫不決或退縮不前,你將永遠失去成功的機會。
“任何時候都可以做的事情往往永遠都不會有時間去做。”這句家喻戶曉的俗語幾乎可以成為很多人的格言警句。倫敦的非洲協會想派旅行家利亞德去非洲,當人們問他什么時候出發時,他毫不遲疑地說:“明天早上。”
當有人問后來成為著名的溫莎公爵的約翰·杰維斯,他的船什么時候可以加入戰斗時,他立即回答:“現在。”科林·坎貝爾被任命為駐印度軍隊的總指揮,在被問及什么時候可以派部隊出發時,他總是說:“明天。”
要趁熱打鐵
1861年3月3日,馬薩諸塞州的州長安德魯在給林肯的信中寫道:“我們接到你們的宣言后,就立即開戰,盡我們的所能,全力以赴。我們相信這樣做是遵從美國和美國人民的意愿,所有的繁文縟節都被我們完全摒棄了。”
1861年4月15日上午,安德魯收到了華盛頓軍隊發來的電報,而第二個星期天上午9點,他就做了這樣的記錄:“所有要求從馬薩諸塞州出動的兵力已經駐扎在華盛頓與門羅要塞附近,或者正在去保衛首都的路上。”
安德魯州長說:“我的第一個問題是采取什么行動,如果這個問題得到了回答,那么我就該考慮下一步干什么了。”
拿破侖知道,每場戰役都有“關鍵時刻”,把握住這一時刻就意味著戰爭的勝利,稍有猶豫就會導致災難性的結局。因此,拿破侖非常重視“黃金時間”。
拿破侖說,奧地利軍隊的失敗是因為奧地利人不懂得5分鐘的價值。據說,在滑鐵盧企圖擊敗拿破侖的戰役中,他自己和格魯希在那個性命攸關的上午就因為晚了5分鐘而慘遭失敗。布呂歇爾按時到達,而格魯希晚了一點兒。就因為晚了一點兒,拿破侖被送到了圣赫勒拿島,從而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
英國社會改革家喬治·羅斯金說:“從根本上說,一個人個性成形、沉思默想和希望受到指導的階段是人生的整個青年階段。青年階段無時無刻不受到命運的擺布。某個時刻一旦過去,將永遠無法完成指定的工作;或者說如果沒有趁熱打鐵,某種任務也許永遠無法完工。”
去除懶惰的習慣
“趁熱打鐵”“趁陽光燦爛的時候曬干草”是兩句家喻戶曉的俗語,這其中充滿了人類的智慧。
世間之人都有懶散倦怠的習慣,卻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這個習慣。有的人是在午飯后,有的人是在晚飯后,有的人是在晚上7點鐘以后就什么都不想干了。每個人一天的生活往往都有一個關鍵時刻。對于大多數人而言,早晨幾小時往往是這一天是否會過得充實的關鍵時刻,如果你的一天不想白過的話,那么就一定不要浪費這個時刻。
麥亞尼是一位技巧高超、勇氣過人的將軍,曾經有人在亨利面前稱贊他。“是的,你說得很對,”亨利說,“他的確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但是他總比我晚5個小時。”麥尼亞上午10點鐘起床,而亨利在凌晨5點鐘就起床了。這就是他們兩人之間的差別所在。
拖延懶散是猶豫不決這種疾病的前期癥狀。對于那些深受猶豫不決之苦的人來說,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當機立斷。猶豫不決的人就是失敗的人,因為猶豫不決這一疾病就是摧毀勝利和成就的致命武器。
有一位著名作家曾經感言道:“床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在我們晚上上床睡覺之前,只要想到沒有完成的工作,就覺得時間還早,不該睡覺。但是,我們早上同樣不愿意早起床。我們每天都下決心第二天早上一定要早起,但是,每天早上我們仍舊賴在床上不愿起來。
可是,許多杰出人物都習慣早起。阿爾弗烈德大帝在拂曉前起床;哥倫布在清晨的幾小時計劃尋找新大陸的航線;拿破侖在清晨考慮最重要的戰略部署;彼得大帝總是天一亮就起床,他說:“我要使自己的生命盡可能地延長,所以就要盡可能地縮短睡覺的時間。”詩人布賴思特凌晨5點鐘起床;歷史學家班克羅夫特天亮起床。我們熟知的很多重要作家都習慣早起。古代和現代的許多天文學家也都習慣早起。另外,有早起習慣的還有克萊、卡爾霍恩、華盛頓、韋伯斯特、杰斐遜等政界要人。
瓦爾特·司各特取得眾多成就的秘訣就是守時。他曾經說過,他凌晨5點起床,到早餐時,他已完成了一天當中最重要的工作。一位渴望獲得輝煌成就的年輕人寫信向他求教,他在回信中寫道:“一定要警惕那種使你不能按時完成工作的習慣,也就是拖延懶惰的習慣。要做工作就立即去做,完成工作后再去消遣,千萬不要在完成工作之前先去娛樂。”
丹尼爾·韋伯斯特經常在早餐前寫20封到30封回信。
早起的習慣是所有生活習慣中最有價值的好習慣。對于一般人來說,一天睡眠7個小時已不少了,8個小時就足夠了。如果這個人身體健康,那么他在床上躺八個小時后,就應立即起床,穿戴整齊,投入一天的工作。
美國聯邦主義的倡導者漢密爾頓曾經說:“上帝在造人時就給人規定了一定的工作量,同時還賦予了人支配時間的能力。這樣,如果他們準時開始工作,并且一直勤懇努力,持之以恒,那么最終時間剛好與工作量一致。”
“但是,我的一些朋友卻遭遇了一種特別的不幸,他們的一部分時間無緣無故地丟失了。他們不知道是怎么丟失的,但是十分清楚地知道時間的確少了。”
“正如本來有兩條線段,但其中一條比另一條短了一英寸。工作和時間是相匹配的,但是時間總是比工作少了十分鐘。”
“他們到達港口時,正好看到輪船起航;他們趕到火車站時,火車剛剛開走;他們去郵局寄信時,郵局的大門剛剛關閉。他們沒有瀆職,也沒有違反承諾,但是做任何事情都剛好晚那么幾分鐘,也正是因為錯過這短短幾分鐘,他們竟一事無成。”
養成守時的習慣
約會如婚姻般神圣不可褻瀆。一個不守約的人,除非有充分的理由,否則他就是一個十足的騙子。他周圍的整個世界會像對待騙子那樣對待他。
有一次,拿破侖請元帥與他共進晚餐,但是他們卻沒有在約定的時間到達,于是拿破侖便旁若無人地先吃起來。他吃完后剛剛站起來時,那些元帥才趕到這里。拿破侖說:“先生們,現在已經過了晚餐時間,我們該去做下一步工作了。”
賀拉斯·格里利曾經說:“一個人如果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時間,那么,這跟偷別人的錢有什么兩樣呢?浪費別人的1小時跟偷走別人的5美元有什么不同呢?況且,有許多人工作1小時的薪水要比5美元多得多。”
約翰·昆西·亞當斯也是守時的典范。在議院開會時,看到亞當斯先生入座了,主持人就知道該向大家宣布各就各位,會議開始。有一次,主持人在宣布就位時,有人說:“時間還沒到,因為亞當斯先生還沒有來呢。”結果發現是議會的鐘快了3分鐘。3分鐘后,亞當斯先生準時到達了。
華盛頓總統每天下午4點鐘吃飯,有時候應邀到白宮吃飯的國會新成員會遲到。于是,華盛頓就自顧自地吃飯而不理睬他們,這令他們感到很尷尬。
華盛頓常說:“我的表只問時間到沒到,從來不問客人有沒有到。”一次,華盛頓的秘書遲到了,并借口說自己的表慢了。而華盛頓卻說:“或者你換塊新表,或者我換個新秘書。”
韋伯斯特在上學時就從不遲到,在國會、法庭和社會公共事務中也同樣守時。在日理萬機的繁忙工作中,賀拉斯·格里利每次都會準時赴約。《論壇報》上許多睿智犀利的文章,都是他在其他編輯悠閑地等著與別人一起消遣或在會議遲遲沒有開始時完成的。
對于總是為遲到找托辭的傭人,富蘭克林說:“我發現,擅長找托辭的人通常在其他方面都不擅長。”工作的靈魂和精髓是恪守時間,同時它也是明智和信用的代表。在從事商業生涯的最初7年里,著名商人阿蒙斯·勞倫斯從不允許任何一張單據到星期天還沒有處理。商業界的人士都懂得,商業活動中某些重大時刻會決定以后幾年的業務發展狀況。
如果你晚了幾個小時到達銀行,那么票據就可能被拒收,而你借貸的信用就會蕩然無存。據說,守時還代表了彬彬有禮、溫文爾雅的皇家風范。有些人給你的印象總是急匆匆的,好像他們總是在趕一列馬上就要啟動的火車,而且他們在完成工作時也手忙腳亂,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掌握適當的做事方法,所以很難會有卓越的成就。
在學校里,總是有鈴聲催你起床,告訴你什么時間該去晨讀或者上課,教你養成遵守時間、從不拖延的習慣。這是學校生活的最大優點。每個年輕人都應該有一塊時間準確的表,提醒自己改掉事事習慣差不多的缺點。這一缺點從長遠來看,更是得不償失。
布朗先生說:“我發現,我可以信賴那個任何事情都按時完成的小伙子,并且我很快就會讓他來處理越來越重要的事情。”積累成功資本的第一步往往是擁有辦事一貫準時、從不拖延的好名聲。有了這第一步,成功自然會招手即來。做事守時是贏得人們信任的前提,會給人帶來美好的名聲。它表明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的,使別人可以相信我們能出色地完成手中的事情。遵守時間的人是可靠的和值得信賴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從不食言或違約。
一個人停下來聽了5分鐘的閑話,他坐車或乘船旅行的計劃就會因為晚了一分鐘而破滅。一家在本行業遙遙領先、資金雄厚的公司破產了,原因就在于代理機構在得到命令后沒有把必要的資金及時轉移過來。火車司機的表慢一點兒就會引發嚴重的撞車事件。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僅僅因為帶來赦免命令的信差晚到了5分鐘。
像拿破侖一樣能夠當機立斷地抓住關鍵事務,丟開瑣碎顧慮的人注定會成功。當聽到薩姆特爾被攻陷的消息時,格蘭特將軍立即決定收編敵人的軍隊。巴克納派人把休戰旗送到多耐爾遜,并要求商議投降條件和時間,這時,格蘭特將軍脫口而出:“除了立即無條件投降,我們不接受任何其他條件。我提議馬上開始著手你們的工作。”客觀條件使巴克納不得不接受格蘭特提出的苛刻而毫無通融的條件。
把握不好關鍵的5分鐘,會使許多人在渾渾噩噩中最終一事無成。失敗者的墓碑上,字里行間都流露著這樣的遺憾:太晚了。勝利與潰逃、成功與失敗的轉手易人往往只是幾分鐘的事,而結局卻大不相同。
勇敢地追求理想
米開朗琪羅的父母認為他們的兒子不應該去從事“藝術家”那個丟人的職業,他們甚至還因為米開朗琪羅在墻上和家具上作畫而嚴厲地懲罰他。但是,神圣的事物能點燃他胸膛中燃燒著的熊熊火焰,而這不熄的火焰也促使他在圣彼得堡的建筑上、摩西的大理石雕像上和修道院的壁畫上努力、再努力。阿克賴特的父母強迫他去做理發師的門徒,但是天然的傾向卻在他的頭腦里以一種巧妙的方式頑固地隱藏著,它在為人性而祝福。因此,甚至是對他的父母,他也有必要像耶穌基督曾經對他的母親所講的那樣說:“如果我不選擇父親的職業,難道你就不能不干涉我自己的意愿嗎?”
伽利略的家人希望他成為一位出色的醫生,但是當被逼著去研究解剖學和生理學時,他就把歐幾里得和阿基米德隱藏了起來,并默默地鉆研出許多深奧問題的答案。他饒有興趣地對比薩大教堂里的燈的掛桿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他18歲時得出了關于鐘擺的規律。他發明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在宏觀和微觀使人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了。
特納家人希望他在少女發屋做一名美發師,但是,特納在藝術上的靈感和天賦卻使他成了一名最偉大的現代派風景畫大師。
帕斯卡是著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最初,他的父親想讓他做一名語言學教師,但是在數學方面要求發展的聲音卻壓過了其他任何職業的聲音,這種聲音一直在帕斯卡的頭腦里縈繞著,直到歐幾里得代替了惱人的語法為止。
約舒亞·雷諾茲的父親因為他畫了一些畫,并在其中的一張上寫著“本作品出自一個純粹的懶蟲約舒亞之手”而痛斥了他,然而,正是這個“懶蟲”創立了英國皇家美術學院。
大目標成就好人生
年輕人常常有這樣的錯誤想法:他們認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他們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被稱為天才的人遠比真正成就事業的人要多得多。當然,一粒煮熟的種子即使在適宜環境下也不會發芽、生長,更成不了高大的橡樹。但如果僅僅因為自己不能像橡樹一樣高大就否認自己的能力,從而在孤獨和彷徨中了此一生,則會令人感到可笑和可悲。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橡樹也不可能長成松樹,但萬事都有個例外。
許多人不能成功的一個主要原因便是沒有野心。不管一個人的能力是多么出眾,對待他人是多么謙虛和和善,但如果他們沒有敢于超越自己的勇氣,沒有奮發向上的決心,沒有獲得成功的動力,那么他就不可能會有所作為。成功者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工作中,對自己所追求的事業癡心不改,似乎沒有人能說明白這到底是為了什么,就好像冥冥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引導著他們一步步邁進成功的殿堂。
22歲進入國會,23歲當上了財政大臣,25歲已成為英國首相的威廉·皮特,就是目標集中、意志堅定的典范。
威廉很小的時候,就懂得了只有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才不會辜負父母的期望。這一想法始終在激勵著他。無論他身在何處,無論在做什么,他始終都不曾忘記父母的教導,他要出人頭地,要做一個公正并有極大影響力的政治家。
這一想法充滿了他全身的每一個細胞,使他具備了剛毅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并激勵著他朝著自己設定的目標奮勇前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在早期,他就進行了專門訓練,這樣做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有的人在大學畢業后,為了工作而四處奔波,由于沒有一個明確的奮斗目標,最終一事無成。但是,威廉·皮特依然沒有忘記兒時的夢想,他一開始就朝著那偉大的目標奮勇前進。
“這個人既不會冒進,也不會退縮,他一直都在飛翔。”這是皮特的一個對手對他的評價。
當一個人有了奮斗目標時,他也一定會思索:這樣的目標會實現嗎?怎樣才能實現呢?追逐夢想的過程猶如一場長跑比賽,不可能在起點就看到終點,因此,要用心中的火炬照亮腳下的路,要滿懷信心而又勇氣十足地過關斬將,清除一切障礙;我們應始終堅信,勝利的燈塔就在前方。雖然在漫漫長路上,難免會有煙霧籠罩,但只要此時你心中的火炬依然在燃燒,那么就終有驅散烏云見太陽的一天。
夢想是成功的起點。如果你心中有夢,并具有堅韌不拔的決心和敢于付出的精神,就一定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一個人的人生目標決定著他的命運。為了實現目標,他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改變自己的生活。同時,人生目標影響著他們的動機和行為方式。如果思想蒼白、格調低下,生活質量便不會高;反之,生活則會五彩繽紛、妙趣橫生。
人生目標體現了一個人的氣質和涵養。人們在平常的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特質,是和自己的希望相匹配的。一個人的言行亦能折射出他對生活的態度。醞釀已久的人生目標能否實現,和這幾點有直接關系。
愛迪生小時候頭腦里有各種各樣的幻想,他曾一動不動地趴在雞窩里,希望靠自己的體溫孵出小雞。
為了搞清野蜂窩的奧秘,他還拿著樹枝去捅蜂窩,結果被野蜂蜇得眼睛都睜不開。還有一次,他看見氣球飛起來了,就想,如果人肚里充滿了氣體,是否也可以上天呢?這一次,傭工邁克爾·奧茨成了他的試驗品。
愛迪生找來幾種試劑,這些試劑吞進肚子里會發生化學反應,產生大量氣泡。結果,奧茨吃了藥不僅沒有飛起來,還差點給要了小命。小愛迪生說:“這不是我的失敗,是他不中用。”
還有一次,他為了知道火苗是怎樣生長的,竟將他父親的倉庫燒成了灰燼。更離奇的是,有一個小孩掉進水里淹死了,他還在河邊癡癡地等待那個孩子從水里出來。
他小時候的做法,常常會換來父親打罵,也會換來小伙伴嘲笑:“奇怪的小孩,呆呆的小孩……”
他的童年是郁悶的,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喪失對事物的好奇,相反卻更加沉迷于對一些現象的觀察和思考,并學會了寫筆記。
他在學校令老師非常頭疼,由于專心地思考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他經常忘記聽講,有時,他還把一些稀奇古怪的破爛帶到教室來。這些做法引起了師生的強烈不滿。
在老師眼里,他是個反應遲鈍的學生,是個智力超低的人。有一次,氣急敗壞的老師把他的母親找來,要求他的母親把這個礙眼的“蠢貨”帶回家。他的母親大聲吼道:“在我看來,阿爾比同年齡的大多數孩子要聰明。”
回到家里,愛迪生向母親保證:“我一定要做一番大事業,讓說我低能的先生慚愧。”
事實證明,他母親的說法是完全正確的。曾經說愛迪生是“低能兒”的老師,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愛迪生會成為偉大的發明家。母親的話成了愛迪生奮進的動力,他說:“我要成為和牛頓、瓦特一樣的人。”他知道牛頓和瓦特也都是不被老師喜歡的學生,但他們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成了偉大的人物。
學校不要他了,圖書館成為他常去的地方,青年人協會閱覽室里的16000多本藏書成為他最好的朋友,他想:“總有一天,我會擁有這樣的圖書館和如此多的藏書,或許,它們只不過是我所擁有的一家大型研究所的一部分。”事實證明,他不但實現了這個愿望,而且創辦了屬于自己的企業。
他說:“要想成功,首先必須設定目標,然后再專注而又大膽地向前邁進。”每一個人都希望把夢想變成美麗的現實,希望將來生活更好。要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去努力、去實踐,別無其他途徑。如果你有雄心,并且能讓它主宰你的思想和行動,那么,你的雄心壯志就一定能實現。
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首先你要認為你能,你什么都能,在這個世界上,對于你而言,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你必須樹立這樣的信心。有了這種什么都能的信心,接著便嘗試、嘗試、再嘗試,最后你就發現你確實能了。關于變不可能為可能,我曾經用過一種奇怪的方法,讓自己樹立這種信心。
我年輕的時候,曾有過當作家的雄心。然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我知道自己必須精于遣詞造句,語句將是我的工具。小時候,我家里很窮,當然也就無緣接受較好的教育。因此,有一位善意的朋友就告訴我,說我的雄心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覺得,這個世界對于我來說,壓根兒就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為了達到我的目標,為了當作家,我拿出自己的積蓄,買了一本實用又精致的字典,很漂亮,很全面。我認為所需的字詞全都在這本字典里面,而我的意愿就是完全了解和掌握這些字。
你知道當我翻開字典后,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嗎?我先找到“不可能”這個詞,接著再用小剪刀把它剪下來并扔掉。終于,我有了一本沒有“不可能”的字典。從此以后,在事業上,我始終堅持這個信念,那就是:對一個要發展而且要超過別人的人來說,任何事情都是可能的。
你讀了這個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當然,這個故事也并非是要讓你也把字典里的“不可能”這個詞剪掉,而是要你從心中把這個觀念去掉。
看了這個故事,希望你能對“不可能”這三個字有一個重新的認識,或者是從此從你的想法中排除它,從你的態度中去掉它、拋棄它,從此不再為它提供存在的一切理由。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再用“不可能”來充當借口,把這個詞和這個觀念永遠地拋棄吧,用光輝燦爛的“可能”來代替“不可能”吧!
我叫趙甲第(原名:老子是癩蛤蟆)
【扮豬吃虎+逆襲燃爽+掉馬打臉】豪門棄子打工記!烽火戲諸侯都市勵志作品、元祖級男頻爽文!影視劇《我叫趙甲第》原著!我叫趙甲第,綽號趙八兩,偽宅男,武力值不詳,智力值比較變態,理科無敵。聰明絕頂卻錦衣夜行,家財萬貫卻素袖藏金。別人笑我癩蛤蟆,我笑別人看不穿。看似屌絲一枚,實際卻是豪門繼承人、超一線富二代。但作為最“窮”富二代,我的底氣不是姓趙,是敢拿命賭明天。翻開本書,看“土強慘”如何一路逆襲、攪弄風云!
天之下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明朝那些事兒(全集)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并加入了小說的筆法,語言幽默風趣。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并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它以一種網絡語言向讀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歷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明朝那些事兒》為我們解讀歷史中的另一面,讓歷史變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