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新大綱輔導用書:新舊大綱對照與新增考點精講模測(A冊)
- 飛躍考試輔導中心
- 8057字
- 2019-11-29 20:27:16
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第一章 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法
第一節 民事訴訟
民事糾紛的解決方式(內容 特點 不同的解決民事糾紛方式的區別點) 民事訴訟的特征
第二節 民事訴訟法
民事訴訟法的概念與屬性 民事訴訟法的效力(對人的效力 對事的效力 空間上的效力 時間上的效力)
第二章 民事訴訟法的基本原則與基本制度
第一節 基本原則
當事人訴訟權利平等原則(含義 內容 法院對訴訟權利平等的保障) 同等原則與對等原則(同等原則 對等原則 兩者之間的關系) 法院調解自愿和合法的原則(調解應當自愿 調解應當合法 貫徹調解原則應當注意的問題) 辯論原則(含義 內容 對辯論權行使的保障) 誠實信用原則(含義 內容 對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和法官訴訟行為的要求) 處分原則(含義 內容 法院對當事人行使處分權的保障) 檢察監督原則(含義 檢察監督的內容 抗訴和檢察建議) 支持起訴原則(含義 支持起訴的條件)
第二節 基本制度
合議制度(合議的概念與內容 合議制度的適用范圍 合議制在不同審判程序中的運用) 回避制度(回避的含義 回避的適用對象 回避適用的具體情形 回避的法律后果) 公開審判制度(內容 公開審判的范圍與例外) 兩審終審制度(內容 兩審終審之例外)
第三章 主管與管轄
第一節 民事訴訟主管
民事訴訟主管概述 法院民事訴訟主管的范圍
第二節 管轄概述
管轄的概念 管轄恒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管轄恒定的有關司法解釋) 專門法院的管轄
第三節 級別管轄
級別管轄的概念與依據 各級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民事案件
第四節 地域管轄
地域管轄的概念與依據 一般地域管轄(一般地域管轄的原則規定 一般地域管轄的例外規定) 特殊地域管轄(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各類特殊地域管轄的適用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特殊地域管轄的相關司法解釋) 專屬管轄 共同管轄與選擇管轄 協議管轄(概念 條件)
第五節 裁定管轄
移送管轄(移送管轄的概念 適用移送管轄的條件) 指定管轄(指定管轄的概念 適用指定管轄的情形) 管轄權轉移(管轄權轉移的概念 管轄權轉移的情形 管轄權轉移與移送管轄的區別)
第六節 管轄權異議
管轄權異議的概念與條件 法院對管轄權異議的處理
第四章 訴
第一節 訴的概念與特征
訴的概念 訴的特征
第二節 訴的要素
當事人 訴訟標的(概念 訴訟標的與訴訟標的物的區別 訴訟標的與訴訟請求的關系) 訴的理由
第三節 訴的分類
確認之訴(內容 特點) 給付之訴(內容 特點) 變更之訴(內容 特點)
第四節 反訴
反訴的概念與特征(反訴是獨立的訴訟請求 反訴與本訴之間有一定的牽連關系 反訴提出的目的是吞并、抵銷本訴) 反訴與反駁的區別 反訴的條件(由本訴的被告向本訴的原告提出 反訴應當在本訴的進行中提出 反訴應當向受理本訴的法院提出,且受訴法院對反訴具有管轄權 反訴與本訴必須適用同一種訴訟程序 反訴與本訴之間存在牽連關系) 反訴的審理
第五節 訴的合并與分離
訴的合并 訴的分離
第五章 當事人
第一節 當事人概述
當事人的概念與特征 訴訟權利能力與訴訟行為能力(訴訟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能力的關系 訴訟行為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之間的關系) 當事人適格(含義 當事人適格的標準 當事人適格與訴訟權利能力的關系)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與訴訟義務
第二節 原告與被告
原告和被告地位的確定(通常情況下原告與被告訴訟地位的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中有關原告與被告地位的確定)
第三節 共同訴訟
共同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共同訴訟人的概念 必要共同訴訟(共同訴訟人訴訟地位的確定 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中關于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地位的確定的規定 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 法院對必要共同訴訟的審理和裁判) 普通共同訴訟(普通共同訴訟的概念和特征 普通共同訴訟的構成要件 普通共同訴訟人的內部關系)
第四節 訴訟代表人
訴訟代表人概述(代表人訴訟的概念 訴訟代表人的概念) 訴訟代表人(訴訟代表人的產生 訴訟代表人的權限 訴訟代表人的更換) 代表人訴訟的種類(人數確定的代表人訴訟 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 人數不確定的代表人訴訟的程序(公告 登記 裁判的效力) 公益訴訟(案件范圍 起訴主體)
第五節 第三人
第三人的概念和特征 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含義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 有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原告的區別)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含義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的條件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的訴訟地位 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與必要共同訴訟中共同被告的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定無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地位的規定) 第三人撤銷之訴(概念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特征 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序設置 第三人撤銷之訴與案外人申請再審、原裁判所涉及的案件再審的關系)
第六章 訴訟代理人
第一節 訴訟代理人概述
訴訟代理人的概念 訴訟代理人的種類
第二節 法定訴訟代理人
法定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法定訴訟代理人的代理權限 法定訴訟代理權的取得與消滅
第三節 委托訴訟代理人
委托訴訟代理人的范圍 委托訴訟代理人的權限 委托訴訟代理權的產生與消滅
第七章 民事證據
第一節 民事證據概述
民事證據的概念 民事證據的特征(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 民事證據的證明力
第二節 民事證據的種類
書證(書證的概念與特征 書證的分類 書證的提出 書證的效力) 物證(物證的概念與特征 物證的提出 物證的效力)視聽資料(視聽資料的概念與特征 視聽資料的效力) 電子數據(電子數據的概念 電子數據與視聽資料的區別) 證人證言(證人證言的概念與特征 證人資格 證人證言的提出 證人證言的效力) 當事人陳述(當事人陳述的概念與特征 當事人陳述的效力 專業人士的出庭) 鑒定意見(鑒定意見的概念與特征 鑒定意見的提出 申請重新鑒定的情形 鑒定意見的效力) 勘驗筆錄(勘驗筆錄的概念與特征 勘驗筆錄的形成 勘驗筆錄的效力)
第三節 民事證據的分類
本證與反證(劃分的意義 劃分的標準) 直接證據與間接證據(劃分的意義 劃分的標準) 原始證據與傳來證據(劃分的意義 劃分的標準)
第四節 證據保全
證據保全的概念和意義 證據保全的條件 證據保全的程序 證據保全的措施
第八章 民事訴訟中的證明
第一節 證明對象
證明對象的概念與范圍 免于證明的事實
第二節 證明責任
證明責任的概念 證明責任的分配(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中關于當事人舉證責任承擔的有關規定)證明責任的特殊分配(證明責任特殊分配的具體情形)
第三節 證明標準
證明標準的概念 民事訴訟的證明標準(高度蓋然性 與刑事訴訟證明標準的區別)
第四節 證明程序
舉證時限(舉證時限的概念 舉證時限的確定 “新證據”的界定) 證據交換與質證 人民法院調查收集證據 認證(概念 要求 方法 注意事項)
第九章 期間、送達
第一節 期間
期間的概念(期間 期限 期日)期間的種類(法定期間 指定期間)期間的計算 期間的耽誤和延展
第二節 送達
送達的概念與特征 送達方式(直接送達 電子送達 留置送達 委托送達 郵寄送達 轉交送達 公告送達) 送達的效力
第十章 人民法院調解
第一節 人民法院調解概述
人民法院調解的概念與性質 人民法院調解與訴訟外調解、訴訟中和解的區別
第二節 人民法院調解的原則
當事人自愿原則 合法原則
第三節 人民法院調解的程序
調解的開始 調解的進行 調解結束
第四節 調解書及調解的效力
調解協議與調解書(調解協議的概念 調解書的概念 調解書的制作 不需要制作調解書的案件 調解書的送達) 調解的法律效力 調解的相關問題
第十一章 保全和先予執行
第一節 保全
保全的概念與對象 保全的種類(訴前保全 訴訟保全) 保全的申請和裁定 保全的擔保 保全的范圍 保全的措施 (財產保全的措施 行為保全的措施 財產保全措施的延續與解除 行為保全的程序) 財產保全的相關問題
第二節 先予執行
先予執行的概念 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先予執行的條件 先予執行的裁定與執行
第十二章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
第一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概念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概念
第二節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和種類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構成 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種類(惡意訴訟行為)
第三節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種類和適用
對妨害民事訴訟強制措施的種類(拘傳 訓誡 責令退出法庭 罰款 拘留) 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的適用
第十三章 普通程序
第一節 普通程序概述
普通程序的概念 普通程序的特征
第二節 普通程序的基本程序階段
起訴(起訴的條件和方式 起訴狀的內容) 先行調解 受理(人民法院對起訴的審查與立案登記 受理的法律效果 對當事人起訴時幾種特殊情況的處理 重復起訴的識別標準) 審理前的準備(在法定期間內送達訴訟文書 被告答辯 管轄權異議 告知當事人訴訟權利義務及合議庭組成人員 確定舉證期限 庭前會議 審閱訴訟材料 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追加當事人 選擇審理案件適用的程序) 開庭審理(庭審準備 宣布開庭 法庭調查 法庭辯論
合議庭評議和宣判 審理期限 庭審筆錄)
第三節 撤訴和缺席判決
撤訴(申請撤訴的條件 按撤訴處理的情形 撤訴的法律后果) 缺席判決(缺席判決的情形 缺席判決的法律后果)
第四節 延期審理、訴訟中止和訴訟終結
延期審理(延期審理的情形) 訴訟中止(訴訟中止的情形 訴訟中止的后果) 訴訟終結(訴訟終結的情形 訴訟終結的后果)
第十四章 簡易程序
第一節 簡易程序的概念和適用范圍
簡易程序的概念 簡易程序的適用范圍(適用簡易程序的法院 適用簡易程序的案件 當事人協議適用簡易程序 對適用簡易程序的異議的處理)
第二節 簡易程序的具體適用
起訴與答辯(起訴的方式 答辯的方式) 審理前的準備(訴狀送達的特別規定 舉證期限的特別規定 實行獨任制 ) 開庭審理(傳喚當事人與其他訴訟參與人 法庭調查與辯論 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 宣判(宣判方式 判決書的送達 判決書的簡化)
第三節 對小額案件審理的特別規定
小額訴訟程序的適用范圍 小額訴訟程序的特別規定(人民法院告知義務 期間的特別規定 裁判效力 程序轉換 對適用小額案件審理程序異議的處理 裁判文書的簡化)
第十五章 第二審程序
第一節 第二審程序概述
第二審程序的概念 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的聯系與區別
第二節 上訴的提起與受理
上訴的提起(提起上訴的條件 提起上訴的途徑) 上訴的受理(訴訟文書的接收與送達 訴訟案卷和證據的移送 上訴的審查)
第三節 上訴案件的審理
上訴案件審理的范圍
審判組織形式 上訴案件的審理方式及地點 上訴案件的調解 上訴的撤回(上訴撤回的條件 上訴撤回的法律效果)
第四節 上訴案件的裁判
上訴案件的裁判(對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的案件的裁判 對第一審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的裁定) 第二審裁判的效力 第二審程序的審理期限
第十六章 特別程序
第一節 特別程序的概念、特點和適用范圍
特別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特別程序的適用范圍(適用特別程序的法院 適用特別程序的案件)
第二節 選民資格案件的審理
選民資格案件的起訴(選民資格案件的起訴條件 管轄法院) 審理與判決(審判組織 審理選民資格案件的參與人 審結的時間 判決書的送達)
第三節 宣告公民失蹤案件的審理
宣告公民失蹤案件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審理與判決 宣告公民失蹤判決的法律效果 宣告公民失蹤判決的撤銷
第四節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審理
宣告公民死亡案件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審理與判決 宣告公民死亡判決的法律后果 宣告公民死亡判決的撤銷
第五節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案件的審理
認定公民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審理與判決 原判決的撤銷
第六節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審理
認定財產無主案件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審理與判決 對原財產所有權人權利的救濟
第七節 確認調解協議案件的審理
確認調解協議的申請與受理(申請條件 適用范圍 管轄法院) 對確認調解協議案件的審理與裁定
第八節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審理
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對申請實現擔保物權案件的審理與裁定
第十七章 審判監督程序
第一節 審判監督程序概述
審判監督程序的概念 審判監督程序的特點
第二節 基于審判監督權提起再審
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的條件 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的程序(本院院長及審判委員會提起再審 上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
第三節 基于檢察監督權的抗訴提起再審
抗訴和檢察建議的啟動 抗訴的事實和理由 抗訴的程序(抗訴的提出 抗訴的方式 抗訴的對象 人民法院對抗訴的接受) 檢察建議的審查程序
第四節 基于訴權的申請再審
申請再審的條件(申請再審的主體 申請再審的對象 申請再審的事實和理由 申請再審的期限 申請再審的管轄法院 申請再審的提交材料) 再審申請的審查程序(審查的主體 審查的方式 審查的結果 審查中的競合 審查的期限)
第五節 再審案件的審判程序
再審審理的管轄法院 再審審理的審判程序 再審審理的特殊性(裁定中止原法律文書的執行 另行組成合議庭 再審審理范圍 再審審理時當事人的確定 再審審理的方式 撤回抗訴、撤回再審申請和撤回起訴 再審審理的裁判方式 裁定終結再審)
第十八章 督促程序
第一節 督促程序概述
督促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督促程序的適用范圍(適用督促程序的法院 適用督促程序的案件)
第二節 支付令的申請、審查和發出
支付令的申請(申請條件 申請形式及內容 管轄法院) 對支付令申請的審查 支付令的發出(支付令的內容 支付令的
效力)
第三節 對支付令的異議
支付令異議的提出與審查(提出支付令異議的條件) 異議成立的法律后果(督促程序與訴訟程序的轉換)
第十九章 公示催告程序
第一節 公示催告程序概述
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公示催告程序的適用范圍
第二節 公示催告的申請和受理
公示催告程序的申請(申請條件 管轄法院) 公示催告申請的受理
第三節 公示催告案件的審理
止付與公告(停止支付 公告) 申報權利(對權利申報的審查及處理) 除權判決(申請作出除權判決的條件 除權判決的公告與效力) 公示催告程序的終結 對利害關系人權利的救濟
第二十章 民事裁判
第一節 民事裁判的概念
民事裁判的概念 民事裁判的類型(廣義的民事裁判 狹義的民事裁判)
第二節 判決
民事判決的概念 民事判決的內容(事實認定 法律適用 訴訟費用的分擔) 民事判決的法律效力(對人的拘束力 對事的確定力 執行力) 民事判決書的制作
第三節 裁定
民事裁定的概念(概念 裁定與判決的區別) 民事裁定的內容 民事裁定的效力 裁判文書的查閱
第四節 決定
民事決定的概念 民事決定的內容 民事決定的效力
第二十一章 執行程序
第一節 執行程序概述
執行和執行程序 執行的原則 執行程序中的一般性制度(執行機構 執行根據 執行管轄 對執行行為的異議 案外人對執行標的的異議及案外人異議之訴、許可執行之訴 委托執行 執行和解 執行擔保 執行承擔 參與分配 執行回轉)
第二節 執行開始
執行開始的方式(申請執行 移送執行) 執行通知和立即執行
第三節 執行措施
對財產的執行措施(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金融資產 扣留、提取被執行人的收入 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執行人的財產 強制被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的財物或票證) 對行為的執行措施(強制被執行人遷出房屋或退出土地 強制被執行人履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 保障性執行措施(查詢被執行人的身份信息和財產信息 搜查被執行人的財產 強制被執行人支付遲延履行期間債務利息及遲延履行金 辦理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報告財產 限制出境 納入失信名單,通報征信系統記錄不履行義務信息 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 限制被執行人高消費) 代位執行
第四節 暫緩執行、執行中止和執行終結
暫緩執行 執行中止 執行終結
第二十二章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第一節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概述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 涉外民事訴訟程序的一般原則(適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的原則 遵守我國締結或參加的國際條約的原則 司法豁免原則 委托中國律師代理訴訟的原則 使用我國通用的語言、文字的原則)
第二節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原則 涉外民事訴訟管轄的種類(牽連管轄 專屬管轄)
第三節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期間與送達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期間 涉外民事訴訟中的送達
第四節 司法協助
一般司法協助 對外國法院裁判的承認與執行 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與執行 我國法院裁判和仲裁裁決在國外的承認和執行
第二十三章 仲裁與仲裁法概述
第一節 仲裁概述
仲裁的概念 仲裁的特點(自愿性 專業性 靈活性 保密性 快捷性 經濟性 獨立性) 仲裁與民事訴訟的關系
第二節 仲裁法概述
仲裁法的概念和特點 仲裁范圍 仲裁法的基本原則和基本制度(基本原則 基本制度)
第二十四章 仲裁委員會和仲裁協會
第一節 仲裁委員會
仲裁委員會的設立機制 設立條件
第二節 仲裁協會
仲裁協會的職責
第三節 仲裁規則
仲裁規則的概念 仲裁規則的制定 仲裁規則的主要內容 仲裁規則作用
第二十五章 仲裁協議
第一節 仲裁協議概述
仲裁協議的概念 仲裁協議的類型(仲裁條款 仲裁協議書 其他書面形式的仲裁協議 當事人通過援引達成的仲裁協議) 仲裁協議的形式
第二節 仲裁協議的內容
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仲裁事項 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第三節 仲裁條款的獨立性
仲裁條款獨立性的含義 仲裁條款獨立性原則的適用
第四節 仲裁協議的效力
仲裁協議的法律效力(對雙方當事人的法律效力 對法院的法律效力 對仲裁機構的法律效力) 仲裁協議效力的確認機構
第五節 仲裁協議的無效與失效
仲裁協議無效的法定情形 仲裁協議的失效 仲裁協議無效、失效的法律后果
第二十六章 仲裁程序
第一節 仲裁當事人與代理人
仲裁當事人 仲裁代理人
第二節 申請與受理
申請仲裁(申請仲裁的條件 申請仲裁的方式) 審查與受理(對仲裁申請的審查 審查后的處理 對仲裁申請受理的法律后果)
第三節 仲裁保全
財產保全和行為保全(概念及適用條件 范圍及措施 程序 申請人的責任) 證據保全(概念及適用條件 程序)
第四節 仲裁庭的組成
仲裁庭的組成形式(合議仲裁庭 獨任仲裁庭) 仲裁庭的組成程序(約定仲裁庭的組成形式 確定仲裁員) 仲裁員的回避與更換(仲裁員的回避 仲裁員因其他原因的更換)
第五節 仲裁審理
仲裁審理的方式(開庭審理 書面審理) 開庭審理程序 仲裁審理中的幾個特殊問題(撤回仲裁申請 延期開庭 缺席判決) 開庭筆錄
第六節 仲裁中的和解、調解和裁決
仲裁和解與調解 仲裁裁決(仲裁裁決作出的方式 仲裁裁決的種類 仲裁裁決書 仲裁裁決書的補正 仲裁裁決的效力)
第七節 簡易程序
簡易程序的概念和特點 適用簡易程序的條件(爭議標的金額在規定數額以下 案情簡單 經雙方當事人默示或者書面同意) 適用簡易程序的審理
第八節 仲裁時效
仲裁時效的概念 仲裁時效期間的計算
第二十七章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
第一節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概念和特征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概念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特征
第二節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條件和理由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條件 申請撤銷仲裁裁決的理由
第三節 法院對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處理及其法律后果
撤銷仲裁裁決 駁回撤銷仲裁裁決的申請 通知仲裁庭重新仲裁
第二十八章 仲裁裁決的執行與不予執行
第一節 仲裁裁決的執行
執行仲裁裁決的概念 申請執行仲裁裁決的條件 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
第二節 仲裁裁決的不予執行
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理由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法律后果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的關系
第三節 仲裁裁決的中止執行、終結執行和恢復執行
仲裁裁決的中止執行 仲裁裁決的終結執行 仲裁裁決的恢復執行
第二十九章 涉外仲裁
第一節 涉外仲裁的概念
涉外仲裁的概念
第二節 涉外仲裁機構
涉外仲裁機構的設立 我國受理涉外仲裁案件的仲裁機構
第三節 涉外仲裁程序
仲裁申請、答辯、反請求程序 仲裁庭的組成 審理與裁決
第四節 對涉外仲裁裁決的撤銷和不予執行
對涉外仲裁裁決撤銷和不予執行的法定事由 對涉外仲裁裁決撤銷和不予執行的程序
第五節 對涉外仲裁裁決和外國仲裁裁決的執行
涉外仲裁裁決的執行 對外國仲裁裁決的承認和執行
附:本部分新增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7.6.27)[21]
[1] 凡屬于2018年考試大綱新增加的考試內容,皆加框標識。特別說明的除外。
與2017年考試大綱相比較,凡2018年考試大綱中的考試內容做了文字修改的,皆以波浪線標識。特別說明的除外。
原2017年考試大綱的考試內容,已不屬于2018年考試大綱內容的,皆以雙刪除線標識。
凡屬于2018年考試大綱要求“熟悉并能夠運用”的考試內容,皆加灰底。
[2] 根據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作了較大調整,因此本部分內容全部作為新增考點框選。
[3] 部分修改。
[4] 根據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作為獨立學科由原經濟法學科分離出來。
[5] 根據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作為獨立學科由原經濟法學科分離出來。
[6] 根據2018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文字敘述調整較多。
[7] 均為部分修改。
[8] 均為部分修改。
[9] 均為部分修改。
[10] 均為部分修改。
[11] 均為部分修改。
[12] 均為部分修改。
[13] 均為部分修改。
[14] 均為部分修改。
[15] 均為部分修改。
[16] 均為部分修改。
[17] 均為部分修改。
[18] 根據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改為民法學科第十七章,之后序號順延。
[19] 根據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大綱,本部分作為獨立學科由原民法學科分離出來。
[20] 部分修改。
[21] 部分修改。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精讀30天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真題五年卷:2013—2017
- 2014司法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憲法·行政法
- 2014司法考試記憶通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民法516題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刑法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高分過關筆記(強化記憶版):理論法學·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刑事訴訟法
- 2020年法律碩士(法學)聯考重要主觀題背誦(含關鍵詞)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司法考試真題階梯式三輪瘋狂集訓(2002-2017):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2: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社保法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刑法
- 學生常用法規掌中寶: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2021—2022)
- 2018年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