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才是清朝4:雍正王朝
- 鹿鼎公子
- 2655字
- 2019-10-11 17:38:08
雍正坐山觀虎斗
年羹堯和隆科多是雍正最重視的兩個心腹重臣,兩人在雍正繼位和鞏固皇位的過程中起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可以這樣說,沒有年、隆二人,雍正坐不上皇位,至少坐不穩(wěn)皇位。
對年羹堯,雍正寵信至極,繼位后,授予他一等公爵號,加封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世職,賜給年的兒子年富雙眼孔雀翎、四團龍補服,還將年羹堯的妹妹由側(cè)福晉晉升到敦肅皇貴妃。在平定青海叛亂前,雍正為了籠絡(luò)年羹堯,下令:“西北軍務(wù),交給年羹堯全權(quán)處理,調(diào)兵遣將、動用糧草、邊防等事務(wù)一切按照年羹堯的意思辦……”
雍正還命令四川提督岳鐘琪:“西北防務(wù),都由年羹堯全權(quán)調(diào)度。”
雍正不僅讓年羹堯掌管西北地區(qū)的軍權(quán),還讓他參與政事,有問題都會咨詢年羹堯,以示對他的尊重。
為了讓年羹堯死心塌地,雍正還對他的家屬關(guān)照入微,經(jīng)常把其家屬的情況告訴年羹堯,以示對其家人的關(guān)心。有一次,雍正讓人從北京快馬飛奔西安,用了六天的時間,僅僅是為了給年羹堯送去新鮮的荔枝。年羹堯平定西北后,位高權(quán)重,儼然是沒有封王的西北王。
在平定青海叛亂后,雍正竟然稱年羹堯為自己的“恩人”;他發(fā)諭旨給年羹堯:“朕實在不知道如何去疼你,用詞語來描述你的功勞太無力。西北危險之際,朕心煩意亂,你給朕的奏折總是安慰朕,不想朕有任何的煩擾,其中的情感朕豈能不知。你是如此體諒朕,朕全都感知到了。每每向怡親王談到你,朕總是難以忍住淚水。朕有你這樣的臣子,實在是一種幸運啊!”
在封賞方面,雍正對年羹堯毫不吝惜,查抄蘇州織造李煦的家產(chǎn)后,將李煦的所有房屋都賞給了年羹堯,仆人也是任由年挑選。
雍正還在大臣面前夸獎年羹堯,他說:“像年羹堯這種為國出力的人,是國家的棟梁,不但朕依靠他嘉獎他,朕的子孫和臣民們也該對他尊敬仰賴,如果有一點點的負心,就不是朕的后代。如果臣民對年羹堯有一點點的不敬,就不是朕的子民。”
年羹堯雖然遠在邊陲,對于朝政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雍正的姿態(tài)可以理解為穩(wěn)住年羹堯,擔心他思想不穩(wěn)定。雍正經(jīng)常讓年羹堯上密折議政,年羹堯和雍正有的往來書信至今還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
雍正在懲辦允禟后,就把允禟交給年羹堯看管,后來雍正還問他關(guān)于允禟的情況。年羹堯也算是個厚道人,他實話實說:“允禟頗知道收斂。”這樣的回答顯然是讓雍正無法滿意的,雍正告訴他,允禟和允禩是不可能改變的,你一定要小心提防。
在用人和決策方面,雍正也常常和年羹堯商量,經(jīng)常以年羹堯的意見決定人員的去留。雍正曾聽到人們議論京口將軍何天培,由于眾說紛紜,雍正不知道何天培到底是什么樣的人,便問年羹堯。葛繼孔是江蘇按察使,年羹堯參了他一本,立刻被雍正降職。趙之垣是代理直隸巡撫,年羹堯說這個人是紈绔子弟,雍正聽了,立刻將此人撤職。雍正準備讓宋可進擔任江西南贛總兵,年羹堯說這個人不可用,黃起憲適合這個位子,雍正馬上采納了他的建議……
年羹堯受到雍正這般器重,難免會有驕矜之氣。
雍正元年(1723年)春天,年羹堯進京,路過陜西,發(fā)現(xiàn)該地歉收,仍讓巡撫征收錢糧,巡撫沒有照辦。年羹堯?qū)⒋耸赂嬖V雍正,雍正將巡撫撤職,等于肯定了年羹堯越境管事的權(quán)力。年羹堯可能沒意識到他的舉動觸犯了帝王的忌諱,雖然雍正不僅沒批評他,還按他的意思辦事。
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年羹堯回京。雍正讓禮部制定迎接年羹堯的禮儀,結(jié)果一個侍郎因為擬定得不夠妥當,被降一級。年羹堯進京時,王公以下的大臣都要跪地迎接;坐在高頭大馬上的年羹堯?qū)ξ奈浒俟偕踔翍械每匆谎邸r滖嫒绱耍逊蟮湣δ切﹩柡蛩耐豕蟪迹旮蛞仓皇屈c點頭,似乎這些人全不入他的法眼。
雍正對年羹堯的好已近乎肉麻的程度。物極必反,君臣關(guān)系太近往往是一種危險的征兆。
隆科多的地位也非常尊崇,雍正視之為第一功臣,封一等公,加太子太保頭銜,兼任總理事務(wù)大臣和吏部尚書。當然,隆科多和雍正的關(guān)系不及年羹堯,畢竟隆科多曾經(jīng)投靠允禩。為了表示對隆科多的尊重,雍正還尊稱其為舅舅,實際隆科多并不是雍正的舅舅。這時,隆科多是“密勿大臣”,參與國家重大事務(wù)的決策,在當時的地位相當于丞相。雍正說他是“當代第一超群拔類之稀有大臣”,同樣非常肉麻。在對待功臣方面,肉麻幾乎是雍正的一種策略,通過這種方式穩(wěn)住自己的統(tǒng)治集團,淡化內(nèi)部矛盾。
偏偏雍正的左膀右臂矛盾不斷。年羹堯看不起隆科多,在雍正面前指責隆科多能力平常,不能擔大任。隆科多則指責年羹堯性情狂傲,為人囂張,而且見風使舵,不能相信。
兩權(quán)臣互掐,對雍正來說并不是壞事,但是也不能讓他們掐得太過火,那樣會影響高層的穩(wěn)定。雍正經(jīng)常居中調(diào)停二人的矛盾,希望重臣和睦,國家昌盛。有一次,雍正在年羹堯請求年內(nèi)進京的奏折上批道:“舅舅隆科多說,有些事必須等你來了才能商量。”等于在告訴年羹堯,隆科多很尊敬你。
為了澄清年羹堯?qū)β】贫嗟恼`解,雍正還說:“舅舅隆科多,朕以前不了解他,現(xiàn)在才知道,他是先皇的忠臣、朕的功臣、國家良臣……”
為了讓年羹堯和隆科多緊密地團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雍正自作主張要把年羹堯的長子年熙過繼給隆科多當兒子。隆科多的脾氣比年羹堯要好,得知這個消息,他很高興,說自己命中注定該有第三個兒子,現(xiàn)在得到皇上的恩賜,好像是得到上天的賜予一樣。隆科多將年熙更名為得住,并表示從今以后和年羹堯團結(jié)友好,隆科多說:“如果我二人給人感覺像兩個人,那么就是有負皇上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年羹堯當然也不會不給面子。
年、隆的和好也是雍正的一種策略,要穩(wěn)定全國首先必須安內(nèi),因為要安內(nèi),雍正難免縱容年、隆兩位權(quán)臣。這兩人功蓋當時,但是也驕縱擅權(quán),不過他們的驕橫很大程度上是雍正一手培養(yǎng)起來的。
連年羹堯保舉的官員都說年羹堯“狂縱”,這事肯定不虛。戴鐸就揭發(fā)年羹堯違規(guī)讓家奴桑承鼎當官,來喜說雍正聽任隆科多等人擅權(quán),用人唯親。對于這些言論,雍正給予了嚴厲的批評,說這些人的話都是無知言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確實是無知言論,雍正的心思他們揣測不了。不久,雍正就開始收拾年羹堯和隆科多,罪名就是之前那些人提出的。
權(quán)謀大師雍正當然比誰都清楚權(quán)臣對君權(quán)的危害。年羹堯和隆科多權(quán)勢雖然煊赫,但雍正很早就給他們套上了項圈。隆科多的職位最高,但雍正不讓他當大學士,讓他與大臣有一定程度的隔絕;年羹堯盡管手握兵權(quán),雍正卻不讓他在朝中當官,兩人都受到了制約。所以,隆科多官職再高,也無法跟地方大員聯(lián)絡(luò),掌控兵權(quán);年羹堯兵權(quán)再重,也不能和朝中大臣結(jié)黨。而且,雍正不斷拔高隆科多和年羹堯的地位,故意讓這兩人處于風口浪尖,引起朝中大臣的不滿。最后,朝臣必然站在自己這邊,要求嚴懲隆科多和年羹堯。
雍正的心術(shù)實在太高明,高明得讓人感到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