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需可持續增長的結構基礎與政策選擇
- 楊瑞龍
- 627字
- 2019-11-29 18:26:49
(二)收入分配的度量
本章用兩種指標衡量各省(區、市)總體的居民收入差距。我們選取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人均純收入之比作為居民收入差距的代理變量,已有研究表明中國城鄉收入差距可以解釋全國總體居民收入差距的75%以上,因此采用城鄉收入差距作為總體收入差距代理變量的做法,在有關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獻中非常普遍。
由于中國是一個地區差異較大的國家,而前述城鄉收入差距對全國總體收入差距75%的解釋力是建立在全國樣本的計算結果上的,這未必意味著各省(區、市)的城鄉收入差距依然可以解釋總體居民收入差距的75%。基于此,我們在穩健性檢驗中采用胡祖光的方法
計算了各省(區、市)的基尼系數,胡祖光提出了一種簡便而精確的計算基尼系數的方法,該方法的大致計算過程如下:

圖1 1980—2009年中國產業結構變遷


胡祖光的計算方法為將地區人口按收入水平從低到高等分成五組,每組人口占地區人口的比例為20%,基尼系數為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的收入百分比與收入最低的20%的收入百分比之差。由于在統計年鑒中城鎮和農村的收入分組是分別列出的,因此地區人口按收入水平分成五組,每組的人口比重和人均收入需要通過插值法計算得出。在得到最高收入組的人均收入和最低收入組的人均收入后,就可以依照上面的公式計算得到該地區當年的基尼系數了。吳一平、芮萌將用這種方法計算出的全國基尼系數與聯合國數據庫UNU/WIDER World Income Inequality Data-base(WIID)中的中國基尼系數進行了相關性檢驗,發現兩組數據的相關性達0.9128,并且都在0.01水平上顯著,這從某種程度上說明該計算方法是比較可靠的。
推薦閱讀
- 行政治理扶貧:對精準扶貧實踐邏輯的案例考察
- 魔咒與契機:中國經濟新坐標
- 國有產權、政府層級與集團內部資本市場運作機制(云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成果文庫)
- 加快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 高成長企業論·第三季:中冊(《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觀察)
- 中國改革:歷史、邏輯和未來:振興中華變革論
- 抗戰時期日本對天津的經濟統制與掠奪
- 中國城鎮化:和諧與繁榮之路
- 征信大數據:理論與實踐(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書系)
- 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案例與政策創新(傳統農區工業化與社會轉型叢書)
- 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 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政策建議集(1996~2017)
- 中國產業安全問題研究
- 京津冀城市群新型城鎮化質量時空演變與提升路徑:基于“三生空間”融合視角的研究
- 中國經濟的信心與底氣(套裝共2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