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揚州世家

自古以來,江南就是世家云集的地方之一,在這個地方,出現了琳瑯王家,自東晉南渡之后,出現了王與馬共治天下。王就是王家。

經歷了南北朝之后,江南世家在唐朝大放光彩,其中蕭家更是因為做過南朝皇帝,在唐朝成為了南方世家的領頭羊。

可是現在他們雖然有很大的實力,可還是沒有到達之后的鼎盛時期。

在一座院子里面,幾個老人做在一起,面色嚴肅。

現在的揚州世家,因為各種亂入的問題。出現了許多世家,王家,陸家,蕭家,成為了他們的領頭羊。

“近幾日,身體偶有不爽,才知自古以來,歲月不饒人啊。”陸康慢慢悠悠的說到。

“季寧啊,你不過區區五十多歲就感嘆如此,我們都已經六十多了,又如何呢?,”蕭統說到。

蕭統,蕭統(501年―531年5月7日),字德施,小字維摩。南蘭陵(祖籍江蘇武進)人。南朝梁代文學家,梁武帝蕭衍長子,梁簡文帝蕭綱、梁元帝蕭繹長兄,母為丁貴嬪(丁令光)。天監元年(502年)十一月,蕭統被立為太子,然英年早逝,未及即位即于中大通三年(531年)去世,謚號“昭明”,葬安寧陵,故后世稱其為“昭明太子”。

在前不久的招募兵馬中,蕭家出現了蕭朝貴這位猛將,帶著蕭家兵馬與太平道作戰,在揚州威名赫赫。

“唉,如今國之蒙難,我們如今已經風燭殘年,可是底下的孩子們正式報效國家的好時候,自然不能因為我們的恩恩怨怨耽誤了他們。”陸康說到。

他們這幾個人都有一些恩怨,如果不能更好的整和整個世家力量他們最后也就只能被太平道消滅。

所以這幾個人的想法也就是成立一個盟軍。更好的抗擊太平道。

“我有一個孫兒,叫做陸秀夫,算不上多么優秀,文武平庸,但是勝在文采。可以讓他做個文筆小吏,所以我愿意陸家三千兵馬加上陸秀夫,全部加入盟軍。”陸康首先說到。他是發起人,他必須要第一個表明態度。

越先表明態度。就越容易過得利息。

陸秀夫,陸秀夫(公元1236年-公元1279年),字君實,一字宴翁,別號東江,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人。南宋左丞相,抗元名臣,與文天祥、張世杰并稱為“宋末三杰”。陸秀夫才思清麗,在當時的文人中很少有能夠趕得上他的。咸淳十年(公元1274年),李庭芝任淮東制置使,提升陸秀夫為參議官。在海濱流亡期間,陸秀夫為左丞相,與張世杰共同秉政。其時張世杰領兵駐守崖山,陸秀夫則既要籌措軍旅,崖山海戰兵敗,背著衛王趙昺赴海而死,時年四十四歲。

“既然陸兄這么說了,好,我蕭家也出三千,加一個蕭朝貴。”蕭統也表態,現在揚州局勢岌岌可危,他必須把世家聯合起來,生死存亡之時,不能有任何的內亂。盟軍是最好的辦法。

“我周家出一個周亞夫,一千兵馬。”這個時候一個老人也說話了,他是周家的家主,周家實力比較弱,可是在這一次戰爭中,他的兒子周亞夫出現了令人的驚嘆的統率才能。

在一次和李自成的戰斗中,三百人全殲一千太平道,可以說是古之名將都不為過。

“唉,諸位前輩,我王家出王孝杰,王方翼。一萬兵馬”在這些老人里面,四十五歲的王安石顯得格外年輕。他現在是王家的家主。而他提供的人才,都是他王家優秀將領。

王家是目前實力最強大的家族之一,他有底氣說這個話。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慶歷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簽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紹圣元年(1094年),獲謚“文”,故世稱王文公。

王孝杰(?-公元697年),京兆新豐(今陜西潼關東北)人,唐朝名將。少年時便從軍入伍,四處征戰。屢立戰功。武則天執政后,累遷右鷹揚衛將軍。公元692年,任武威道總管,與阿史那忠節討吐蕃,收復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鎮,重設安西都護于龜茲。公元694年(延載元年),王孝杰在青海湖附近,打敗吐蕃大將勃論贊刃和吐蕃擁立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俀子,因功官拜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封清源縣男。于公元697年,任清邊道行軍總管,率軍討伐契丹可汗孫萬榮,在東硤石谷(今河北唐山附近),孤軍深入,全軍覆滅,墜谷而死。贈夏官尚書、耿國公。開元中,贈特進。

折家,種家,元家最后三個邊緣家族也只能同意了,并且種家排出了種師道,折家派出了折可行,折御卿等人。元家派出了元英,元景皓,等人。

長孫家派出了長孫無忌,張家張昭,張齊丘,

因為孫堅夫人出身于吳家的原因,所以他帶著他的一萬兵馬,四個結義兄弟等人也加入了。

還有一個剛剛出來的趙家,三萬兵馬,領頭人是趙匡胤,他的弟弟趙光義,雖然他不被世家承認,可是因為勢力太大,只能讓他加入。

他的手下有趙普,爾朱榮,高歡,段韶四人。

趙普(922年-992年),字則平,幽州薊縣(今天津市薊縣)人,后遷居洛陽,北宋宰相。后周時為趙匡胤幕僚,掌書記,曾參加策劃陳橋兵變。964年任宰相,協助太祖籌劃削奪藩鎮、罷禁軍宿將兵權、實行更戍法、改革官制、制定守邊防遼等許多重大措施。太宗時又兩次為相。992年因病辭退,封魏國公,死后謚忠獻。雖其讀書少,但喜《論語》,因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

爾朱榮(493年—530年11月1日),字天寶,梁郡北秀容(今山西朔州)人,契胡族。北魏王朝權臣、軍事家。神機明決,容顏俊美。早襲父爵,擔任第一領民酋長,積極招兵買馬,發展壯大力量。受到北魏孝明帝籠絡,鎮壓河北農民起義和對抗胡太后勢力。孝昌二年(526年),舉兵襲取肆州(今山西忻縣),自置官吏,兵勢漸盛,脫離朝廷管制。武泰元年(528年),孝明帝元詡為胡太后所鴆后,以為孝明帝報仇為由,率軍從晉陽南下,擁立長樂王元子攸即位,是為孝莊帝,自領侍中、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尚書令,封太原王,專擅朝政。借口丞相高陽王元雍謀反,發動河陰之變,圍殺王公百官。不久還師晉陽,身居外藩,安置親信黨羽,占據要職要地,遙控朝政大局。大破葛榮數十萬起義軍,遷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諸軍事,先后擊滅韓樓、邢杲、元顥叛亂。永安三年(530年),派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前往關中地區,鎮壓萬俟丑奴、萬俟道洛、王慶云起義軍。入朝覲見皇帝,與元天穆并為孝莊帝所殺。時年37歲。爾朱榮雖然在史書罵名滾滾,歸入奸雄行列,但其卓越的軍事才能得到了肯定。

高歡,高歡(496年—547年),字賀六渾,原籍渤海蓨縣(今河北景縣),出身于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兵戶之家,東魏權臣,北齊王朝奠基人,史稱北齊神武帝。因祖父高謐犯法,移居懷朔鎮,成為鮮卑化漢人。高歡早年參加杜洛周起義軍,歸順葛榮,成為親信都督。后叛降爾朱榮,并收編六鎮余部,鎮壓青州流民起義,任第三鎮酋長、晉州刺史。普泰元年(531年)六月起兵于信都,翌年攻入洛陽,推翻爾朱氏集團,擁立孝武帝元修。永熙二年(533年)正月,消滅爾朱氏殘余勢力,以大丞相控制北魏朝政。

段韶,段韶,字孝先,武威姑臧人,出身軍官世家。段韶少年時代就擅長騎射,有將才,加上和高歡有點親戚關系,深得高歡信任,任都督。北魏建明二年(531)十月,高歡與爾朱兆戰于廣阿(今河北境內),高歡看到爾朱兆兵多勢眾,有些害怕,段韶鼓勵道:“得天下之心謂之眾。爾朱兆殺主立君,殘害天下,國人不恥,且親近奸邪小人,疏遠才俊之士。將軍伸正義,清君側,順天意,合民心,豈有不勝之理?”高歡聽了段韶的話,向敵人發起猛攻,很快就取得了勝利。段韶以軍功被封為下洛縣男,又賜其父爵為姑臧縣侯。東魏武定元年(543),高歡被西魏大都督賀拔勝所敗,只有六七個侍從跟隨。賀拔勝率兵追到,舉槍將刺高歡,段韶馳馬反射,射死了賀拔勝的馬,使追兵不敢前進,高歡免于一死。因此高歡賜給他鞍馬、黃金,并進爵為公。武定四年(546)九月,高歡大軍圍攻西魏玉璧城數日未克,死傷7萬多人。高歡病危,臨終前囑其子及大臣:“凡軍旅大事,都要和段韶商量。”公元550年,高洋廢東魏孝靜帝自立,建立北齊,段韶任尚書右仆射、冀州刺史。

幾個人都是功勞赫赫,但是這近七萬兵馬的統率,因為趙匡胤的實力最大,最后只能交給了趙匡胤。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东县| 祁连县| 泗水县| 隆尧县| 钟祥市| 高陵县| 万全县| 延庆县| 辽源市| 芮城县| 崇义县| 含山县| 台北县| 文山县| 三门峡市| 陆丰市| 咸宁市| 逊克县| 玉溪市| 甘洛县| 淅川县| 阳曲县| 平武县| 巴彦淖尔市| 旌德县| 甘肃省| 县级市| 托克托县| 洱源县| 江阴市| 自贡市| 陈巴尔虎旗| 永城市| 南安市| 堆龙德庆县| 河间市| 乌拉特前旗| 石首市| 广丰县| 吴忠市| 苏尼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