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656字
- 2019-09-21 11:52:42
35.鈞石之石

【原文】
鈞石之石,五權之名①,石重百二十斤。后人以一斛為一石②,自漢已如此,“飲酒一石不亂”是也。挽蹶弓弩③,古人以鈞石率之。今人乃以粳米一斛之重為一石。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為法,乃漢秤三百四十一斤也。今之武卒蹶弩,有及九石者,計其力乃古之二十五石,比魏之武卒④,人當二人有馀;弓有挽三石者,乃古之三十四鈞,比顏高之弓⑤,人當五人有馀。此皆近歲教養所成。以至擊刺馳射,皆盡夷夏之術;器仗鎧胄,極今古之工巧。武備之盛,前世未有其比。
【注釋】
①五權:五種重量單位,銖、兩、斤、鈞、石。
②斛(hú):古時候的量器。
③挽蹶弓弩:拉弓、踏弩。
④魏之武卒:戰國時期,魏國經過特殊訓練的勇士。
⑤顏高:春秋時期的魯國武士。
【譯文】
“鈞石”的“石”,是五種重量單位的名稱之一,一石有一百二十斤。后世人將一斛看作一石,自漢朝時期就已經這樣了,“飲酒一石不亂”便是用“一斛”當作“一石”的例子。拉弓踏弩的力量大小,古時候的人都是以鈞石來計算的。而現在的人則將一斛粳米的重量看作是一石。而一石,便是以九十二斤半為標準,也就是漢秤的三百四十一斤。而今的武士拉弓踏弩,有達到九石的,計算他的力量也就是古時候的二十五石,和魏國的勇士相比,一個人要抵兩個勇士還要多;拉弓有三石力量的,相當于古時候的三十四鈞,和顏高拉弓的力量相比,一個人抵五個還要有余。這些都是因為近年軍事訓練的結果。以至于將士們的擊、刺、馳、射等,都掌握了四夷和中原的所有技術;他們的兵器和鎧甲,也都窮盡古今工匠的技藝。如今武備的強盛,前代中是沒有能夠與之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