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656字
- 2019-09-21 11:52:46
57.楊溥手教有疑

【原文】
予嘉祐中客宣州寧國縣①,縣人有方玙者,其高祖方虔為楊行密守將,總兵戍寧國,以備兩浙。虔后為吳人所擒,其子從訓代守寧國,故子孫至今為寧國人。玙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手教數十紙,紙札皆精善。教稱“委曲”②,書押處稱“使”,或稱“吳王”。內一紙報方虔云:“錢镠此月內已亡歿。”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按《五代史》,錢镠以后唐長興三年卒,楊溥天成二年已僭即偽位,豈得長興三年尚稱“吳王”?溥手教所指揮事甚詳,翰墨、印記極有次序,悉是當時親跡。今按,天成五年歲庚寅,長興三年歲壬辰,計差五年。溥手教予得其四紙,至今家藏。
【注釋】
①客:客居。
②委曲:唐朝時期,長官給下屬的手諭中,一般都是以“委曲”作為結束語的。
【譯文】
嘉祐年間我客居在宣州寧國縣,縣里有一個叫方玙的人,他的高祖方虔為楊行密的守將,帶兵駐守寧國縣,以防備兩浙地區的吳越國。后來方虔被吳人擒獲,他的兒子方從訓代他駐守寧國縣,所以至今其后世子孫都為寧國縣人。方玙還有楊溥與方虔、方從訓親筆所寫的幾十封指示信,紙札都非常精美。手教稱為“委曲”書,簽名的地方稱為“使”,或者是稱為“吳王”。其中有一封是通報方虔說:“錢镠此月內已亡歿”。紙尾書“正月二十九日”。根據《五代史》,錢镠在后唐長興三年去世,楊溥天成二年就已經自稱為帝,怎么還會在長興三年稱為“吳王”?楊溥手教中所寫的事情都非常詳盡,字跡和印記都極其有次序,全部都是當時的親筆。而今考察,天成五年為丁亥年,長興三年是壬辰年,中間相差五年。楊溥的手教,我曾經得到了四封,至今仍收藏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