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1 圖書館界主流認知

3.1.1 認知數據

當前圖書館業態正處于轉型時期,面臨著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機遇。圖書館理論界和實踐界都在積極探討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問題。毫無疑問,圖書館發展面臨的最重要的法律問題之一便是知識產權問題。知識產權管理不僅影響著圖書館的基本服務,而且影響著圖書館在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圖書館知識產權問題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不同的圖書館表現也很不相同。了解業界人士對該問題的認知狀態,對于政府決策者、圖書館管理者、研究人員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因此,為了了解業界人士對該問題的態度與看法,獲得研究與決策的第一手資料,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問等方式對我國圖書館開展了抽樣調查。調查在2008年1月至4月進行,以全國范圍的49所公益性圖書館(涵蓋大學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專業圖書館等主要類型)為樣本。對這些圖書館中不同年齡、性別、職稱、職務、學歷背景、文化程度和工作屬性的人員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的了解、利用和判斷程度,對圖書館面臨知識產權保護的問題和所采取的對策情況,特別是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的意識和接受程度等方面作抽樣調查。為了便于對比分析,我們還向部分圖書館學高等教育界人士發放了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3份,回收問卷124份,其中有效問卷116份。為使調查數據更為客觀真實和具有代表性,在自愿情況下,部分對象留下了真實姓名、聯系方式,這有助于我們掌握對象信息,為進一步研究有關我國圖書館知識產權需求課題提供了可靠的數據。

調研內容是:(1)圖書館界對目前知識產權保護的認知;(2)圖書館界對版權制度公正性的認知;(3)圖書館界關于版權法對圖書館工作影響的認知;(4)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法保護水平的認知;(5)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標準適應我國圖書情報工作實際的認知;(6)圖書館界對解決圖書館中存在的版權問題責任的認知;(7)圖書館界對版權原理的認知;(8)圖書館界對國家政策應給予圖書館特殊的豁免地位的認知;(9)圖書館界對圖書館與公共利益的認知;(10)圖書館界對網絡時代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認知。

3.1.1.1 圖書館界對知識產權法持積極態度

知識產權法是調整因知識產品而產生的各種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參見吳漢東:《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頁。,而圖書館業務活動的對象主要是知識產品,因此圖書館的發展與知識產權法緊密相關。圖書館界人士如何看待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調查發現,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基本上相當,各占35%左右,認為“知識產權法既不有助于也沒限制圖書館的發展”的人數亦占到了近30%,與前兩者數量相比差距較小(見圖3.1)。可見我國圖書館界人士在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上還存在著分歧。

圖3.1 調查對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從圖3.2可以看出,21~30歲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一樣多,31~40歲、51歲及以上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較多,41~50歲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較多。

(2)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中級職稱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較多,副高級和正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略多,二者比例比較接近(見圖3.3)。

圖3.3 不同職稱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3)不同學歷背景人員的認知。

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在各種學歷背景的人員中均存在著比較大的爭議。調查對象中,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稍多,占37.14%,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亦不少,占34.29%。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相當,各占39.47%。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不有助于也沒限制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稍多,占35.00%,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亦不少,各占32.50%(見圖3.4)。

圖3.4 不同學歷背景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注:大專、中專或高中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4)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從表3.1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調查對象關于目前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評價都莫衷一是。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略多,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略多,但持不同觀點者的比例相差都不大。

表3.1 不同專業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具體分析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評價,我們發現,最高學歷為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較多,占50%,該比例比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調查對象多了22%;最高學歷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比例較高,占44%,比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調查對象多了34%(見圖3.5)。

圖3.5 不同專業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最高學歷為其他專業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5)不同職業人員的認知。

從圖3.6可以看出,在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相當,各占37.14%。在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中,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不有助于也沒限制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相當,各占38.46%,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稍少,占23.08%。可見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在圖書館發展與知識產權法的關系的看法上要比圖書館實際工作者更為樂觀。

圖3.6 不同職業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職業為圖書館學會或其他的調查對象只有5名,不作分析。

(6)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從圖3.7可以看出,就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人群而言,在圖書館的館長或副館長中,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的人數最多,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最少。在圖書館中層管理工作者和其他業務工作者中,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了圖書館發展”的人數較多。可見圖書館館長、副館長在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的態度比較樂觀。

3.1.1.2 圖書館界主流認為知識產權制度是合理的

知識產權制度從產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各種責難,帶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知識產權制度的合理性是理論和實踐界不斷反思和論證的問題。參見李揚:《知識產權的合理性、危機及其未來模式》,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頁。圖書館界人士如何看待知識產權制度的公正性問題?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該問題。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調查對象(53.04%)認為與圖書館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版權制度是公平公正的,有16.52%的調查對象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30.44%的調查對象不能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見圖3.8)。從比例上看,圖書館界主流上認為知識產權制度是公正的,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調查對象比例還不到1/6。

圖3.8 調查對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圖3.7 不同職務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各個年齡段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21~30歲、31~40歲的調查對象比例更是超過了60%。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員中,41~50歲的調查對象比例最高。難以判斷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人員中,51歲及以上的調查對象的比例最高(見圖3.9)。

圖3.9 不同年齡段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2)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中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占到了各自總人數的50%以上,其中,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中級職稱人數占到了62.5%。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員中,副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比例最高。不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人員中,比例最高的是正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其次是中級職稱的調查對象(見圖3.10)。

圖3.10 不同職稱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3)不同學歷背景人員的認知。

調查對象中,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中都是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其中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占到了60.53%。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人員中,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的調查對象比例最高。不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人員中,比例最高的是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見圖3.11)。

圖3.11 不同學歷背景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注:大專、中專或高中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4)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表3.2的數據表明,無論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還是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中都是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其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比例比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高了16.56%。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以及不能判斷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人員中,都是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比例較高,分別比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多了8.3%和8.26%。可見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更認可版權制度的公平公正性。

表3.2 不同專業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具體分析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我們發現,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員中,最高學歷為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調查對象的比例比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比例多了28%。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調查對象選擇不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比例相當高,占到了60%(見圖3.12)。

圖3.12 不同專業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最高學歷所學專業為其他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5)不同職業人員的認知。

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和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者中均是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占各自總人數的50%以上。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和不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調查對象中,都是圖書館實際工作者的比例稍高(見圖3.13)。

圖3.13 不同職業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職業為圖書館學會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的調查對象只有5名,不作分析。

(6)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在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不同職務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人數居多。其中,認為版權制度公平公正的館長或副館長人數占其總人數的50%。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調查對象中,圖書館中層管理工作者比例最高。不確定版權制度是否公平公正的調查對象中,館長或副館長比例最高,圖書館中層管理工作者比例最低(見圖3.14)。

圖3.14 不同職務人員對版權制度公平公正性的認知

3.1.1.3 圖書館界對版權保護的主流認識正確

為了了解圖書館界人士對圖書館發展與知識產權保護之間關系的真實看法,我們設計了以下調查問題:“您更贊成哪一種觀點?A.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B.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C.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版權保護應該比圖書館發展更加重要。”調查結果見圖3.15。

圖3.15 調查對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結果顯示,選擇“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最多,占調查對象總數的77.19%。這表明,大部分圖書館界人士認識到了版權保護的重要性,意識到圖書館順利發展需要遵守相關的版權規定,這種主流認識是正確的。同時,還有18.42%的調查對象選擇“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說明圖書館界仍然有部分人員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各個年齡段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占到了各自總人數的75%或75%以上,各自比例相差不大。認同“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觀點的調查對象中,以21~30歲年齡段的比例最高,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該觀點的認同率呈下降趨勢(見圖3.16)。

圖3.16 不同年齡段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注:A.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B.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C.從我國實際情況看,版權保護應該比圖書館發展更加重要。

(2)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占到了各自總人數的75%以上,其認同“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的比例均沒有超過20%(見圖3.17)。

圖3.17 不同職稱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3)不同學歷背景人員的認知。

不同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中均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占到了各自總人數的70%以上,其中,贊成此觀點的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更是達到了80%。贊成“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的調查對象中,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比例較高,超過了1/5(見圖3.18)。

圖3.18 不同學歷背景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注:大專、中專或高中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4)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表3.3的數據表明,無論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還是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中都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其中,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贊成此觀點的比例達84.42%,比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62.16%)多了22.26%。而贊成“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的人員中,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比例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在調查對象中,與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人群相比,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人群版權保護意識更強。

表3.3 不同專業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具體分析最高學歷為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的認知,我們發現,贊成“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的人員中,最高學歷為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調查對象比例比人文社會科學專業要高。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員中,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的調查對象比例與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相當(見圖3.19)。

圖3.19 不同專業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注:作答本題的最高學歷為其他專業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5)不同職業人員的認知。

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和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者中均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占各自總人數的70%以上。但在對“圖書館代表的是公共利益,與版權保護相比,圖書館利益更重要”的認知上,圖書館實際工作者的贊成比例比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者高了近10個百分點(見圖3.20)。可見,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在處理圖書館發展和版權保護的關系時會更加關注圖書館的發展。

圖3.2 不同年齡段人員關于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影響的認知

圖3.20 不同職業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注:作答本題的職業為圖書館學會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的調查對象只有5名,不作分析。

(6)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在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不同職務的人員中均是贊成“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的人數較多,占到了各自總人數的70%以上(見圖3.21)。

圖3.21 不同職務人員對圖書館與版權保護的重要程度比較

3.1.1.4 對我國知識產權立法水平的評估

知識產權保護具有地域性特征,不同國家的立法水平存在著差異,需要與本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為了了解圖書館界人士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立法水平的看法,我們設計了兩種觀點由調查對象進行評判:觀點一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觀點二為“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調查結果如圖3.22、圖3.23所示。

圖3.22 調查對象對觀點一“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的認知

圖3.23 調查對象對觀點二“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的認知

調查發現,29.82%的調查對象贊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48.25%的調查對象持不贊成態度;57.39%的調查對象贊成“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19.13%的調查對象持不贊成態度。這表明,圖書館界比較多的調查對象不認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多數調查對象認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立法水平還不高。這種認識有利于克服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抵觸情緒,有利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1)不同學歷背景人員的認知。

圖3.24的數據顯示,隨著學歷層次的提升,贊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觀點的比例也在上升;同時贊成“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的觀點的比例在下降,不贊成此觀點的比例在上升。可見,高層次學歷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立法水平較高,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影響較大。

圖3.24 不同學歷背景人員對目前知識產權立法水平的認知

注:大專、中專或高中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2)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表3.4的數據顯示,無論是最高學歷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還是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都是不贊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的人數較多,贊成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立法水平很低的人數較多,但在比例上有差異。不贊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觀點的人員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的比例比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高了近10%,在贊成“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觀點的人員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的比例比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高了近15%。可見,從整體上看,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更加認為我國知識產權立法水平高,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影響大。

表3.4 不同專業人員對目前我國知識產權立法水平的認知

(3)不同職業人員的認知。

圖3.25的數據顯示,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和圖書情報專業教育工作者中均是不贊成“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很不利于圖書館開展工作”的人數較多,但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的比例比圖書館實際工作者高了24.1%。可見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問題的看法更為樂觀。贊成“我國目前知識產權法水平很低,還不足以打擊侵犯版權行為”觀點的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和圖書館實際工作者比例非常接近。

圖3.25 不同職業人員對目前知識產權立法水平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職業為圖書館學會工作人員或其他人員的調查對象只有5名,不作分析。

3.1.1.5 本部分小結

(1)圖書館的發展與知識產權法緊密相關。但我國圖書館界人士在看待知識產權法對圖書館發展的影響上評價不一,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有助于圖書館發展”與認為“目前知識產權法限制圖書館發展”的調查對象人數基本相當,各占35%左右。這種不同的認知狀況會影響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開展積極性和有效實施。

(2)超過半數的圖書館界調查對象(53.04%)認為與圖書館發展聯系最為緊密的版權制度是公平公正的,認為版權制度不公平不公正的調查對象比例不到1/6。可見我國圖書館界人士認識到了版權制度對鼓勵作品創作和傳播的積極作用,且主流觀點認為版權制度是公正的。

(3)超過3/4的調查對象認為“圖書館是公益性機構,但應當在保護版權的前提下發展”。這表明,大部分圖書館界人士認識到了版權保護的重要性,明確了圖書館順利發展需要遵守相關版權規定的理念,這種主流認識是正確的,它有利于圖書館積極開展知識產權管理工作。

(4)在對我國知識產權法的保護水平以及是否與我國圖書情報工作實際相適應的認知上,圖書館界比較多的調查對象不認為我國目前的知識產權法過于嚴厲,多數調查對象認為我國目前知識產權立法水平還不高。這種認識有利于克服對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抵觸情緒,有利于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

3.1.2 原因分析

3.1.2.1 圖書館界知識產權意識有待提高

圖書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首先要求館員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與圖書館聯系最為緊密的是著作權制度,其創立的本意是確保權利人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控制其作品并獲得收益,使其有足夠的動力創作新作品。各國為了有效地保護著作權,針對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建立了法律責任制度。參見劉春田:《知識產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14頁。當著作權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時,知識產權法規都會規定相應侵權救濟措施和程序。在數字環境下,作品的復制、傳播變得十分方便,未經過著作權人許可的侵權行為更容易發生。當前學術環境下,學術抄襲的現象還比較嚴重,剽竊事件經常見諸報道,教育部專門出臺了《關于嚴肅處理高等學校學術不端行為的通知》整治學術風氣。當圖書館界人士的作品被抄襲時,其會采取什么樣的態度?我們就這一問題進行了調研。

當調查對象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有50%的調查對象會采取向公眾揭露的方式。這一方面可以揭露抄襲人的行為,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醒社會其他成員注意保護自己的著作權。有37.50%的調查對象會采取不理睬的態度。這一比例還相對比較高,這種漠視侵犯著作權的行為會縱容侵權者,導致其更加肆無忌憚。有12.50%的調查對象會采取提起訴訟的方式維護自己的權利(見圖3.26)。采用提起訴訟的調查對象相對較少。現階段訴訟成本比較高,同時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損害賠償又相對較少。考慮到成本和收益的問題,一般人較少采取這種方式。

圖3.26 調查對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當發現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人抄襲時,除了51歲以上年齡段的調查對象之外,其他年齡段的人群中都是采取向公眾揭露方式的人員所占比例最高。隨著年齡的增長,不理睬抄襲行為的比例逐漸增加,51歲以上年齡段的調查對象中對發現抄襲行為采取不理睬態度的比例達到了52%(見圖3.27)。

圖3.27 不同年齡段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2)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在發現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不同職稱的調查對象中都是采取向公眾揭露方式的人員所占比例最高,其中正高級職稱調查對象的比例相對較低(46.03%),沒有過半。在對抄襲采取不理睬態度的人群中,正高級職稱調查對象的比例最高(44.45%)。從圖3.28的數據可以看出,在調查對象中,職稱較高的圖書館界人士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力度和對自身利益的維護程度相對較低,對抄襲行為采取不理睬態度的比重反而較大。

(3)不同學歷背景人員的認知。

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的情況下,采取向社會公眾揭露方式的調查對象中,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最高,占57.14%,其次是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54.06%)、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39.47%)。此順序與采取“提起訴訟”方式的順序相同。而對抄襲行為采取不理睬態度的調查對象中,本科生或學士學位獲得者比例最高,達到50%,其次為碩士研究生或碩士學位獲得者(32.43%),博士研究生或博士學位獲得者比例最少(28.57%)。從圖3.29的數據可以發現,學歷越高的人群越重視對自己知識產權成果的保護,會采取相應的措施維護自身利益。

圖3.28 不同職稱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圖3.29 不同學歷背景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注:大專、中專或高中學歷背景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4)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的情況下,采取向公眾揭露方式的調查對象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人數所占比例最高,為55.26%,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人數其次(50%),人文社會科學專業人數比例最低,只有37.50%。而對抄襲采取不理睬態度的調查對象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人數所占比例最少(34.21%)。從圖3.30的數據可以看出,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為強烈。

圖3.30 不同專業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注:作答本題的最高學歷為其他專業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5)不同職業人員的認知。

在不同職業的調查對象中,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人抄襲的情況下,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中采取向社會公眾揭露方式的比例最高,所占比例為62.16%,要高于圖書館實際工作者(44.93%)。在對抄襲采取不理睬態度的調查對象中,圖書館實際工作者比例(40.58%)高于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29.73%)。從圖3.31的數據可以看出,調查對象中圖書館實際工作者對知識產權的重視和保護力度要弱于圖書情報專業教育者。

(6)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在不同職務的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人抄襲的情況下,采取向社會公眾揭露方式的,圖書館中層管理者比例最高(57.14%),館長或副館長比例最低(39.47%)。而在對抄襲行為采取不理睬態度的人群中,館長或副館長的比例(44.74%)高于圖書館中層管理者(28.57%)。從圖3.32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圖書館實際工作者中館長或副館長職務的調查對象的知識產權意識還需加強。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有效實施需要強化高層領導者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

圖3.31 不同職業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注:作答本題的職業為圖書館學會或其他的調查對象只有4名,不作分析。

圖3.32 不同職務人員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采取的措施

3.1.2.2 圖書館界多數人士關注版權保護成本

在數字時代,圖書館的業務運作與各種軟件緊密結合在一起。為了有效保護知識產權,軟件費用的支出將是一個不小的成本。在國際市場上軟件的盜版問題是比較嚴重的,商業軟件聯盟(Business Software Alliance, BSA)調查聲稱,2008年全球盜版軟件占所有PC安裝軟件的41%,軟件公司損失估計在530億美元左右。參見于建科、李維峰:《盜版、技術進步與市場進入》,《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年第11期。軟件的盜版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在軟件市場中,存在三種不同的角色:一種是高舉正版大旗高唱高價大調的正版軟件商,一種是不喊任何口號不見廬山真面目專搞地下活動的盜版軟件商,還有一種就是游走于前兩者之間的消費者。參見任昕、黃海濱:《正版軟件高價原因淺析》,《商場現代化》2007年第14期。圖書館界人士大多屬于第三種人群。他們對于正版軟件的支付成本態度如何?對使用盜版產品如何看待?本次調查也涉及了這些方面的問題。

從圖3.33可以看出,有76.72%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正版軟件的價格太高;有16.38%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正版軟件的價格還可以接受;有6.90%的調查對象認為目前正版軟件的價格自己不能接受。

圖3.33 圖書館界人士對正版軟件價格的認知

從圖3.34可以看出,有61.40%的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產品持反對態度;有32.46%的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產品持無所謂的態度;有6.14%的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產品持贊成態度。

圖3.34 圖書館界人士對使用盜版產品的觀點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盡管圖書館界人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增強,較多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軟件持反對態度,但認為正版軟件價格過高的比例接近85%。保護軟件知識產權需要抵制使用盜版軟件,但盜版率的降低在增加軟件業收入的同時也增加了企業和政府部門等用戶的開支,政府部門購買軟件的預算是不容忽視的。參見蒲吉蘭:《21世紀的黑金》,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頁。同樣,高昂的價格為圖書館保護知識產權帶來了較大的成本,影響了知識產權管理的有效實施。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從圖3.35可以看出,不論是什么年齡段的圖書館界調查對象,大多認為正版軟件的價格太高,各年齡段之間認為正版軟件價格太高的比例差距不大,沒有特別明顯的差別。

圖3.35 不同年齡段人員對于目前正版軟件價格的認知

從圖3.36可以看出,對于使用盜版產品,除31~40歲年齡段外,其他年齡段圖書館界調查對象中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人數最多。31~40歲年齡段的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產品持“無所謂”態度的比例(47.83%)略高于持“反對”態度的比例(43.48%)。

圖3.36 不同年齡段人員對于使用盜版產品的態度

(2)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從圖3.37可以看出,對于正版軟件產品的價格,不論是什么職稱背景的調查對象,認為價格太高的人數都最多,比例都在80%以上。正高級職稱的調查對象認為正版軟件產品價格太高的比例最小,其認為價格可以接受的比例最高。

圖3.37 不同職稱人員對于目前正版軟件價格的認知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從圖3.38可以看出,對于使用盜版產品的態度,除中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外,其他職稱的調查對象中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人數最多,高級職稱調查對象反對使用盜版產品的比例要高于副高級和中級職稱反對使用盜版產品的比例。中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則是對使用盜版產品持無所謂態度的比例最高(50%)。圖書館界人員的職稱與收入一般存在正相關關系,這也是影響調查對象認知的重要因素。

圖3.38 不同職稱人員對于使用盜版產品的態度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3)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從圖3.39可以看出,對于正版軟件的價格,不論什么專業背景的調查對象,認為價格太高的比例都最高。其中人文社會科學專業的調查對象所占比例最高,達84%,其次是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的調查對象,比例為74.68%。

圖3.39 不同專業人員對目前正版軟件價格的認知

從圖3.40可以看出,對于使用盜版產品的態度,除人文社會科學類專業調查對象外,不論是什么專業背景的人群,持反對意見的人數都最多。其中,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所占的比例最高(68.35%),自然科學或工程技術專業調查對象所占的比例位居第二(50%)。可見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較強,其反對使用盜版產品的比例高于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

圖3.40 不同專業人員對于使用盜版產品的態度

3.1.2.3 圖書館界關注版權規則的可操作性

在互聯網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圖書館提供的主要是實體文獻資料服務,相關的版權規則比較明確,產生侵權的可能性較小。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以及各種信息技術的出現,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圖書館的服務模式受到沖擊,傳統的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用戶需求。為了適應新技術發展,滿足用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各種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被引入圖書館的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在提升圖書館服務質量與水平的同時,也為圖書館帶來了知識產權侵權隱患。

我們設計了相關問題以期能夠深入了解圖書館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過程中面臨困難的原因。我們提供了三個選項供調查對象選擇,分別是:“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作答情況見圖3.41。

圖3.41 調查對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問題不同觀點的認知

在調查對象中,贊成在網絡時代“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觀點的占11.40%;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觀點的占16.67%;另有71.93%的調查對象贊成在網絡時代“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可見圖書館界人士普遍認為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避免侵犯版權,但現有的版權規則可操作性比較差,給圖書館的知識產權管理帶來了困難。

(1)不同年齡段人員的認知。

從圖3.42可以看出,不論哪個年齡段的群體,贊成“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觀點的人都是最多的。其中51歲及以上、41~50歲兩個年齡段的比例都超過了75%。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的群體中,31~40歲年齡段比例最高。而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的比例在不同的年齡段中差別不大。

圖3.42 不同年齡段人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問題不同觀點的認知

(2)不同專業人員的認知。

從圖3.43可以看出,不同專業的調查對象中都是贊成“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的比例最高,均超過了70%,二者比例相差不大。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認為“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的比例高于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與之相反,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的非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調查對象比例要高于圖書情報檔案類專業。

圖3.43 不同專業人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不同觀點的認知

(3)不同工作地人員的認知。

從圖3.44可以看出,工作地在大城市的調查對象中,接近3/4贊成“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比例高于工作地在中等城市的調查對象。工作地在中等城市的調查對象中,雖然也是以贊成“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的人最多,但是其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的比例(16.67%)要高于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的比例(13.33%)。

圖3.44 不同工作地人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不同觀點的認知

注:在小城市或城鎮工作的調查對象只有5名,在村鎮或農村工作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4)不同職稱人員的認知。

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的調查對象以中級職稱比例最高,正高級職稱調查對象的認同比例非常低(6.25%)。而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是因為版權法滯后”和“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的調查對象則是正高級職稱的比例最高(見圖3.45)。

圖3.45 不同職稱人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不同觀點的認知

注:初級職稱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5)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從圖3.46可以看出,不同職務的調查對象中都是贊成“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觀點的比例最高,均超過了50%,其中館長或副館長的比例超過了80%。贊成“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的調查對象以圖書館中層管理工作者居多,館長或副館長所占比例最低,僅為2.63%。館長或副館長對圖書館知識產權保護比較樂觀,認為在明晰版權規則、提高操作可行性的基礎上,圖書館可以避免侵犯版權。

圖3.46 不同職務人員對圖書館版權保護不同觀點的認知

3.1.2.4 經費不足也是影響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原因

在探討宏觀層面上影響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客觀原因的基礎上,還需要探析現階段微觀層面上影響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因素。我們設計了四種影響因素供調查對象選擇,分別是:“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圖書館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和“圖書館增加額外的工作量”。調查結果如圖3.47所示。

圖3.47 調查對象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不同影響因素的認知

在調查中發現,認為“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是圖書館解決版權問題最重要影響因素的占40.74%,排在第二位的是“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比例為36.11%,另兩個影響因素——“圖書館沒有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和“圖書館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所占比例分別為17.59%、5.56%(見圖3.47)。可見調查對象較多地認為經費問題是制約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的最主要原因。實施知識產權管理方案需要有效地對讀者進行管理,因此也有不少調查對象擔心這會對讀者的利益造成損害。

(1)不同工作地人員的認知。

從圖3.48可以看出,在大城市工作的調查對象認為“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是最應擔心的問題,其次是“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而在中等城市工作的調查對象認為“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是最應擔心的問題,其次才是“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可見不同工作地的圖書館界人士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影響因素的認知存在著差異。

圖3.48 不同工作地人員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不同影響因素的認知

注:作答本題的在小城市或城鎮工作的調查對象只有4名,在村鎮或農村工作的調查對象只有1名,不作分析。

(2)不同職務人員的認知。

從圖3.49可以看出,認為“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是圖書館版權管理中最應擔心的問題,以館長或副館長職務的調查對象居多,比例超過了50%,其次是圖書館中層管理者、其他業務工作者。可見圖書館高層管理者比較關注經費方面的問題。不同職務調查對象認為“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是圖書館解決版權最應擔心的問題的比例比較接近,絕大部分調查對象都不認為“圖書館增加額外的工作量”是影響知識產權管理的因素。

圖3.49 不同職務人員對圖書館知識產權管理不同影響因素的認知

3.1.2.5 本部分小結

(1)圖書館進行知識產權管理需要館員具備較強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調研發現,現階段圖書館界人士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在自己的文章(或者其他作品)被抄襲時,有半數調查對象會采取向公眾揭露的方式維護自身權利,抵制學術不正之風。但還有37.50%的調查對象會采取不理睬的態度,這種漠視侵權行為的態度不僅損害了作者自身利益,而且會進一步縱容學術腐敗。由于訴訟的高成本和低收益,采用提起訴訟制止侵權的調查對象還相對較少。

(2)隨著圖書館界人士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的增強,較多調查對象對使用盜版產品持反對態度,但認為正版軟件價格過高的比例也接近85%。高昂的正版軟件價格為圖書館保護知識產權帶來了較大成本,尤其是對于經費有限的中小圖書館而言更是如此,這影響了知識產權管理方案的有效實施。這為軟件企業提供了啟示:為了達到雙贏的目標,軟件企業需要反思其高定價模式的弊端,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積極調整自身的競爭策略。

(3)只有1/9左右的調查對象認為,在網絡時代“圖書館侵犯版權不可避免”;71.93%的調查對象贊成在網絡時代“圖書館愿意保護版權,但目前的版權規則很不清晰,因此很難操作”。可見圖書館界人士普遍認為圖書館在發展過程中是可以避免侵犯版權的,但現有的版權規則比較滯后,操作性比較差,給圖書館的知識產權管理帶來了困難。這就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根據環境的變化,積極制定修改有關的知識產權法律法規,出臺司法解釋,提高法規的可操作性,為圖書館有效的知識產權管理創造條件。

(4)調查對象認為圖書館解決版權問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圖書館經費負擔不了”和“讀者的利益受到損害”,可見圖書館制定實施知識產權管理方案需要著力解決經費問題。同時,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圖書館在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過程中要平衡權利人和讀者的利益,為讀者的信息獲取利用創造條件,防止知識產權保護對讀者利益的侵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蚌埠市| 宝兴县| 巴马| 丰县| 合肥市| 额敏县| 二手房| 通州区| 偃师市| 桐柏县| 万盛区| 大庆市| 方山县| 蓝山县| 灵璧县| 酒泉市| 塔河县| 平邑县| 永定县| 石渠县| 龙陵县| 恭城| 肃宁县| 武城县| 南江县| 佳木斯市| 洪泽县| 疏附县| 海丰县| 诸暨市| 渑池县| 北海市| 淮滨县| 泽库县| 信阳市| 古交市| 蓬溪县| 兴隆县| 莱芜市| 华蓥市| 广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