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我愛讀史書,更愛讀春秋戰國史。

春秋戰國是不可分開的歷史。同屬東周,天子無力,諸侯四起;同屬亂世,破國毀社,無日不戰;同屬思想自由的世界,儒墨道法,三八縱橫;同屬于解放飛躍的時代,井田崩潰,惡金行世;同屬混沌,賢者不肖,義士無恥……

然而,泡一杯香茗,奏幾首雅樂,翻開泛黃的歷史書頁,擬想那些兩千多年前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事,你就能品出一些不同的味道來。

春秋是君子的舞臺,而戰國則是英雄的角斗場。前者給人感覺溫情脈脈,讀來讓人莞爾一笑,像春天的風一樣纏綿溫柔,也像秋天的泉一樣沁人心脾;后者給人感覺酣暢淋漓,讀來讓人義憤填膺,像夏天的雷一樣振聾發聵,也像冬天的冷一樣深入骨髓。

春秋盛產君子,如晉文公,如叔孫豹,如孔丘,如柳下惠;戰國則盛產英雄,如趙武靈王,如白起,如孟軻,如荊軻。

面對天子,春秋時代的諸侯還有表面的恭敬,來自遠古血脈的親近和四方神靈的詛祝還約束著每一代霸主。戰國則不然,各國諸侯對那個不思進取,抱殘守缺,卻又占據著大義名分的王室,更多地表現出赤裸裸的藐視和不屑。因為,君子重視名聲,而英雄重視實利。

春秋的戰場上,死亡是不會針對貴族的,叔孫豹在戰場上求死,甚至能感動敵方的戰士,為自己護駕。而在戰國,殺戮是不分辨任何一個卷入者的,只有坑殺四十萬士卒的白起,才有資格和機會對鮮血反思。因為,君子是貴族,而英雄往往起于阡陌。

孔丘是君子,即使困于陳蔡,絕糧數日,還能從容地撫琴自樂樂人,他說“克己復禮”,又說“思無邪”,即使怒了,也只嘟囔著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孟軻則是英雄,餓肚子了會自我安慰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不得志了會發牢騷說“民有饑色,野有餓莩”,看誰不順眼會傳流言“望之不似人君”,如果憤怒了還會振聾發聵地大喊:“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因為君子是供桌上的拈花一笑,而英雄則是灶臺上的嬉笑怒罵。

春秋時代,從原始社會流傳下來的集體耕作制還留存著,大家都種著同屬于一個封君的土地,響應著君上君的號召一起戰斗,只有在閑暇時間內在荒野僻靜處偷偷地種下屬于自己的夢想,然后因為這開拓為他人效仿而不安。戰國時代,所有的古老痕跡都逐漸消失了,百姓真正地成了百姓,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為妻子兒女流汗,然后憧憬著王的封賞而廝殺,只有在祭祀和節慶的喧鬧中,才恍惚念叨著“天下大同”的夢囈,然后還因為這集體的夢囈而歡呼雀躍。因為,君子是在理想生活中掙扎,而英雄則在生活中駕馭理想。

每一個人都有著君子的潛質,柳下惠和盜跖兩兄弟才能將棠棣之花的開放講述得黑白分明,沾著親人血的戈矛是如此秀氣。只有少數人才是英雄,而大部分人都是英雄的食糧,荊軻和嬴政兩敵人才能將天下權、掌中利的爭斗演繹得模糊一片,就算是描繪山川壯麗的書卷中,包裹的都是猙獰的殺人短劍。因為,君子是你揖我讓,相忘于江湖;而英雄則永遠是不共戴天,不容他人臥榻于千里之外。

說不上是君子讓人迷醉,還是英雄讓人沸騰。更說不上是春秋時代讓人成熟,還是戰國時代讓人疲倦。反正,翻開中國史書,春秋之前,太過蒙昧野蠻,而戰國之后,英雄退場,只剩下小人戴上名為好漢的面具,演一幕幕滑稽戲而已。

如果非要在這兩者中分出高下的話,我更喜歡英雄的戰國,畢竟就算作為其食糧,我也能感受到血脈在流動,而君子的世界,往往如壁畫一樣,色彩絢麗而又蒼白。

你呢?翻開這本書,給自己找一份答案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栾城县| 佛教| 鞍山市| 调兵山市| 灵台县| 巩留县| 文山县| 无棣县| 济阳县| 乌兰察布市| 桐庐县| 格尔木市| 钟山县| 河南省| 商都县| 修文县| 浦江县| 巴楚县| 台前县| 南宫市| 德江县| 如皋市| 瑞安市| 浠水县| 哈密市| 辉南县| 越西县| 正定县| 万载县| 四会市| 紫阳县| 香港| 平原县| 郯城县| 铁力市| 海林市| 台东市| 镇雄县| 玛纳斯县| 苏尼特右旗|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