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修訂本)
- 朱英
- 552字
- 2019-11-19 14:57:38
內容摘要
在清末至民初的重要轉型時期,近代中國的“社會”與“國家”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變化,而且相互之間一度建立了某種新型互動關系,對近代中國從傳統(tǒng)向現代的演變產生了不容忽視的深刻影響。本書即以商會這一新式商人社團為主要考察對象,從一個側面透視近代中國社會與國家的發(fā)展變化及其新型互動關系的具體影響。在清末誕生的商會雖仍在某些方面保留了傳統(tǒng)色彩,但其契約性自治規(guī)則、近代民主原則,以及相對獨立之經濟職能、“司法”職能、政治活動、報刊輿論工具等,明顯反映出不同于傳統(tǒng)舊式商人組織的近代特征,集中體現了近代中國民間社會的新發(fā)展;而商會之所以能夠誕生并具備這些自治權利,又與清末民初國家推行的改革舉措,尤其是對民間社團的大力扶植與支持密不可分,從中也不難看出這一時期“國家”的重要改變與影響。“國家”與“社會”的良性互動,使得在民族危機不斷加深的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獲得初步發(fā)展,政治改良也提上議事日程,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出現了民間社會發(fā)展的“黃金時代”,甚至依稀可見近代市民社會的雛形。但令人不無遺憾的是,這種良性互動關系未能得以長期維持,加之社會自身存在種種難以克服的缺陷,導致近代中國始終無法孕育出成熟的市民社會,也無從根本改變一以貫之的強國家弱社會的結構性特征,更難以使近代中國走上獨立富強的發(fā)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