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文化治理現代化研究
- 祁述裕
- 1942字
- 2019-10-18 17:01:27
導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戰略任務,也是迫切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課題。
本研究旨在從國家層面探討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框架和實施路徑,對推進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可資借鑒的思路。需要說明的是,在國家文化治理中,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輔相成。文化治理體系核心是文化制度建設。文化制度更帶有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本項目研究側重文化治理體系現代化研究,同時兼顧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
本書共分十一章,每章從不同角度探討國家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問題。
第一章現代文化治理體系建構。本章以治理理論為理論支撐,論述了文化治理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內涵,分析了我國文化管理體制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深化文化管理改革、創新管理體制機制的思路,并對完善文化治理的路徑進行了總體分析。
第二章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本章論述了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是推進文化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關鍵,認為當前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應重點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正確認識文化安全,激發文化創造活力;落實“放管服”精神,激發文化市場主體活力;健全文化領域法律制度,堅持依法管理文化;創新文藝管理理念和機制,促進文藝繁榮。
第三章深化文化財稅體制改革。本章梳理了我國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投資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要正確定位文化產業中的政府投資行為,建立政府投資決策跟蹤反饋機制與責任追究運行機制。同時探討了深化文化財稅投資體制改革,優化資源配置的思路。
第四章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本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化領域從計劃配置文化資源到以市場為主配置文化資源的轉變過程。認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繁榮發展與繁榮文化市場相輔相成。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必須最大限度發揮市場配置文化資源的積極作用,激發文化創造活力。同時要重視解決市場失靈問題,保障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第五章放寬市場準入,提高文化服務業開放水平。本章重點探討應如何認識文化領域的對外開放與文化安全的關系,在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中應該不應該實行“文化例外”,放寬文化市場準入,擴大文化開放的具體思路等重大問題。
第六章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本章梳理了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的提出和建設歷程。認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正確處理基本與非基本、共性與差異性、管理與治理、政府與市場、中央與地方、事業與產業、網點與網絡、建設與管理、發展與改革的關系。
第七章創新文化生產經營機制,激發國有文化企業活力。本章梳理了改革開放以來,國有文化單位的改革歷程。認為建設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需要傳播方式創新、傳播理念創新與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打破地域藩籬、行業界限,整合國有文化資源;消除行業壟斷,鼓勵公平競爭,既鼓勵國有文化企業做大做強,也鼓勵民營文化企業做大做強。
第八章推進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建設。本章梳理了目前公共文化機構法人治理結構的四種模式,提出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的基本前提是明確相關方權責關系,完善的配套政策是法人治理機制順利運行的關鍵。認為,法人治理結構建設為社會力量參與公益服務創造了條件。強調要正確處理黨的領導與理事會在權責劃分、運作機制等方面的問題。
第九章推動文化非營利組織參與國家文化治理。本章認為,協合式文化治理是塑造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新模式,提出應加強制度供給,營造利于文化非營利組織培育發展的環境,提出應通過主體重塑,重構文化非營利組織類型劃分,加強文化非營利組織的事中事后監管,強調應重視社區文化非營利組織的治理功能。
第十章完善文化政策法規。本章梳理了“十二五”時期文化政策法規體系狀況,論述了“十二五”時期我國文化政策法規制定和實施的成績及不足,對“十三五”時期完善文化政策體系和文化法規體系提出了建議,同時對加強依法行政,強化法律實施提出了思路。
第十一章文化安全的法律治理。本章論述了我國文化安全治理所面臨的體制機制瓶頸,分析了文化安全的內涵,強調加強法治建設是文化安全治理的根本途徑,梳理了我國文化安全法治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文化安全法律治理的思路。
本研究成果建立了國家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分析框架,即以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為指導,以治理理論為理論基礎,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創新文化管理體制機制為基本框架,涵蓋文化建設的重大問題和重要領域,在學術界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念、內涵、主要任務等,為文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提供了清晰、明確的思路,為學術界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有價值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