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鄭瑞譞與趙玉蘭成親的日子,麗娜一早便來到了鄭府。鄭家的長輩都認識麗娜,特別是鄭夫人,從小對她沒少照顧和教導,因此當麗娜與阿蓮和張杰等人踏進鄭府大院的那一刻就連忙招呼眾人上前行禮。
麗娜慌忙伸手將鄭夫人扶起,羞澀地道:“伯母是將我當外人嗎?快快免禮。”
“謝公主。”眾人行禮拜謝,然后起身站立一旁。
“都去忙吧!”麗娜遣散眾人,然后對鄭夫人道:“伯母,有需要我的地方盡管吩咐,鄭哥哥大婚,我要為他做些事心里才踏實。”
鄭夫人笑呵呵地將麗娜上下打量了一番,笑著搖了搖頭道:“好,就等你了,不過今日得喜氣些,這身打扮可不行。”
“啊?這身還不行?”麗娜納悶了。平日她喜歡素色,今日可是特意換了一身粉紅色的繡花羅裙,怎么還被嫌棄了呀!
鄭夫人見狀就知道她還沒明白,于是解釋道:“瑞譞沒有妹妹,難道你不該作為他的妹妹隨他去迎娶新娘子嗎?”
“哦!原來是這樣。”麗娜如夢方醒,頓時喜笑顏開,連忙點頭道:“好,您只管安排就是。”
“嗯,快去去換裝吧!申時之前一定要趕回來,可不能誤了吉時。”鄭夫人說著,一邊招手讓婢女帶麗娜去換裝,一邊對張杰道:“讓兩個丫頭去伺候長和公主,你就在這幫我照看一下,我要去催一下瑞譞。”
“好的,鄭夫人。”張杰施了一禮,順從地站到了一邊。他氣質儒雅,長得俊秀,膚色也較為白凈,穿著紫云閣固有的那身白色繡有紫云花紋的錦袍,很快便博得眾人的好感,更是吸引了許多情竇初開的女子炙熱的目光。
按照白家人的婚俗,男方娶親是要兩名未婚少女前往接親,而兩名少女必須是與新郎最親的,也就是新郎的親妹妹或堂妹,再不行就是侄女。鄭瑞譞沒有姐妹,又沒有適齡的侄女,好在鄭夫人想起了麗娜,便給她備了一套衣裙。鄭夫人的打算就是麗娜若來的早就與兒子一起去接親,若來不及就隨意找兩位姑娘去;如此有備無患,此刻的麗娜才有合適的衣裙替換。除此之外接親還有一些規矩,幾時出,幾時回,新娘子進門時與之相沖的人不能在她面前出現等等;但是,無論新郎要忌諱些什么,都必須在巳時出門迎親,而根據路途的遠近必須在未時或申時回到男方家里,若路程太遠無法當天來回,就必須在次日的申時末趕回;因此,接親的儀式安排得十分緊湊。
在后院的一間客房內,阿蓮和兩名婢女正在給麗娜換裝。由于鄭家的祖上是漢人,故而鄭家所有人幾乎都穿漢裝,可是在這樣的大喜之日,為了尊重趙家,鄭家去接親之人無論男女一律白家服飾打扮,就連給麗娜準備的也是一套玫紅色的白家短褂長裙,還有繡花裙腰和玫紅色繡花鞋。麗娜穿戴整齊,接過鄭府的婢女端上來的托盤,等婢女拿紅綢將托盤中的銅鏡和蘋果蓋住,她便在幾名婢女的陪同下出了后院。
另一邊,一身大紅新郎服飾的鄭瑞軒也來到了前院,看到一身白家服飾的麗娜先是一愣,繼而拍了拍麗娜的肩膀道:“時辰差不多了,咱們準備出發,你該做些什么母親囑咐過你了沒?都記住了嗎?”
“嗯,伯母說我只要把鏡子和蘋果送到嫂嫂手中就好,其余的不用我操心。”
“那就走吧!”
鄭瑞譞與麗娜一路說笑著走到早已準備好的迎親隊伍當中,一眾人便吹吹打打、熱熱鬧鬧地出發了。由于鄭瑞譞官職不低,又是年輕有為的貴族子弟,故而一行人十分引人注目,一路吸引了不少看熱鬧的人。
巳時末,紫城的趙府內,作為新嫁娘的趙玉蘭已經在各位長輩及姐妹們的幫助下梳妝打扮。婢女們細心地為她整理著大紅的嫁衣,精美而華貴,白家的頭囊也繡的十分漂亮,金線圍邊,銀絲為花蕊,周身上下光彩奪目,美艷動人。作為主母的大夫人給她添妝后就離開了,和趙家家主一起到前院去接待賓客,只留下幾個小輩兒女一起守在趙玉蘭身邊。沒有了長輩們在身邊,幾個姑娘家便活躍起來,圍著趙玉蘭嘀咕不休,別提有多開心了。
“阿蘭,聽說與鄭郎一起來接親的有可能是長和公主,這是真的嗎?”一個年紀稍大一點的紅衣白裙的女子道:“王室的公主親自來接親,鄭郎可是給了你好大的面子喲!”
“是的,阿香嫂嫂,譞哥哥是這么說的,”趙玉蘭嫣然一笑,一臉幸福地道:“他與公主自小就交好,公主也是鄭府的常客,是他呵護著長大的妹妹,所以她一定會來。”
“都說長和公主品行好,好音律,是個十分出眾的美人兒,待會我可要仔細看看。”一個粉衣少女托著香腮倚在桌上吃著果脯道。
“澤哥哥和奎哥哥都見過的,聽說琦哥哥還曾救過她呢!”另一個十三四歲的黃衣少女道。
“好了,咱們先來看看姐妹們都給長和公主準備了什么禮物吧!”一個藍色衣裙的女子說著,取出腰間的一個香囊道:“我不知道前來迎親的會是長和公主,所以我給未來小姑子的是一個提神醒目的香囊,倒是束口的珠子有些特別,是血紅琥珀雕刻而成的葡萄籽,應該能拿得出手了。”
“我準備的是一支雕刻著蓮花的銀簪子。”一個二八年華的黃衣白裙女子說著,也取出一個木雕的方盒。
眾女眷一一將準備好的禮物取出來展示給其他姐妹,還沒來得及打開細看,就聽到門外有人來報:迎親的隊伍已經在府門外等候,府中的長輩們已經出去迎接了,讓小姐們也去前廳相迎。于是,眾姐妹只得又將各自的禮品收起來,只留下兩個婢女陪著新娘子,其余人便退出了趙玉蘭的閨房,一起向前院走去。
府門外,迎親的隊伍熱熱鬧鬧的吹打著被祈福的經婆【專門為辦紅白事做祭祀事宜的普通祭司,只有已婚且年長的婦女能勝任。喜事用兩人,負責迎客,說吉祥語,指點新人禮儀方面的細節;喪事用十二人,八人負責誦經、祭祀,四人負責靈堂前的祭祀禮儀,出殯時十二人同時手持招魂幡為送葬的隊伍引路。】和趙家的長輩迎進趙家大院,賓客滿座的院內頓時擁擠起來。
按照白家人的習俗,四名年輕的已婚女子為迎親的隊伍送上紅糖和藥材熬制的甜茶,寓意甜甜蜜蜜、和和美美,而新郎鄭瑞譞則要在經婆的教導下去一一拜見趙家的長輩。敬過茶水后,趙家的所有長輩都紛紛給了鄭瑞譞福袋【類似于現代的紅包】。鄭瑞譞對于白家人的風俗禮儀十分好奇,好在趙琦和楊忠信等白家貴族子弟都事先和他說過,倒也不覺得什么,便一一再次謝過,讓來陪同迎親的兩個小郎【類似如今的伴郎】替他收了起來。
院中,趙家的一些子弟已經指揮下人給迎親的人騰出了地點,并讓人奉上茶水點心,麗娜也被安排在其中。就在麗娜閑適地品著甜茶時,兩位經婆引領著趙家的一眾大小女眷向她走了過來,其中一位四十出頭的經婆指著身后的女眷向她一一介紹起來:
“這是新娘子的大嫂周氏。”
“這是二嫂段氏。”
“這是大姐玉香。”
“這是·····”
隨著經婆的介紹,每一位趙家的女眷都往麗娜懷里塞了一件物品,有的是荷包,有的是禮盒,也有布匹錦緞,還有香囊等等,麗娜應接不暇,都來不及道謝,懷中的禮品已經堆得老高,都遮住了她的半邊臉,窘得她紅著臉只能傻笑,把幾個年齡相仿的小姐都逗笑了。身后的阿蓮等人見狀,只得上前來替她解圍,由她們和張杰接過去替她拿著。
麗娜空出手來,方得起身給眾位姑嫂還禮謝過,礙于她的身份特殊,趙家的妯娌們都不敢受她的禮,急急避開了,弄得麗娜很不好意思。經婆不知她的身份,便也無所顧忌,見狀便笑呵呵地拉著麗娜走向正廳,說道:“鄭家的小姑,請隨我去拜見你嫂嫂的娘家長輩。”
“好。”麗娜微笑著向經婆點頭,禮貌地跟著她進了大廳。
廳內,上首端坐著趙家的家主和主母,兩旁是各房妻妾和弟兄以及他們的妻妾。麗娜聽著經婆的介紹一一上前拜見,各位長輩都尷尬地笑著受了,并各自給了她福袋和錦緞布匹,麗娜按照禮節一一謝過,然后在經婆的指點下退出了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