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林牧進入姜國地界后便直奔姜國都城臨淄期間,晉國發生的這次大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向整個天下擴散,年少而名動天下的晉國新君葬身火海、尸骨無存的消息跟長了翅膀一樣,擴散到了列國。
各國的反應皆不一致,秦皇得知這個消息,仰天久久無言,直至一聲長嘆;年壽無多的姜皇得知林牧之死,心中似乎微微的松了一口氣,至此徹底無需擔憂家門口會出現一個小霸而成為姜國的邊患;南方的越國越懷王得知這個消息不由得一聲輕嘆,襄陵一役能夠輕松戰勝梁軍,好說歹說林牧也等于變現幫了越國一個大忙,越王也頗有感激之意。
天下人無不感慨,一代人杰如耀眼的流星般一劃而過,就此落下帷幕,諸多感慨無以言表。
林牧的“死”,整個天下恐怕沒有人比老梁王更高興的了,如林牧所料一般,梁國得知消息之后,老梁王開懷大笑,伐晉之心再次油然而生,趁著晉國內部現在處于大亂之際將其打回原形,滅其國而一雪前恥。
然而,整個天下有兩人因為得知這個消息而悲痛不已,一個現在處于姜國,另一個現在處于梁國。
在梁國境內的那個人赫然便是秦相蔡襄,除此別無他人。
三人中最小的便是林牧,其次便是蘇皓,林牧不到二十歲,至今未步入仕途的蘇皓也不過是二十多歲。
而最大的便是蔡襄,已是不惑之年,是孟殤門派這一代同門中出山最早的一個,也是最先成名于天下的那個,其次才是林牧,而蘇皓雖然已經出山卻還沒到他們發跡的時候。
整個天下,唯有他們兩個因為得知林牧的“死”而傷心欲絕。
身在梁國的蔡襄得知這一消息,一時間閉門謝客,此時此刻的蔡襄之所以在梁國正是與秦皇唱了一出苦肉計,被秦皇“逐出”了秦國而來到梁國。
正如應了那句話:天下時勢,撲朔迷離,神鬼莫測,瞬息萬變。
姜都臨淄。
林牧這個真正的始作俑者已經來到了姜國國都,雖已離開目前正處于一團亂麻的老巢晉國,但與業都城的聯系仍舊沒有斷掉,林牧前些時日,近一個月抱病不起并不是一無是處,這段時間的準備便是積極布置耳目,以保證即便人不在晉國仍舊對晉國的局勢保持明朗信息。
廟堂之上有曹彥這個百司長,不過如今林牧已“死”,被一手提拔的曹彥肯定會在晉國遭到排擠,失勢是一定的,如此一來毫無根基且商人出生的曹彥唯一的依靠便是林牧了,被排擠幾乎是沒有多大意外。
目前整個晉國上下知曉林牧仍舊健在的只有贏戰和曹彥兩人,贏戰在外負責掌軍,曹彥在內暗中監視晉國朝野的局勢變化以及內應,始終與身在姜國的林牧建立聯系,以便讓他了解老巢里的局勢變化,商人出生的曹彥還是能夠勝任這項任務的。
林牧收到曹彥傳來的最新消息,目前的晉國內部最大的事情便是以孫谷為首的世卿貴族在著手準備扶持一個傀儡并擁立為晉國新君。
除此之外,梁國得知晉國內部大亂之際亦是蠢蠢欲動。
此時此刻的林牧已然來到了姜國的都城臨淄,來到姜魯大地是有意為之的,破局便從姜國開始,林牧記得歷史上的五國相皇是公孫衍于今年發起的,也就是說因為自己的緣故,現在的六國相皇也是公孫衍發起的。
林牧知道公孫衍聯合諸國互稱帝的目的便是為了合縱諸弱以抗西秦、南越以及東姜這三大強國,弱國合縱,秦姜越三國絕對不愿意看到。
至于愈國,內斗的厲害,根本不可能參與到天下大勢當中。
姜皇便是為了破壞公孫衍的合縱計策,以中山國國小不夠資格稱帝為借口,欲聯合新國滅了中山國而達到破壞合縱大勢的目的。
如今局勢因自己而變化,五國相皇變成了六國相皇,姜國會拿中山國不夠資格為接口來破壞合縱而成了犧牲品的目標。同理,現在的晉國豈不是犧牲品的又一個最佳“候選人”?
這便是林牧要來姜國的原因,他可不希望自己與中山國一起淪為此次諸雄博弈的犧牲品。
若是姜皇真把晉國拉下水,身在姜國地界更容易得到消息,來姜國也是破局的關鍵。
林牧抵達姜國都城之日,六國相皇的消息已經天下皆知,姜皇得知此事非常害怕六國聯合會對姜國不利,于是便召見大臣商討如何應對這次六國相皇事件,以解姜國危局。
臨淄,姜宮。
“六國相皇,朕當如何處之,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王座上的姜皇環視一眾姜國臣子說道,如今的姜皇已然暮年,盡管時日無多,一代雄主暮年之際倒也不像春秋第一霸主姜桓王那般昏聵。
姜皇臨朝問政于諸臣,六國相皇的事情已經傳入姜國境內,姜皇得知這件消息尤為重視,姜國在姜皇數十年勵精圖治下已然是中原諸國無可爭議的第一強國,先打敗了稱霸中原而不可一世的梁國,后又于前年在桑丘之戰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致使姜皇在位期間無人敢進犯姜國,如日中天。
然而即便如此,姜皇得知六國相皇的事情也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機,梁、新、韓和好加上姜國的世仇燕國,以及晉國、中山國,這大小六國聯合起來絕對是一股難以想象的力量。
姜國地理位置本來得天獨厚,地處東海之濱,一旦六國聯合,打開地圖一看,姜國便是強敵環伺,北部、西部是六國,南部還有強越。
這樣地界環境,姜國等于被包圍孤立,姜皇一代雄主怎能看不出六國相皇對姜國的不利局面。
故此一得知消息便召集群臣商議姜國該當如何應對這次事件。
和梁國相比,姜國的廟堂算是文成武將皆有,文有鄒忌、田嬰,武有匡章、田忌。不過田忌現在逃到了越國,但姜皇之后又會回到姜國。
姜皇問話,不消片刻便有一名臣出來,姜皇如今最仰賴的重臣之一,赫然便是歷史上有名的人物——鄒忌。
《鄒忌諷姜皇納諫》可是廣為流傳,為后世家喻戶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