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專注之心,行律師之路
——論新形勢下青年律師的培養與成長
2014-11-12 彭賢靜
青年律師的培養與成長,是一個行業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從小的方面來講,涉及律師這份職業的承繼;從大的方面來說,關系到國家法治進程及發展,所謂“法治興邦,律師興則國家興,國家興則社會興,這是老百姓心里的夢想”[1]。而對于青年律師的培養,需要律師協會及所執業律所提供條件和支持,還包括青年律師自身持續的學習及專注的努力。本文主要是作者根據從實習律師到執業律師成長的經歷,結合行業協會和執業律所的培養現狀,論述青年律師如何在工作中通過持續不斷的學習與思考獲得快速的成長。
每名律師的成長都必須經歷踏入律師行業后一年的實習期,作為實習律師在高年級律師的指導下開展業務工作,逐漸接觸律師行業及律師業務。理論上的實習期限是一年,但到最終取得執業資格證的實際實習時間會較一年更長,需要律師更腳踏實地地學習和做事。而從取得執業資格證到真正能以執業律師的身份獨立、有效地為客戶處理問題,贏得客戶的信任和尊重,少則三年到五年,多則十余年的成長都是有可能的。而在當前的行業現狀下,青年律師往往在實習及往后執業過程中,更多地需要依靠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前行和體會總結。關于青年律師的職業規劃及成長最終的方向和高度也因成長經歷會有所差別,是做客戶單位的辦事人員,客戶單位的部門經理,還是客戶單位的智囊團成員,體現的就是律師的不同層次和最終成長的高度。
作者認為,就當前律師行業的現狀來說,每個律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時代背景下的職業導向,行業協會及律所的培訓培養,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個人堅定的理想與踏實的付出。
一、當前青年律師在執業中面臨的問題
(一)社會職業導向,律師職業選擇壓力大
從當前社會的職業導向而言,大多數法科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方向時,會以公務員為主要方向,大家寧愿選擇公務員的穩定,也不愿在競爭、壓力與機遇、成就并存的律師行業里接受挑戰。而有部分選擇做律師的人,也會選擇東部沿海地區的大所強所作為執業首選,選擇更豐富的資源和更多的機會。西部律所對法科畢業生的吸引力下降,而在這些地方選擇律師職業,變成了考不上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的那一部分人員下下策的選擇。在這樣的環境中,青年律師面臨的生存壓力大、行業競爭激烈、沒有職業認同感的現實顯得更為殘酷。
(二)律師行業有待提升的培訓與傳承精神
大多數律師的成長都是經歷在行業里多年的摸爬滾打,逐漸摸索出開展業務的方法和開展業務的途徑。而對于青年律師的培養與投入,變成了一個投入與產出并不確定的未知。在作者有限的了解中,大多數律所及高年級律師都存在這樣的擔憂,即如果投入了較多的時間、精力甚至業務的共享辛苦培養出來的青年律師在成長后,若選擇去往別的律所或者離開這個行業,則白費了培養的投入和心血。這些都是想要培養青年律師的律所及律師們普遍的困惑。
在成長過程中,沒有律所及高年級律師的培訓培養的支持,青年律師只能像成長起來的一代又一代律師一樣,靠著自己的摸索在律師這條荊棘叢生的路上去尋找方向。最后,每個律師都是各自為政的個體,沒有屬于一個行業的傳幫帶傳承的精神,律師職業的歸屬感與榮譽感成了律師們都在追求,卻從未到達的夢想。新一代的青年律師又周而復始地去面臨行業的困惑與迷茫。
(三)青年律師生存壓力大,職業信心不足
據統計,截至2013年,“西部地區有律師事務所4000余家,律師4.3萬多人,占比均為全國的20%左右。西部律師行業面臨隊伍數量嚴重不足、業務素質有待提高、辦公條件十分有限等各種困難。特別是新入行的年輕律師,由于案源少、收費低等原因,生存堪憂。東西部律師不僅整體水平有差距,而且這種差距近年來還在持續拉大。發展不均衡問題愈發凸顯。”[2]面對行業這樣的現狀,就律師的個人選擇在一個提倡鐵飯碗、穩定、官本位的社會環境中,變成了需要具備極大心理承受能力的異類,不去追求公務員的穩定,選擇律師道路的艱難和沒有保障變成了無法回避的現實壓力。再加上當前的行業現狀缺乏高年級律師的傳幫帶,一切靠自身的摸索和體會,導致青年律師成長的路上,坎坷而又孤獨。
而許多律師作為法科畢業生,經歷司法考試的艱辛,取得法律職業資格證,選擇了律師這個行業,認為可以拿著這把萬能鑰匙在法律行業中擁有一片光明的前途。殊不知,在進入律師行業后,逐漸體會到通過司法考試才只是享有了參與賽跑的資格,并不代表在職業競爭中具有特殊的優勢。在面臨巨大的生存壓力及職業選擇的壓力之下,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陷入迷茫,部分人員找不到自己的定位,最后或者黯然離開,或者得過且過,影響行業整體提升和進一步的發展進步。
二、社會環境、行業協會對青年律師成長的支持
導致青年律師生存艱難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律師的培養與成長也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從整個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的角度而言,需要完善對法治的尊重,只有在一個法律受到尊重與法治完善的社會,從事與法律相關職業的律師才會得到應有的尊重。營造良好的司法環境,建立正當的程序機制,為律師以專業取勝創造條件,樹立社會對律師行業的信心。從行業的角度而言,發揮律師協會的作用,建立培訓培養的機制和平臺,讓協會培訓持續有效。利用行業自治組織的優勢,促進行業發展和提升,增加行業的影響力,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律師行業。律所、高年級律師以促進行業發展,或者培養具有職業精神的人員為出發點,不計較本所或者本行業的得失,促進新一代青年人職業道路的發展。
三、青年律師自身的熱情及專注的努力
從一代又一代的律師成長道路來看,時代背景、行業組織、律所團隊的力量可以讓青年律師在成長中少走彎路,而作者有幸在一個培養安排及高年級律師指導的律所中執業,因此結合律所對自身的培養及自身的體會,青年律師的培養在得到行業關注、所執業律所培養的同時,亦需通過自身的努力、奮斗和擔當獲得更快速的成長。
(一)始終堅持理想,保持對行業的熱情
雖然律師職業并不是當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首選職業,但是卻是整個社會進程中的法治發展的要求,一個尊重規則,一個將生活的點滴置于規則之下的社會是一個我們追求的目標。無論是被迫選擇律師職業還是主動以律師職業作為人生追求的,都應該堅持關于國家的法治夢想,行業的發展夢,個人的律師夢。在面臨來自社會及周圍環境的壓力時,勇于承擔和堅持自我,在艱難的律師職業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在關注律師行業、律師職業帶給我們的培養、成長與收獲的同時,用自己的熱情及努力為律師行業的改變和進步增添一份力。面對律師行業存在的問題,國家法治進程中的困惑,調整心態,從自己做起,通過每一個個體律師的努力和對行業的熱愛,逐漸讓整個行業變得更好。
沒有熱情的工作只能是一份糊口的職業,只有對行業充滿了熱情和信心,才能在職業的發展中收獲一份屬于自己的價值與滿足。選擇充滿挑戰的律師職業,用對職業的熱情去點燃行業發展的希望之夢。
(二)始終腳踏實地做事,珍惜每一個業務機會
青年律師應當珍惜每一次得到業務鍛煉的機會,用心做好與業務相關的每一件事及每一個細節。不因工作的內容、大小、主輔而認真或敷衍,每一件經手的工作都以提交一份作品的標準要求自己。在有機會參與高年級律師合作的工作中,關注其他律師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用心體會,并加以訓練,實現對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就非訴訟而言,修改每一份協議,參加每一次商務談判,除了關注協議本身,應該有意識地培養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跳出協議文字本身,去關注協議背后的交易模式與交易架構,抓住問題的核心。文字表達重要,但文字永遠只是載體,最重要的還是文字背后的思想展現。
(三)始終學習,以專業知識和技能作為職業的支撐
對青年律師而言,應當做到同事、高年級律師交辦的每一件事都用心完成,在實踐中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技能。“法律知識并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是法律技能決定著未來。之所以說技能改變命運,是因為技能創造財富”。[3]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對新的業務工作時,努力思考問題可能的解決方案,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盡管在高年級律師的培養或指導下,青年律師可以得到方法論上的點撥,在潛移默化中學習思考問題的方式與工作習慣的培養,知道如何去工作,但是方法論背后的專業能力依然是律師職業的支撐,做一名合格律師的必然要求。所以青年律師在向高年級律師學習如何處理問題和與客戶溝通的同時,亦不能荒廢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積累,應將為客戶深度服務的大廈建立在扎實專業功底的地基之上。
(四)始終以專業、專注的態度對待工作
1.提高知識的準確性
對于日常工作中面臨的許多問題,許多人都只知道大致的方向和內容,但在客戶問到具體的解決方法或者某一問題準確的法律規定時,律師往往因為記憶的不準確而無法做出肯定的答復,律師作為專業人士容易受到客戶的質疑。因此,青年律師應該保持不斷謙虛學習的心態,通過自主學習、向高年級律師學習,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提升,提高知識的準確性。
2.做好工作記錄
做好記錄應當包括與客戶的溝通交流記錄,客戶洽商的會議記錄,以及成長過程中的經歷體會。會議記錄并不僅僅只是發言記錄的簡單記載,還應該是再創作的過程。將與客戶交流的口語轉化為書面語言,將零散、無組織的語言轉化為還原事情來龍去脈或解決方法的成果,以作品的心態去對待每一次看似簡單記錄工作。記錄不僅僅只是記錄,它還是發言者及整理者思想的體現,通過對記錄再創造的整理讓每一份記錄變成可以展示給客戶的作品。將個人工作經歷中的體會做好記錄,將所思所想書面化,一方面訓練文字表達的能力,提升作為律師的文字功底。另一方面養成不斷總結、反思工作經驗教訓的習慣,將過去的經驗應用于未來的工作,實現舉一反三,工作開展的融會貫通。
3.注重工作軟件的學習
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微博興起微信崛起的信息時代,許多企事業單位,包括律所都開始注重傳統之外的營銷與宣傳。同樣地,律師展示工作的方式也變得多樣化,可通過適當的計算機軟件輔助,還原案件事實,做到可視化,給予客戶簡單、一目了然的效果,讓案件或法律關系變得清晰、明確。青年律師也在通過簡潔可視化的表達中,不斷將自身思維提煉,對案件情況及項目進程有更深入的掌握。
4.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做任何項目或案件,注重對基礎資料的掌握。無論是訴訟還是非訴,基礎資料都是工作的基礎。對于自己參與的案件或者項目,無論處于主輔地位,均在工作開展之前,做好對項目背景的了解,工作資料的準備工作,不打無準備之戰。在項目完結時,做好資料的整理與歸檔工作,將辦理的每一個案件或項目變成自己知識管理的素材與最終的成果。
結論
成長是一個過程,需要點滴積累。青年律師唯有在不斷地投入與奮斗,不斷地思考和經歷中,在提升技能的同時,努力提高思想理念和認識,以專注的態度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律師行業中獲得長足的成長與進步,收獲一份行業的自信與自尊。
本文榮獲第六屆西部律師發展論壇優秀獎
[1] 全國政協委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王俊峰同志:以“律師興則法治興,法制興則國家興”為主題,回答法制網記者提問,2014年3月6日下午。
[2] 周斌:《全國律協組織西部律師發展狀況調查·訪全國律協會長王俊峰》,載《法制日報》,北京,2013年4月22日。
[3] 張勇著:《遠見》,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