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神經病(中)
- 影帝之重啟
- 二條.QD
- 3573字
- 2020-02-19 20:46:41
張亞軒長得跟社長劉火華有點像,他是詩人,跟丁巍同齡,也是這兩年聲名鵲起的獨立影評人,一直從事獨立電影的策劃與推廣。
他主張獨立電影不應該被區別對待。
這一點倒是跟丁巍看法相同。
實際上,要是沒有丁巍橫插一杠子,張亞軒會在明年聯合包括《三聯周刊》在內的多家雜志媒體和平臺共同策劃獨立電影影像展。
遺憾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這項發展前景相當不錯的影像展辦了五屆就湮滅在時間長河中。
可恨的是,韓國在幾年后也推出了跟這個影像展類似的電影展,旨在鍛煉和發掘韓國優秀導演人才。
本次大爭論,張亞軒倒是一直在后面出策出力,宣揚非暴力合作。
可惜的是,他資歷低,沒名氣,還沒丁巍的金元財力,遇上的隊友都不太聽他的話。
姜聞對著這個人評價很高,認為這才是影評人應該有的氣節。
所以,丁巍還特意打量了幾眼張亞軒,發現這個人確實有種歲月靜好不急不躁的獨特氣質,于是心里留了意,決定會后跟這人好好聊一聊,看能不能也來個非暴力合作。
青年電影展就需要這種優秀的影評人和策劃人。
至于田莊莊,出現在這里很奇怪,又有些合理。
田導是這些人中資歷最高的,他是老三屆,跟張一謀、陳爵士等人同屆,還是當年那一屆導演系的正經學生,按理來說算是第五代導演。
可自從92年的《藍風箏》因為涉及敏感,被禁導十年,盡管一直在京城電影制片廠作監制和在電影學院當老師,這八年時間內,沒有一部作品問世。
陳爵士,93年《霸王別姬》,96年《風月》,98年《荊軻刺秦》。
拿過金棕櫚,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當過戛納、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委會成員。
張一謀,94年《活著》,95年《搖啊搖,搖到外婆橋》,96年《有話好好說》,98年《一個都不能少》,99年《我的父親母親》。
歐洲三大全拿了,各種榮譽加身了,還與鞏酈談了一場戀愛。
對比這兩個人,就可以想象當年的班長田導可以說是被耽誤的多厲害,要知道田莊莊拿起導演筒的時候,陳爵士還只是個編劇,張一謀只是個攝影師而已。
正值創作高峰期的壯年,有的人鮮花與掌聲一片又一片,有的人卻寂寂無名站在三尺講臺上訥訥無聲。
這一次的大爭論,田導是自己主動站出來的。
老賈的《站臺》被禁后,一直有一種賈樟可屢禁不該,應該嚴肅處理。
田導給總局寫了信,總局給了老賈一次面談的機會。
臨行前,田莊莊給賈樟可就說了兩句話:“我不但是你的前車之鑒,還是你的后車之師,千萬別犯渾。低頭認個錯沒什么,不丟人。”
老賈紅著眼眶就去了總局,他那是想著向領導作出解釋和檢討。
結果,瞧見王斌寫的那封信,出了總局的門,把田莊莊的囑托給忘得一干二凈了。
老賈指向張一謀的時候,田莊莊還特意跟張一謀打了電話,說別跟年輕人一般見識。
田莊莊很維護賈樟可,是有原因的。
一是,電影傳承確實到了這一代,不可否認的是電影理念確實應該百花齊放了,不應該只有第五代導演扛鼎,應該有后來者。
二是,老賈接連三部電影在國際上收獲不小,不管你認不認,他都算青年導演的領軍人了,有扛起傳承的潛力。
三是,田導已經經歷過,并且看到很多被禁導演的無奈,比如老賈之前的張園、婁夜、王曉帥等等,都是因為被禁后,一下子從優秀青年電影導演變成拉不到投資四處求爺爺告奶奶的苦逼地下電影導演。
所以,田導不想發生在他身上的再在老賈身上重演。
也是因為田莊莊等人的周旋,老賈得到的宣判是禁片不禁人。
同樣遺憾的是,他的隊友竟然還把禁了八年多的《藍風箏》拿出來舉例子。
田導無奈被拉下水。
實際上,本次大爭論還有很多人參與了。
除了今天的這七位,還有王曉帥、何建君、章名、崔子恩、劉建兵、李煜、耐案、呂勒等人,這里面除了何建軍和呂勒之外,清一色的第六代獨立電影導演。
何建軍和陳爵士、田莊莊是同班同學,還是導演系班長,并且還執導了第五代導演的第一部作品《一個和八個》。
只不過這一位,越活越糊涂越混越慘了,最后轉職成演員了,提攜著李一祥走上了歪路。
這一次爭論,這人動不動就是當年他拍《一個和八個》的時候如何如何,說張一謀當時還只不過是個攝影……
估計得了紅眼病,企圖從資歷上壓倒張一謀。
呂勒同樣都算那一屆的,只不過他只是個攝影師。他是被何建君拉來的,算是壯個聲勢。
這里面耐案算是比較獨特的,首先她是個很有氣質的女人,戲劇學院表演出身,其次她是婁夜的錢袋子。
婁夜91年的第一部電影到現在的《蘇州河》,一直是她或個人或拉關系投資制片的,她是婁夜背后的女人。
但她不是婁夜的女朋友,婁夜已經結婚了。
這人一直在堅持推廣獨立電影,后來王曉帥的《推拿》、婁夜的《浮沉迷事》等她都參與制片了。
但她拒絕過王超、雎岸齊等人,說我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
由此可見,她欣賞婁夜的電影理念,但不認同那種為了獨立而獨立的獨立電影。
不管外面言論如何桃色,耐案確實是個值得尊敬的女人。
除了耐案,其余所有人都是電影學院出身,這是因為電影學院的傳統。
第五代導演大都是電影學院出身,在動亂結束后的三四年內精誠合作上下求索,走上他們的電影之路,扛起了華夏電影的大旗。
現在輪到第六代了發出他們的聲音了。
當然,總局對這件事也很慎重,除了佟副局,出席的還有局領導、藝術處處長、制片處處長、外事宣傳處處長等在電影審核申請龍標過程中擁有極大權力的正職領導。
要不是有姜聞和丁巍兩人極力斡旋,還會有佟副局的直屬上司以及華夏電影專項基金委員會等領導列席。
看著濟濟一堂分坐左右的諸位,佟副局對本次大會所有列席人員表示熱烈的歡迎,也期待大會圓滿成功,稱這是一次優秀電影人與分管部門放下成見平等對話交流的座談會。
會議一開始,佟副局直奔主題,與賈樟可親切交流,還當著眾人的面贊揚了賈導在國際上所取得的成績,并替張一謀導演背書,讓賈樟可導演不要心懷芥蒂,為華夏電影的發展再做貢獻。
這事有姜聞斡旋調節、張一謀打電話解釋再加上佟副局背書作保,給足了賈樟可面子,總算是清洗了張一謀欺行霸市打壓同行的嫌疑。
第二件事,藝術處處長蔣平就《蘇州河》、《浮屠》、《一聲嘆息》等電影被禁事宜作出書面解釋,稱《蘇州河》是在審核未過的情況下違反規定私自參與鹿特丹國際電影節,《浮屠》有美化黨國統戰特務機關的情節,《一聲嘆息》則是主題陰暗價值觀不可取。
婁夜是一臉平靜,不悲不喜。
丁巍好整以暇聚精會神的聽著蔣處長的講話,面上也沒有多大表情。
馮導全程拿出一只筆一個小本本在認真做記錄。
三人中,婁夜最無辜,馮導和丁巍純粹是咎由自取,馮導化名“青藤門下一走狗”舉報《浮屠》,丁巍直接實名舉報馮導在他的電影《一聲嘆息》中宣揚婚外情是可取的這種錯誤的價值觀。
狗咬狗一嘴毛,倒是連帶了旁邊無辜的路人婁夜。
這三部電影被定了性,大概率是不會解禁了,只不過丁巍沒什么損失,《浮屠》是下映后才被禁的。
第三項,佟副局對本次爭論做了點評,還笑著稱這是一次全國優秀導演打破門戶之見交流心得的機會,也為全國的報紙雜志等媒體貢獻了很多素材,算是一舉兩得了。
然后,佟副局示意大家可以暢所欲言了,有什么想法想對總局說,哪怕是建議批評都可以,言者無罪。
眾人沉默幾秒鐘,姜聞剛要往起站,就見對面的張顯明舉手了:“佟局,各位領導,各位導演,各位制片人,我這邊有封信,我想念給大家聽一聽。”
佟副局眼神一瞇,視線先從姜聞和丁巍兩人身上掃過,最后才緩緩落到一臉決絕的張顯明身上,沉聲道:“言之無罪嘛,張主任請。”
姜聞和丁巍兩人對視一眼,心里咯噔一下,這是要干什么?昨天晚上不是說好了嗎?
“……感謝電影局提供這樣的機會與我們交流,我們非常珍惜這次交流的機會。因此我們匯總了部分電影人的意見,就我們所關心的電影問題草擬了一個提綱,希望和與會者一起討論。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教!”
一聽這個開頭,姜聞和丁巍就感覺張顯明這人絕對是個神經病,是天底下第一號大蠢逼。
果然,只聽得張顯明聲音平穩情緒鎮定泰然自若繁榮接著讀:“一,十多年來華夏內地導演在內地拍攝的部分作品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在影院公映的權利,我們希望電影局能夠安排人員和時間對這些作品進行審查,以使部分從來沒有經過審查但內容完全合乎國家法規的電影得以跟公眾見面……”
丁巍氣的直搖頭,這老貨明顯還是不服氣,拐著彎兒的質問總局,為何區別對待內地導演和非內地導演。
最明顯的是《樂與怒》。
其實相較于原版的《京城樂與怒》,丁巍這一版的更改可大量篇幅,將原版吳巖祖飾演的角色戲份大量刪減,改變了電影主鏡頭,第三視覺的回憶變成了主人公阿樂的故事,同時也將原版中那種特意營造的香江人看不起內地人的戲份全部刪除,可以說是大改原版。
所以在審核的時候,丁巍這邊沒發什么力,《樂與怒》就通過審核拿到了龍標。
審核通過張婉婷才申報了本屆東京電影節。
但張顯明等人又沒看過電影內容,一聽導演是香江人,還是香江比較著名的文藝女導演,就立刻覺得收到了區別對待。
張顯明是個文人,可能真的深受東林黨仗義死節的精神影響,不明白他提的這個建議有多天真。
別說這幫人中審核沒通過的電影,就是張一謀的《活著》、姜聞的《鬼子來了》等那些更有力量的電影都可能無法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