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東部二族析敵情
- 黃君
- 云里的夢
- 3007字
- 2019-10-06 12:00:00
雖說衛城夫沒有親自前來,但是衛城夫的次子,黃尚最親近之人帶一萬人馬殺到,二人還是不敢怠慢。
在后土領域這個尚武的世界里,武將一般比文臣知名度更大,再者,武人生來就比文臣外向,也更愛表現。
所以衛亞卿和季仲文的默默無聞不同,在后土領域,衛亞卿也算是半個名人,非但韓文武知道他,就連八大氏族族長對他的能力也略知一二。
一個愛在軍營中和士兵比武單挑,又愛和將官們討論兵法的少年,想不出名也難。
雖說衛亞卿目前沒有什么實際的戰績,但是身為護國大將軍衛城夫的親生兒子,又熟知兵法武技,即使是戰場新人,粟立與谷滿也是不會輕視的。
“汝確定衛亞卿只帶來了一萬人馬?”
粟立再次向報信的士兵問道。
“屬下仔細觀察過了,最多不會超過一萬兩千人,最小也有九千。”
“知道了,繼續監視衛亞卿一舉一動,有任何風吹草動都要及時報來。退下吧。”
“喏!”
待士兵走后,谷滿終于開口了:“衛亞卿只帶來一萬大軍,看來王族并沒有把戰略重心放在我們這邊啊,你我的預判應該是準確的,王族應該是集中兵力對付西部二族去了,衛亞卿來此,應該只是協防艮河城。”
“對,衛亞卿前去艮河城上游三十里大張旗鼓的渡河,分明就是緩兵之計,佯裝進攻態勢,讓你我專心對付他的一萬大軍,從而放棄攻打艮河城。既然此子有如此打算,我們也就做個順水人情,分兵五千至艮河上游南岸三十里處與衛亞卿對峙。”
“哈哈哈,你我本就不打算進攻,此子一來,正好遂了我們的想法,到時候若是西部二族問起來,我們也不必再把責任推到其他四族身上去了,這么說起來,我們還真的要感謝這位討逆大將軍了。”
見谷滿笑的開心,粟立心中卻隱隱有些不安,找不出不安的理由,粟立也不愿掃了谷滿興致,便沒有說出來。
分兵的將令剛剛頒布,與精農城傳遞消息的斥候就到了帥帳。
見到此人,粟立和谷滿都很是意外,精農城的斥候每三日來軍中傳遞一次消息,昨日他二人才見過此人,今日他居然又來了。
兩人見到斥候不尋常的行為,都有種不好的預感涌上心頭。
粟立年長谷滿幾歲,一般兩族內大小事務都是由他做主,然后再經過谷滿同意就能通過。
斥候前來傳遞消息,自然也是粟立先發問:“汝去而復返,是何緣故?”
“精農城急報,后尚王于后土999年4月10日特封衛城夫之子衛亞卿為討逆大將軍,率兵八萬前來艮河城與我軍作戰。”
此話一出,谷滿登時就驚的從帥座上跳了起來,一副不敢置信的模樣問道:“什么?八萬?你確定是八萬?”
“回族長的話,此話是后尚王在4月10日早朝上親口所說,當日但凡王城中與八大氏族有聯系的大臣都在場,屬下這里還有王城飛馬傳來的王詔,請二位族長過目。”
谷滿見斥候拿出王詔,二話不說就立刻奪了過來。
粟立見谷滿有些失態,也不著急,只是淡淡地對斥候說道:“今日之消息乃最高機密,不得在軍中傳播,如若違反,立斬不赦,先下去休息吧,稍后再傳喚汝。”
“喏!”
見斥候退下,粟立方才問道:“滿兄,王詔上怎么說?”
看過王詔,谷滿憂心忡忡的說道:“王詔上寫的很清楚,的確是八萬大軍,不是一萬。非但如此,更讓我意外的是,衛城夫居然率領自己的親衛軍去了兌河城,局勢不容樂觀啊。”
“是嗎?衛城夫都親自奔赴前線了?他就不怕王城出變故嗎?要知道,八大氏族的人在王城之中的關系網可是錯綜復雜的很,沒有衛城夫坐鎮的王城能不亂?衛城夫自己難道不知?”
“立兄啊,這就是第三個意外的情況了,此次王詔是后尚王親自宣布的,言辭激烈,態度強硬,全然不似十五歲少年能說出的話。更令人意外的是,后尚王居然在早朝上親自命令一萬城衛軍進城與侍衛軍共同維持王城治安,此舉分明就是為了震懾王城內的八大氏族族人,如若后尚王有如此魄力,衛城夫這個護國大將軍自然就能放心奔赴前線了。”
說完話,谷滿就將王詔遞給了粟立。
待粟立看完,思索了片刻才說道:“我等只知衛亞卿非等閑之輩,沒想到后尚王如此年輕,王者氣勢便已涌現,日后你我若再輕視后尚王,必然會吃大虧啊。”
“是啊,不過當下最要緊的事,還是要速速查清衛亞卿剩下的七萬人馬究竟在哪里,現在距離王詔頒布已經到第四天了,即使八萬大軍還沒集結完畢,也不至于只集結了一萬人馬吧?”
“滿兄言之有理,依我看,一方面我們要派出更多的探子于艮河沿岸仔細探查,另一方面,將已經在精農城外集結的兩萬人馬調動到我軍后方三十里處待命,如若有變,也好及時救援。”
“還是立兄考慮的周到,如若衛亞卿的渡河佯攻不是為了拖住你我進攻艮河城,而是為了掩護七萬人馬渡河,不敢想啊,此子若真是這么打算的,那可真不愧為將門之后少年英杰啊。”
“滿兄何故長他人志氣滅自家威風,衛亞卿固然少年英杰,你我難道還怕他不成?即便七萬人馬順利渡河進犯我大營,那也是強弩之末。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你我也不是不知道,只要七萬大軍一擊不勝,便會銳氣大減,屆時我后方兩萬大軍就能與你我里應外合前后夾擊,反過來擊潰這七萬泄氣之師,豈不痛快?”
“好!立兄真不愧有粟氏第一人,就這么辦,到時候大敗衛亞卿,你我就能趁勢攻取艮河城,一舉兩得,實在是妙不可言吶。”
這邊粟立和谷滿商量完之后,就讓斥候帶著將令往精農城調兵去了。
那邊衛城夫的親衛軍也已經抵達了兌河城,三萬五千人馬齊聚,得知消息的銅方和金戎更加不敢小覷。
為了防止金戎、銅方的渡河部隊突襲兌河城,衛城夫特意讓三城守將各自率自己帶來的五千將士駐扎在兌河城外,衛城夫的親衛軍則進駐了艮河城中。
為了安全起見,衛城夫又從王族各城抽調了兩萬人馬進駐上河、下川、望江三城,如此一來,銅方、金戎即便孤注一擲攻打兌河城,三城的駐軍也能襲擊其后,讓銅方、金戎首尾不得兼顧。
兌河城防御體系建立,西部二族大軍便難以在短時間內拿下兌河城。
西方戰場隨著衛城夫的到來,金戎和銅方便不能速勝,整個戰場從此進入了一種戰略相持階段。至少在未來的幾日,西部戰場必是平靜無事的。
西方戰場平靜如水,東方戰場卻是暗流涌動。
13日夜,衛亞卿的七萬大軍已經在按計劃有序的分批次的進行渡河。
夜幕籠罩之下,即使東部二族的探子長了八只眼睛也難以發現濤聲陣陣的艮河之上沒有點燈的一艘艘漁船。
兌、艮、離、震四河乃是發源于圣山,后土領域四條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八大氏族也包括王族在內的族地天然分界線。
四河兩岸是后土領域主要的糧食產地,也是魚類供應地。
生活在四河兩岸的農民不計其數,漁民自然也是多如牛毛。
七萬大軍渡河所用的船只就是沿岸王族漁民提供的漁船,撐船渡河的也是熟知艮河水情的當地漁民。
作為同族人,又是王族臣民,當地的漁民和王族士兵即是有血緣關系的兄弟又是政治關系上的屬民,但凡王族士兵開口,當地的漁民自然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建立在血緣氏族關系上的社會,就是有這點好處,無論相互之間認不認識,只要知道是同族,便就很自然的成了親人。
這樣的好處不僅僅是王族擁有,八大氏族也同樣擁有,但是,這樣的血緣氏族關系卻嚴重妨礙了政治關系的建立。
在八大氏族族地內,王令一旦觸及了氏族利益,便會被全族人抵制,這也是八大氏族對王族的最大威脅,也是近千年來,后土領域一直沒有真正統一的根本原因所在。
今日,衛亞卿的七萬人馬利用氏族血緣關系的便利輕松渡過艮河,他日,這樣的血緣關系卻又會成為阻撓黃尚清除八大氏族的最大阻力。
由此可見,黃尚未來要做的事情,黃尚期待的自由,又是如何難以實現。
當然,這些都是后話。
隨著14日黎明的到來,衛亞卿的渡河行動便要暫時中止。
同時,繼獸炎城之后,中部二族起兵的消息也已經傳到了堅固城和精農城。
隨著這個消息的到來,從二城出發的斥候也是馬不停蹄的趕往了各自大軍所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