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9章 堅定決心做社交

  • 全職業巨星
  • 冬眠朱大少
  • 3215字
  • 2019-12-08 14:44:51

原時空,說中國的社交網站,必須要提一下校內網,這家由后世美團創始人王興創建的社交網站。

王興是國內最早抓住了中國大學生躁動痛點的人,他受到大洋彼岸Facebook的啟發,找到了社會群體中對網絡最熟悉和對社交需求最為旺盛的人群—大學生,于2005年成立了校內網。

大學生們迫不及待地想結交更多志趣相投的朋友,組建自己的小團體;有人對校園風云人物的江湖地位眼饞,想創造一些屬于自己的高光時刻;也有人偷偷注意暗戀對象的一舉一動,想尋找機會主動出擊,校內網滿足了中國幾千萬在校大學生的這些需求。

只是在早期在中國做互聯網,比拼的就是燒錢,王興在清華大學校園里拉不來那么多的資金,無奈之下只能將自己辛苦撫養的孩子‘校內網’賣給千橡集團,由此校內網迎來了新的掌舵人陳一舟,隨后陳一舟蔣校內網的運營交給了從搜狐來的25歲青年許朝軍。

許朝軍秉承著對六度分割理論的透徹理解,明確了校內網的定位-做大學校園里的熟人社交,并將此業務推廣到全國各大高校,而校內網實行的實名認證機制,保證了用戶可以通過網站梳理出清晰的人脈圈層,并逐步擴張。

“上人人,找同學”的口號被提出來,通過個人資料的完善,你可以在網上找到你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階段的同學。里面有你當年偷偷喜歡卻不知道名字的隔壁班女生,有成績總是給你墊底、畢業就各奔東西的救命恩人,還有一起為地震捐款、一起參與網上奧運圣火傳遞,或是有相同興趣愛好的網友們。

到這里,校內網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超越了簡單的facebook的模仿者的路徑,通過學習吸收當時中國市場上各種社交產品的模式,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

互聯網社交成熟的模式有三種:一是負責信息交換的即時通訊軟件,即QQ,Skype;二是具有公共性的討論場所,即BBS站和論壇,如著名的天涯論壇,貓撲論壇和豆瓣;三是新興的兼具個體表達和公共討論的Blog,比如依托于搜狐、網易、新浪、騰訊四大門戶網站的博客。

依托QQ,騰訊推出了強調私密性,只限于朋友或網友之間溝通交流的QQ空間;百度推出了基于主題的新型論壇;各路名人則紛紛入駐新浪博客,意見領袖們有了一個眾人圍觀的發聲陣地,各路人馬得以有戰場展開一場又一場罵戰。

只不過早期的互聯網用戶并不習慣暴露自己的真實身份,除了公共人物外,混論壇和貼吧的普通人一般都頂著幾個馬甲替換著穿,QQ網名隔三差五地換,開個人博客則僅僅限于意見領袖和精英們。

而校內網實名認證的出現為社交開辟出了介于陌生人和親密者之間的“熟人社交”。用戶可以像在QQ空間上那樣發布心情狀態、照片、日志,可以和好友即時私聊,也可以在人人小組里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參與討論,實名制的用戶也會努力創作優秀的原創內容去吸引周圍人的關注,獲得更多的曝光機會,因為一篇文章而在一夜間全校皆知的人層出不窮,部分同學成為學妹眼中的校園偶像,甚至就此告別了單身。

在許朝軍的努力下,校內網成功打造了一個封閉生態,一個只屬于高校學生的社交圈子和輿論空間。在校內網上,青年們談論夢想,收獲愛情,展示自己的生活點滴,參與公共事務,發表自己的觀點,用“轉發評論”表達支持或反對的態度;有人不打不相識,也有人分道揚鑣,他們的QQ上沒加多少好友,經常聊天的更是沒有幾個,卻能在只聽說過沒見過的校友狀態下面積極留言;和不認識卻年齡相近、文化程度一致的陌生人熱情交談,有時互相還會驚訝地問一句:“你也認識他啊?”然后感慨一下世界真小。

廣大青年真正認同了校內網,把這一方天地當作自己在互聯網世界的安身立命之所,樂此不疲地向身邊好友、老師、同學安利校內網,無數“校園大使”不拿一分錢,自愿承擔起推廣宣傳的任務,幫校內網占領市場份額,頗有一種80萬輛小推車打贏淮海戰役的感覺。

2008年,“校內網”更是達到了巔峰,全國數千所高校入駐,不僅在校學生,學生組織、校園官方媒體等高校相關的組織或個人,都在校內網開通了賬號和公共主頁。

在那一年,全國的情緒被一件接一件的社會大事調動起來,南方雨雪災害、汶川大地震、BJ奧運會、神舟七號、***上任、經濟危機,都少不了校內網上大學生群體的輿論參與。

校內網真正地把一個代際群體聚集起來,自身也有了清晰的定位和獨特的文化氛圍,整個校內網洋溢著青春、理想的氣息。每當公共事件發生時,校內網便成為互聯網世界青年人的發聲陣地。小到學校,大到國家,中國知識青年的話語更多地被外界聽到,變得擲地有聲起來,校內網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正式成為青年最主要的表達窗口。

如果按這樣的模式走下去,校內網可能就像后世的二次元聚集的B站、文青根據地豆瓣、直男主場虎撲一樣,成為大學生群體粘性最高的社區,一批批大學生來了又走,把最美好的青春回憶留在這里,像當年的很多人“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第一件事就是注冊校內網”一樣,不斷有新用戶加入,并維持一個較高的活躍度。

但是到2009年,一切都變了,校內網改名人人網,新的名稱暗示著新的野心,雖然現有的幾千萬大學生用戶為網站帶來了不少收入,但大學生就那么多,想要達到上億的用戶量,必須推廣到其他人群中去。

一個屬于中國SNS的巔峰時代也隨之到來,這塊肥肉引來了江湖里最兇悍的一頭猛虎,背靠坐擁幾億用戶的騰訊帝國,QQ校友跳出來與人人網搶食,周圍環伺著開心網、朋友網、Qzone,而更大的敵人還隱藏在角落里,等待發動致命一擊。

改名后的人人網雖然沒有搶占SNS頭把交椅,但也在穩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新注冊的用戶越來越多,成功跳出了大學生的圈子,形成了熱鬧的社交氛圍,但屬于校內網的那種氣質也逐漸被沖淡了一些,此時的人人網越來越像中國的Facebook了,可還沒等人人網成長為Facebook,互聯網的潮水又再次涌動起來。

2009年9月,新浪微博悄然上線,2001年微信橫空出世,盡管2011年,人人網在美國上市,迎了它最高光的時刻,但為了增加公司營收,大量嵌入的廣告和游戲內容洗去了人人網的社交底色,大大降低了用戶的粘性,開啟了人人網的衰落之路。

但是此時正式接管人人網運作的陳一舟卻并沒有嗅到危險,仍沉浸在美國上市的輝煌中無法自拔,推出的政策進一步向商業妥協,各種急功近利政策的出臺,短時間內吸引住了曾經活躍在天涯貼吧等地的段子手們,他們仿佛嗅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爭先恐后的入駐人人網,一時間內容充盈,可這些內容完全跟大學生的生活脫節,至此人人網再也沒能成功推出過任何一位校內紅人,人人網正一步步將它的核心用戶推離平臺。

從2012年開始,學生用戶們突然有一種感覺,周圍人仿佛在一夜之間迅速撤離人人網,公共話題討論去微博,私人生活展示去微信,人人網剛迎來自己的巔峰,轉身馬上就墜入了懸崖。

后世提起人人網,不少人還是會起那個響亮的頭銜“中國社交網絡鼻祖”,只是,很多曾經的用戶會評論陳一舟的策略:“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的典型。”

2012的手游,2014年的互聯網金,2016年的直播,2017年的二手車,2018年的區塊鏈,人人網為了扭虧止損,以一年上馬一個新項目的速度改弦更張,說好聽點是緊跟時代步伐,說難聽點就是什么火做什么,隨波逐流追風口,追到最后連自身的定位都丟了,也就不奇怪用戶會拋棄平臺了。

最終這個大有可為的社交網站落了個2018年以2000萬美元的現金加4000萬美元的股票的價格被出售的結局。

就像后世諾基亞的總裁接受采訪時說的我們沒做錯任何事,但我們就是敗了,不管多么偉大的公司,落后于時代,就注定不會有好結果。

不過現在朱子堯來了,他清楚往那個方向走,是引領時代的風口在PC時代,人人網在中國發展到facebook在美國的程度是不成問題的,而到了互聯網時代,再通過張小龍的手,推出微信,銜接緊密,不給任何對方以可乘之機。

接下來的二天里,朱子堯在張小龍的陪同下夜游珠江,爬白云山游中山陵,逛越秀公園和天河批發市場,兩人一路玩一路深入交流,朱子堯仗著腦海中未來十多年的記憶,將糅合了校內網,微博,B站,豆瓣等后世不同網站所采取的各種不同的發展策略和經驗分享給張小龍,徹徹底底將這個天才折服。

讓他從內心深處認同朱子堯為人人網設定的發展路線,總結吸收前人,競爭對手,后來者的優勢,兼容并蓄,不忘初心堅定決心做社交,不為任何風口而動搖,不向商業利益妥協的發展之路。

作者努力碼字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镶黄旗| 盐边县| 阜城县| 峨山| 改则县| 乌什县| 温泉县| 通许县| 应城市| 青岛市| 永春县| 曲沃县| 汝南县| 开鲁县| 永泰县| 疏附县| 平顺县| 奉新县| 唐山市| 修文县| 台湾省| 兖州市| 华池县| 香河县| 临邑县| 琼海市| 布尔津县| 唐海县| 邢台县| 琼结县| 东城区| 石河子市| 长治市| 和政县| 灵台县| 东兰县| 巴塘县| 丹巴县| 德安县| 明溪县| 大埔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