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教材一本通2:刑法
- 周湘漪編著
- 3634字
- 2025-05-15 17:55:26
第1講 犯罪構成概述
重點知識
基本犯罪構成和修正犯罪構成
一、概念
犯罪構成是刑法規定的,成立犯罪所必備的一切客觀要件和主觀要件的總和。它具有三個基本特征:
1.法定性。構成要件是刑法規定的,而非單純的理論概念。盡管我國刑事法律條文中沒有出現“構成要件”這一術語,但是刑法確實規定了構成犯罪必須具備的構成要件,構成要件具有法定性。
2.主客觀統一性。犯罪構成是由一系列主客觀要件所組成的,每個犯罪都必須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要件:(1)犯罪客體;(2)犯罪客觀要件;(3)犯罪主體;(4)犯罪主觀要件。
3.重要性。犯罪構成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認定犯罪的唯一法律標準。任何行為,只有符合犯罪構成的,才成立犯罪,否則就不成立犯罪。
二、構成要件的分類
對犯罪構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不同的分類。
1.基本的構成要件與修正的構成要件。基本的構成要件是指分則條文就單獨的既遂犯所規定的構成要件;修正的構成要件是指總則性條文以基本的構成要件為基礎并對之加以修正。如《刑法》第232條規定了故意殺人罪,其基本構成要件是一人所實施的造成死亡結果的故意殺人行為,如果他人僅僅實施教唆、幫助等共犯行為(非實行行為),或者犯罪出現了預備、中止、未遂這些未完成形態,顯然無法直接依據分則條文對行為人進行處理,必須根據總則有關共同犯罪、未完成罪的有關規定對相關的分則條文(基本構成要件)進行修正,才能對行為人進行處罰。這種根據總則規定對分則所規定的基本構成要件進行的修正就屬于修正的構成要件。
2.完結的構成要件與待補充的構成要件。完結的構成要件,也稱關閉的構成要件,是指刑法完整地規定了所有的構成要件;待補充的構成要件,也稱開放的構成要件,是指刑法僅規定了部分要件,其他要件需要司法機關適用時進行補充。這兩種構成要件的區分意義在于:對于前者,司法機關必須嚴格依法適用,不得附加或減少要件;對于后者,司法機關則應該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補充構成要件,《刑法》第114條、第115條第1款所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危險方法就屬于開放的構成要件。
3.單一的犯罪構成與復雜的犯罪構成。單一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定的各個要件均屬單一的犯罪構成,即刑法規定的犯罪構成中只含單一客體、單一行為、單一主體、單一罪過形式。復雜的犯罪構成是指刑法規定的要件內容可供選擇或互有重疊的犯罪構成。主要表現為兩類情況:一類是刑法規定了兩種以上的行為、對象、主體等,只要具體事實符合其中之一,便成立犯罪;另一類是刑法規定了兩種以上的客體、行為等,具體事實同時符合刑法規定時,才成立犯罪。[1]
三、犯罪構成要件和構成要素
犯罪構成是由主觀方面、主體、客觀方面和客體四個要件構成,同樣每個要件都是由不同要素所組成,組成要件的要素就屬于犯罪構成要素。這些要素有的是必要要素,有的是選擇要素。比如行為和結果都屬于客觀方面的構成要素,但前者是任何犯罪都必備的要素,而后者則是選擇要素,有些犯罪并不需要結果要素。犯罪構成要素有如下主要分類:
1.主觀要素與客觀要素
主觀要素如故意、過失、目的等;客觀要素如行為、行為對象、結果等。顯然主體的身份也是客觀要素。
2.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與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
兩者區別的關鍵在于是否需要司法工作人員進行價值判斷,前者需要價值判斷,而后者無需價值判斷。如《刑法》第237條規定的強制猥褻、侮辱罪中的“侮辱”、“猥褻”,第301條規定的聚眾淫亂罪中的“淫亂活動”,第364條規定的傳播淫穢物品罪中的“淫穢物品”都屬于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刑法》第232條規定的故意殺人罪中的“人”,第240條規定的拐賣婦女罪中的“婦女”則是無需價值判斷的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
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與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的區別意義在于:第一,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較之描述性構成要件要素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這不能認為與罪刑法定原則相沖突。罪刑法定原則所要求的明確性是相對的,不可能完全排斥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第二,規范性構成要件要素需要根據社會一般人的價值觀念進行判斷,也即“行為人所屬的外行人的平行判斷”。因此,如果某人販賣性交圖片時,即使他本人不認為是淫穢物品,但一般人會認為此圖片為淫穢物品,則可以認為他具有傳播淫穢物品的故意。
3.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與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兩者的區別在于法條是否有成文的記載。比如搶劫罪要以“非法占有”為必要,但此要素法條上并非明示,所以這是不成文的構成要件要素。
附:三階層的犯罪構成理論
大陸法系通行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三層次的遞進式理論,即犯罪是符合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有責性的行為。根據這種理論,犯罪行為的成立必須經過三個環節的篩查。
首先,行為是否符合刑法分則所規定的構成要件,具備構成要件的該當性。比如《刑法》第236條規定的強奸罪,其構成要件是采取暴力、脅迫或其他手段,違背婦女意志所實施的奸淫行為。如果行為人對男性實施性侵犯,就不具備強奸罪的構成要件該當性,不構成強奸罪,無需再進行違法性和有責任的考察。
其次,如果行為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就需要進行違法性的評價。構成要件該當性具有一定的推定動能,只要行為符合構成要件,原則上就可推定違法。因此違法性層次的判斷,主要是一種消極判斷,即看是否存在違法阻卻事由,如正當防衛、緊急避險等,從而導致符合構成要件的行為由于缺乏違法性,而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再次,如果行為具備違法性(即不存在違法阻卻事由),那么就要進行第三個層次,即有責性的判斷,看行為人在主觀上對于符合構成要件該當性,具備違法性的客觀事實,是否應當承擔責任。顯然,前兩階段是客觀評價,而這個階段則是主觀評價,考察的是行為人在主觀上的犯罪成立條件。有責性包括以下要素:(1)責任能力,凡是具有認識能力和控制能力的人,就認為具有責任能力。(2)故意責任,作為責任要素的故意是指在認識構成要件事實的基礎上,具有違法性意識以及產生這種意識的可能性。(3)過失責任,作為責任要素過失是指違反主觀注意義務而具有譴責可能性。(4)期待可能性,是指在行為當時的具體情況下,期待行為人做出合法行為的可能性。
我國傳統的犯罪構成理論是一種平行式的結構,它由犯罪主體、犯罪主觀方面、犯罪客體、犯罪客觀方面四個要件構成。對于考試而言,兩種犯罪構成理論都沒有太大區別,無非只是分析模式的不同,考生對此不用過于糾纏。在考試中,筆者認為只要注意三點其可。
其一,關于正當防衛范圍。
面臨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攻擊能夠進行正當防衛,這一直存在爭議,按照傳統的構成要件理論,很難得出確切結論。但按照三層次遞進式結構,這個問題迎刃而解,精神病人和未成年人的攻擊行為具備構成要件該當性,也有違法性,只是缺乏有責性,既然是違法行為,當然可以對之進行正當防衛。
其二,關于共同犯罪問題。
13歲的人與17歲的人共同實施強奸行為,按照傳統的構成要件理論,兩人不構成共同犯罪,故17歲的人只構成基本型的強奸,而不屬于輪奸。但是按照三層次遞進式結構,“違法是連帶的,責任是個別的”,只要在構成要件該當性和違法性上有共同故意和共同行為,就可認定為共同犯罪,故兩人仍成立共同犯罪(輪奸),只是13歲的人由于沒有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而已。
特別要說明的是,很多人往往認為三層次理論導致只要有共同行為,無需共同故意,就可成立共同犯罪,這是完全錯誤的。因為在構成要件該當性中其實也是要考慮故意的,只是這種故意是一種一般化的判斷,某人預謀殺人,在構成要件該當性上當然是“故意”殺人,上述強奸案件,兩人在構成要件該當上也是“故意”實施強奸(否則就不構成犯罪,因為強奸只能由故意構成)。而有責性中的故意是一種個別化的判斷,它要分析行為人的個人特殊屬性。
其三,犯罪客體的去留。
在三層次理論中,表面上沒有了犯罪客體,但它其實為法益的概念所吸收,變成了一個解釋要素。在構成要件該當性、違法性方面都要考慮是否侵害法益,如果沒有侵害法益,就不可能構成犯罪,法益起的功能與犯罪客體沒有任何區別。
總之,考生不用糾纏于兩種犯罪構成理論的區別,在考試中,兩者的區別就如同盛菜的盤子一般,傳統理論是用四個盤子來盛菜,而三層次理論是用三個盤子來盛菜。何況,最近幾點的試題,對于爭議知識,一般采取開放性試題考查方法,允許多種觀點并存。
真題舉例[2]
嚴重精神病患者乙正在對多名兒童實施重大暴力侵害,甲明知乙是嚴重精神病患者,仍使用暴力制止了乙的侵害行為,雖然造成乙重傷,但保護了多名兒童的生命。
觀點:
①正當防衛針對的“不法侵害”不以侵害者具有責任能力為前提
②正當防衛針對的“不法侵害”以侵害者具有責任能力為前提
③正當防衛針對的“不法侵害”不以防衛人是否明知侵害者具有責任能力為前提
④正當防衛針對的“不法侵害”以防衛人明知侵害者具有責任能力為前提
結論:
a.甲成立正當防衛
b.甲不成立正當防衛
就上述案情,觀點與結論對應錯誤的是下列哪些選項?[2014年卷二第52題]
A.觀點①②與a結論對應;觀點③④與b結論對應
B.觀點①③與a結論對應;觀點②④與b結論對應
C.觀點②③與a結論對應;觀點①④與b結論對應
D.觀點①④與a結論對應;觀點②③與b結論對應
- 國家司法考試試題選編(2002—2017)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國際法·司法制度與法律職業道德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3:刑法
- 2019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便攜本(第一卷):憲法·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與社會保障法·國際法·國際私法·國際經濟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18國家法律職業資格考試輔導用書配套真題詳解(第三卷):民法·商法·民事訴訟法與仲裁制度
-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民法(第九版)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最后沖刺全真模擬測試(六套卷)
- 2020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下卷)(雙色應試版)
- 2018年法律碩士聯考預測6套卷
- 試卷三突破100分(2016年百分百表考前沖刺系列)
- 2021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3:刑法
- 2024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分類法規隨身查2:經濟法·環境資源法·勞動社保法
- 2012新增法律法規重點解讀與配套測試:B冊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法律法規匯編指導性案例書8: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2023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主觀題小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