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油紙傘與漢繡
- 神秘大佬成了我的未婚夫
- 山華
- 1243字
- 2019-10-15 19:24:00
八月份,正值暑期。
在炎熱的夏日里,來曇華林游玩的游客還是有很多的。
不過大多數都是青年人亦或學生,偶然還會見到幾位外國游客。
幾年沒碰過英語了,蘇妍聽著路過的外國友人講的英語,她感覺自己的英語白讀了這么多年,沒一句聽得懂,全還給了英語老師。
英語老師表示要哭暈在廁所里。
“前面有一家繡坊,等會兒我們去看看。”可可碰了碰蘇妍的手臂,指著前面的路說道。
“好。”蘇妍點頭應和著。
“這兒有一個漢繡繡坊,今天我來這兒就找它的。”
“漢繡?”
蘇妍似乎沒有聽到這個繡,面露疑惑的問了一句,“有這個刺繡名嗎?我只聽說過蘇繡、蜀繡、湘繡、廣繡,還沒聽說過漢繡。”
“當然有,”妮可肯定道:“漢繡也是刺繡的一種,它以楚繡為基礎,融匯南北各家繡法之長,主要在荊門、荊州、江城、洪湖、仙桃、潛江這一帶發展......”
妮可簡單的給蘇妍講了一分鐘的漢繡知識,老板就把油紙傘裝好遞給了蘇妍。
拿著買來的油紙傘,蘇妍抬頭望了望艷陽高照的晴朗天空,低聲呢喃了句,“好希望下雨哦。”
這樣我買的油紙傘就有了用途。
拿著油紙傘一路走著,蘇妍一邊挽著妮可的手,想著她剛才沒有說完的話,便對漢繡來了幾分興趣。
“你剛剛沒有講完,在給我講講漢繡。”
“漢繡在用針上有別于四大名繡,它采用一套:鋪、平、織、間、壓、纜、摻、盤、套、墊、扣的針法,以‘平金夾繡’為主要表現形式,分層破色、層次分明、對比強烈。
漢繡鼎盛發展期是在清末民初,荊州江陵一帶是荊楚省地區主要早期政治經濟文化發展期.......”
一個人說,一個人聽,大約一直往前走了大約五分鐘,就到妮可說的‘繡坊’。
站在‘蘭繡軒繡坊’外面,蘇妍看了一眼上面掛了個‘蘭繡軒繡坊’木牌牌。
蘇妍后退一步,轉過去前后左右的看了一圈。
她大致的看了一下,就她看到的地方一共有六家繡房,都是清一色木質房屋。
從外觀看,建筑模式也是中式建筑百姓住的房屋樣式。
和妮可剛一走進去,就看到兩位阿姨坐在繡架上繡東西。
蘇妍走近了看,是一副美麗的風景圖,遠看和畫上去的一樣,特別的逼真。
蘇妍是個普通人,沒學過刺繡,是以也就看不懂漢繡,但她是學設計專業的,至少在審美這一塊還是可以的。
“阿姨,您這是漢繡嗎?”雖然經過妮可的講解,蘇妍還是想問一下。
“是啊!”那位阿姨似乎有點驚詫于蘇妍知道‘漢繡’一詞,抬頭看了蘇妍一眼,用著一口江城話講著:“看著小姑娘年紀輕輕,沒想到還知道漢繡。”
“不是我知道,是我這位朋友知道。”蘇妍打著哈哈,指著妮可說道。
“今天我還是從她嘴里知道漢繡的。”
那位阿姨聽了蘇妍的話,似乎早就聽慣了這樣的話,并未生氣的看了看她們兩人一眼,便繼續低頭做她手上的活計。
蘇妍進進出出的看了看蘭繡軒繡坊里面裝修,發現這里都是清代兩層木質小樓,下層店鋪、上層閣樓。
下層店鋪除了有兩位阿姨在刺繡之外,還擺放了各種已經繡好了的成品。
看了一圈,剛走近妮可身邊,就聽到她如同一個學生誠誠懇懇的請教的話,“阿姨,您好,我是一位服裝設計師,我想跟著您學習漢繡,您看可以嗎?”
大概是那位阿姨沒見過有人會來主動學習漢繡這么枯燥的東西,她面露驚訝,“你要學習漢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