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1章 人才濟濟

孔融劍拔出一半,又縮了回去,張易眼睛好,早看清了。

劍是銅劍,被護理的很好,可上面的銘文被磨了很多,因此孔融舍不得經常拔劍。

張易立刻笑著說:“文舉佩劍已經幾百年了,依然閃閃發亮,確實是寶劍,如果是我,連背著都不舍得。”

“看看,天和才是識貨的,汝不懂就不要亂說。”孔融把劍又背好,然后用鄙視的眼神,瞥了陳琳一眼。

帶兩人到鎮北將軍府住下,張易問兩人:“是留在將軍府里任參贊,還是去揚州為官,張竑和張昭在會稽交接,早點去找張竑,也能分到好位置。”

“在吳郡給我一縣令足也。”孔融還是要到地方。

“政事煩心,我還是跟著天和,做個文書就行。”陳琳卻想留在軍中,跟著張易。

歷史上,孔融是北海太守,曾經也是反董卓的聯軍之一,也算割據一方的人物。

陳琳是何進的主薄,后來又去當袁紹的幕僚,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文》,罵了曹操祖宗三代,最后被曹操抓了后,因為愛惜他的文采,曹操才沒追究,收他當了幕僚。

張易見孔融愿為吳郡一縣令,知道他是謙虛,因為他是千石,當縣令不僅屈才,還降級別了,這當然不可以,因此說:“文舉就當吳郡太守吧,震澤島嶼眾多,由九宗二十八姓控制,文舉到任后,找他們談談招安的事情,我們先禮后兵,能共謀發展最好。”

孔融抬手鼓掌笑著說:“揚州一統,當然不能再允許他們無法無天,天和一句先禮后兵,我就可以恩威并用了。”

陳琳級別稍低低,在洛京時就是六百石,將軍府文書才兩百石,是最低級辦事人員,陳琳同樣是謙虛。

張易又對陳琳說:“鎮北將軍府剛剛組建,孔璋可為將軍府主薄,替我把府中瑣事管起來。”

鎮北將軍是超品,主薄就是將軍秘書或者助理,算是比千石官員,陳琳是張易知根知底的老朋友,還是傳說中的大才,當然優先提拔到身邊。

陳琳立刻起身:“諾。”

隨后他就出門安排,孔融上任吳郡的一應文書大印,很快就準備齊備,飯后就派一隊鐵血營士兵,送孔融上任。

這就是大才的特點,上手很快,根本不需要指點,就知道該干什么。

送孔融至江邊,陳琳攜其手說:“雖然一江之隔,再見面也不知是何時?吳郡之事,還得小心為要,如要出兵相助,可修書前來,將軍府別的沒有,就是兵多將廣。平時也多來書信,常把佳作送與吾共賞。”

張易也對孔融說:“震澤九宗二十八姓都是打出來的豪強,平時同氣連枝,守望相助,文舉不可小視,還有馬跡島上,有大儒荀爽和蔡邕暫時落腳,文舉到任后,可去拜訪,順便替某家致歉,就說張易招待不周,萬望海涵。”

隨后半個月,陸續有縣令前來上任,都是張易給張讓的名單,從其他州調來的低級官員。

歷史上的袁紹謀士田豐和沮授現在都是小縣令,張易當然不客氣,直接讓張讓調來揚州,兩人對來揚州好像沒感覺,沒看出高興還是不高興,張易置酒招待后,都讓陳琳安排送去會稽,讓張竑安排去向。

隨后來的還有東阿縣丞程昱,三國時,是曹操的主力謀士,被張易留在鎮北將軍府聽用。相比于陳琳,程昱能力更全面,但沒有名氣,級別又太低,被張易安排他做了陳琳的副手,直接提拔到六百石。

剛來就受到重用,程昱立刻對張易宣布效忠:“謝主公賞識,卑職愿效犬馬之勞。”

最后來的是陳宮,他本來就是縣令,揚州已經沒有太守職務分給他,張易直接問他:“公臺有兩個去向,鎮北將軍府參贊,平東將軍府參贊,汝可二選一。”

“平東將軍府。”

“善,平東將軍正在豫章前線圍捕蠻人,公臺可助之。我只說一句建議,蠻人山越能歸化最好,不能歸化逐之即可。”

“陳宮領命,必不負將軍所托。”

陳宮有謀略,性格剛正,不合適跟著張易,留在身邊反而不妥。

張鍇兵法將略齊備,政治卻非起所長,本來張易準備派荀攸過去幫他的,后來因為要防守潁川黃巾,才擱置下來,現在陳宮來了,派去輔佐張鍇非常合適。

張易給張讓的名單上,還有并州五原郡五原縣丞呂布,張易最終沒有等到。呂布武勇冠絕天下,現在卻沒有多少人知道,呂布最初入仕是文職,張易設下擂臺賽時,就想招呂布前來,結果沒有音訊,這次直接由朝廷下詔征召他來揚州,應該是最好的機會,結果呂布還是沒來。

張易只能作罷,就像許褚一樣,張易機關算盡,都沒有招募到,最后曹操勾勾手指就帶走了。命中沒有緣分,確實無法強求。

張易在接待來人這些天,每一個來揚州的太學生,張易都會問一問選擇,結果無一例外都是要跟著張竑去郡縣里任職,根本不考慮留在鎮北將軍府。

張易連黃巾俘虜都往會稽撿,就是因為江東人少,洛京城幾千太學生,和上千洪都門生,都是張易垂涎的對象。結果洪都門生大多愿意跟著張易,太學生卻都跟著張竑。

張竑當會稽郡守時,就有不少太學生找他求官,現在他成了揚州主事人,又有不少人來投奔他,這些人來揚州后,至少都是縣令。

太學教的是經史之術,本來就替大漢培養后備官員,既然太學生肯來揚州,不給他們官做肯定不行,還得提拔任用才行,因為不僅張易在搶人,劉焉,劉虞,劉繇,劉岱都在搶人,劉焉去益州時,基本上把幽州的官吏都帶走了,還從太學里拐走不少。

劉虞,劉虞和劉岱都是清貴,一下子成了州牧,手里有大批空位子需要人手填補,郡守縣令可以用私人,前提是要有品級的官員才行,不是隨便就能指派的,他們自己沒合適人選,只能從太學和光祿勛中尋找,他們是漢室宗親,光祿勛中的劉氏散官,大多被他們帶走了,直接任命為太守和縣令。

原本那些位置都是宦官子弟和鴻都門學的人擔任的,因為太平道起事,這些人大多數從任上直接逃走,朝廷不殺他們是因為宦官怕被牽連,他們還想繼續當官,根本不可能。

也因為他們不堪大用,宦官這次不敢再舉薦鴻都門生為官,把地方交給漢室宗親后,當然就由州牧自己去找人,最終劉虞這幫漢室宗親找的除了漢室宗親,還是太學生,只要愿意跟他們走的,都被他們帶走,因為劉虞名氣最響,去的還是幽州邊關,隨時有立功的機會,跟他去的太學生最多。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太學生沉積二十幾年后,再次變得金貴,洪都門生因為漢室宗親看不上他們,宦官也不再推薦,就變得尷尬了,好在張易不忌葷腥,來者不拒。

只要肯來揚州,一律都提拔使用,反正鎮東將軍有開府之權,里面參贊軍務的職位很多,鎮北將軍品級比州牧府還高,可以無限塞人,至于這些人不懂軍務的問題,張易根本不管,因為他分派給這些洪都門生的活,也和軍務無關,都是建設金陵的任務。

對張易來說,建設金陵才是目前的主要工作,張易有錢,卻不會拿出來建設金陵,再說,他那點錢也遠遠不夠金陵城建設。

他在這一窮二白情況下,還要建設金陵城,就是為了促進大漢工商產業發展,這是政治經濟學,后世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張易在馬跡島和大船島上可不僅僅是練兵,那些孩子和來游學的士子,除了學經史,還得學算術和測繪,至于張易最早帶上海島的孩子,啟蒙后,教的都是格物。

磚瓦窯,石灰窯,竹木器廠,農具廠和造船廠輪番實踐下來,現在已經訓練成既有理論,又有手藝的技術人才,金陵城就是他們大顯身手的地方。

張易是揚州牧,他在揚州辦的產業就是官營,官營產業才能規模化生產,有三萬俘虜新兵,官營產業不僅成本低,產量也不是小作坊能比的。

當兩萬新兵開拔到金陵,轉變為工程人員后,各種官營工廠就像雨后春筍一樣,接二連三冒出來。

“官營的這些工廠,技術含量并不高,即將到來的世族,豪強和商家,不僅要建家族住宅,還會經營各種產業,你是工商從事,任務就是引導他們,管理他們,幫助他們把產業做大做強,他們買的東西多了,做的東西多了,賣的東西多了,荀彧這個稅務從事收到的稅就多。”

張易這些年一直出征,海島上讀書的年輕人,人在讀書,名單卻在張易大軍的幕僚隊伍里,像荀攸戲志才這些年齡大的,積功下來,品級早就夠縣令了,張昭從平東軍開始,就一直有功勞,才能直接被任命為會稽太守。

糜竺和荀彧都是張易學生,雖然歲數不大,卻早就能獨當一面,歲數原因,張易并沒有給他們報軍功,沒辦法當縣令,卻可以做鎮北將軍府從事,雖然品軼不高,張易給他們的權力卻很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东| 冕宁县| 普宁市| 新邵县| 醴陵市| 乌兰察布市| 滦平县| 武鸣县| 乌恰县| 南岸区| 建湖县| 宝坻区| 隆子县| 栾川县| 革吉县| 宝清县| 修水县| 崇州市| 宣威市| 兴文县| 夏津县| 中方县| 宜黄县| 望江县| 天镇县| 朝阳市| 沧源| 大厂| 二连浩特市| 新绛县| 志丹县| 县级市| 伊川县| 邢台市| 德保县| 双辽市| 盐亭县| 盐山县| 广元市| 即墨市| 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