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兒,此處危險,你不能多留。如果有事,去西城郊青云橋客棧找我。對了,還有孟公子,我和他住在那邊。
劉文龍點點頭,把臉移到安梁王的耳朵旁,壓低聲音說了幾句話。安梁王也點了點頭。
劉文龍轉回身去,快步來到燈籠旁,彎腰提起了燈籠,邁開大步,繼續往前面走去。
太子宮殿后面,靜悄悄的。微風吹過,樹影婆娑,更顯得有些靜謐寂寥。
安梁王又走入茂密的灌木叢里。他感覺自己肩上的膽子更重了,責任更大了,尤其聽見劉文龍的話。為了梁國的百姓,只能大義滅親,保社稷穩定。
青山綠水饒,紅簪花朵朵。經濟繁榮。安居樂業。這三條,是自己十二歲年紀時,曾經心里種下的心愿。種心愿,莫要忘,莫忘初愿,砥礪前行,這是身為皇子不可推卸的責任,更是自己大膽追的一個大目標。
安梁王站在樹叢里,把手按在自己的胸口上,他又一次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為梁國為百姓,不怨不悔,他愿意獻出自己如春般的生命。
孟安平在大殿脊頂上,邁著輕輕的腳步,從西端來到東端。他蹲下身來,輕輕抽拿出青瓦,借著大殿里的紅燭光,看見太子正端坐于太子椅上,他的面前跪著羅成桓。
見此情景,他身體趴下,偷聽太子和羅成桓的說話內容。
太子瞇著眼。忽然,他睜開了眼睛,盯著羅成桓問:“那件事,準備的怎么樣了?”
羅成桓一愣,他抬起頭來問:“太子,指得是哪件事?”
太子臉上有些怒,特別的特別的大事。如果這事成了,你就是一榮俱榮的人。如果失敗了的話,肯定下地獄的人是你,你知道什么事了嗎?
羅成桓聽見太子的話后,他的脊梁上一陣陣發冷,但他像一條哈巴狗一樣,跪在太子面前,唯唯諾諾,有點瑟瑟發抖。
他低下頭,聲音變小,小心翼翼說道:“太子,小的知道,是那件大事。我已經買通殿門口的兩個侍衛。這個,請太子放心。”
太子又瞇起眼來,微微點頭。
只聽羅成桓又問:“太子。那個計劃的大事,我們什么時候行動?”太子站起身來,走到殿門口,身子往前傾,朝外面望去。
太子離開大殿門口,坐回到椅子上,他的右手握成拳,有些冷冷的說道:“這個月的二十二日,是老不死的五十五歲大壽。哈哈,五十五,無無無。那就這天吧,你把老不死的老東西,趕快送往西天!”
羅成桓抬起了頭,連連點頭。最后,只見太子揮揮手,示意他退下大殿。
孟安平看到這里,把青瓦輕輕放回原處,迅速離開此處的屋脊。
他把繩子的一端系成圓圈,把圈拋向一棵大樹的樹杈。他試探著扯了扯繩子,感覺樹杈和圈圈能夠幫助他離開大殿。
突然,他抓著繩子,縱身一跳,只見整個身體騰空而起。他像一只美麗的小鳥,飛到了大樹上,他雙手松開了繩子,一瞬間,他抱住了一根粗樹枝。
孟安平小心翼翼的坐在樹杈上,他把圈圈解開,把繩子收起來,裝進了懷里。然后,他快速的滑下樹干,貓著腰來到安梁王藏身的地方。
安梁王急步走出灌木叢,輕聲道:“孟公子。今夜,有沒有重大發現?”
孟安平雙手抱拳,回話道:“有。此處不可久留,梁公子,此事回去細說。”
安梁王點點頭,二人迅速離開太子殿。
突然,夜巡邏的侍衛,增加了許多。
原來,這是太子的規定,深夜至黎明時間段,增加六倍的巡邏人數,并且,隊伍之間巡邏的間隔數,僅僅為懸吊的水壺,朝下滴水珠的三十下。
古代的時候,人們計算比較短的時間,用漏壺滴水計時。人們若計算比較長的時間,用燃燒的香柱來計時。
表面看來,這個梁國太子,好像個草包一樣。其實,他內心非常強大,做事謹慎小心,野心特別大且貪婪權利。
看見巡邏的隊伍,安梁王和孟安平急忙躲在大樹后。二人蹲下身子,望著巡邏的隊伍,都有些擔心:侍衛增多,難道發現有人進太子府?
瞅準時機,安梁王領著孟安平,沿著一條竹林小路,趕忙來到一座木屋前。
安梁王抬手敲了一下門,正要敲第二下,門迅速的打開了,露出了劉文龍的臉:“梁公子。快進來。”
安梁王和孟安平閃身走進木屋。
孟安平看見了劉文龍,片刻的遲疑,隨即驚喜道:“你是劉公子?劉公子,我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你怎么會在太子府?”
弟兄兩個高興地抱在一起。劉文龍拍拍他的脊梁:“三公子,梁公子,我們的緣分才開始,怎么能斷呢?我們還要一起攜手,同看落英繽紛的世間繁花。”
劉文龍把臉轉向安梁王,輕聲問道:“梁公子。你想不想看繁花盛世?”
安梁王頻頻點頭,繁花盛世,期盼太久了。唉,京城里的逃荒人,越來越多了。連天子腳下,都有這么多逃荒人,試想京城外的地方,一定不計其數。
過了一陣時間,二人躲藏于馬車室內。劉文龍駕駛著這輛馬車,急中生智,躲過衙役盤查,偷偷把二人送出了太子府。
一會兒,山頂上升起了太陽,紅彤彤的。京城的大街上,行人漸漸多了。
有些乞丐,有的蜷縮在角落里,有的斜躺在路邊上,呼嚕呼嚕的睡覺。有幾個乞丐,衣衫襤褸,頭發像草窩一樣蓬亂,左手拄著拐棍,右手里拿著臟兮兮飯碗,步履蹣跚的沿街走著。
這些乞丐,都是來京城的逃荒者,他們多么想喝一碗熱粥!多么想吃一塊咸菜和一個熱饅頭!但是,這個簡單想法,竟然是他們一個奢侈的愿望。
有幾個商人,有一個官員,還有幾個富家公子,都從逃荒者們的身邊走過。這些人,有的捂著鼻子,有的吐一口唾沫,也有滿臉嫌棄的一個表情。
這天傍晚。皇上寢宮。宮殿內,燈光暗淡。
門口外站著二十個侍衛,分立于殿門口兩側。有幾個宮女,出出入入,腳步匆匆。
突然,躺在御床上的皇上,他的眼睛,慢慢的,慢慢的睜開,嘴里輕輕叫:“睿文王?睿文王,太子,你三皇弟,他回宮了嗎?”
李大監聽見聲音,扭頭看皇上,只見皇上把右手慢慢抬了起來。于是,他高興的對外面跪在地上的人說:“皇上醒了,皇上醒了。啊,老天保佑,菩薩保佑。啊,皇上醒了。”
跪在地上的皇后,皇妃,太子,睿文王,晉陽王,以及大臣,御醫,還有侍衛,侍女,紛紛叩頭,嘴里說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起來吧,你們退下。皇后,婉妃,還有麗妃,三個人留下來。其余,你們,你們退下去。”帳幔內,皇上握著李大監的手,用勁喘了兩口氣,閉上了眼睛。
幾個皇妃,太子,王爺,大臣,御醫,侍衛,侍女,紛紛叩頭謝恩。然后,立起身,轉回身,輕輕地腳步,走出了皇上的寢宮。
睿文王走在人群前面。然而,太子走在了最后面。他緩緩的走下臺階,臉上露出點微笑,離開了人群,又邁著緩緩的腳步,朝東邊不遠處的金魚池走去。
“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祝皇上的龍體,早日康復。”皇后,婉妃,麗妃,皇上的這三個女人,在御榻前跪下來,畢恭畢敬的說道。
皇上睜開了眼睛,有點疲憊:“平身。”過了一會兒,皇上喘了口氣,慢慢道:“萬歲?那是瞎說,人能活到一百歲,老天爺啊,那是對他格外照顧。”
一會兒,李大監轉身走出了寢宮,站到了宮殿門外。
皇上的身體,日漸消瘦,體重從一百多斤,已經降到了一百斤。
御榻上的皇上,面容憔悴,神態有點呆滯,他也感覺自己的壽命,漸漸走到盡頭。可是,他心里還有很多未完結的事:幾十年不遇的干旱,太子不成器,也該立太子妃……
“哎吆,啊,疼,疼,疼死……”突然,皇上大喊道,“這次,太疼了。”
皇后急忙走到御榻前,跪下來,雙手緊緊握著皇上手,嘴里著急道:“御醫,快去叫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