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溪筆談全鑒(典藏誦讀版)
- 沈括
- 467字
- 2019-09-21 11:52:39
18.四處藏書

【原文】
前世藏書,分隸數處①,蓋防水火散亡也。今三館、秘閣②,凡四處藏書,然同在崇文院③。其間官書,多為人盜竊,士大夫家往往得之。嘉祐中,置編校官八員,雜讎四館書④。給吏百人,悉以黃紙為大冊寫之。自此私家不敢輒藏。校讎累年,僅能終昭文一館之書而罷。

【注釋】
①分隸:分別隸屬。
②秘閣:收藏珍貴書籍的地方。
③崇文院:官署名。三國時期,魏明帝設置崇文觀,唐朝時期設置崇文館,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重新選址修建,并命名為崇文院。
④雜讎(chóu)四館書:史館、昭文館、集賢院、秘閣的書籍相互校對。讎,校對。
【譯文】
前代藏書,分別隸屬好幾個地方,是為了防止因水災、火災而全部散亡的危險。而今三館、秘閣,凡是藏書的地方有四處,然而全部都設置在崇文院中。其中的國家圖書,大多被人盜走,而士大夫之家卻往往能夠得到。嘉祐年間,朝廷設置了八位編校人員,負責四館書籍的相互校對工作。并給他們配了一百位負責抄寫的官吏,都用黃紙所裝訂成的大冊書本抄寫。自此個人便不敢擅自珍藏了。這種校對方式持續了好幾年,最終僅僅完成昭文館的藏書校對工作后便停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