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社會學引論(Introduction to Morality Sociology)
- 龔長宇
- 502字
- 2020-08-20 16:03:40
三、道德行為事實能夠體現社會學所倡導的“實證精神”
考慮到在其最古老最通常的詞義里,實證一詞指的是“真實,與虛幻相反”,即“注重研究我們的智慧真正能及的事物”;其第二個含義表示“有用與無用的對比”,即“一切健全思辨的必然使命都是為了不斷改善我們個人和集體的現實境況,而不是徒然滿足那不結果實的好奇心”;這個巧妙的詞第三個常用的含義,是表示“肯定與猶疑的對立”,即“善于自發地在個體中建立合乎邏輯的和諧,在整個群體中促成精神的一致”;第四個通常的含義主要在于“以精確對照模糊”,即要贏得“與現象的性質相協調并符合我們真正需要所要求的精確度”;而該詞的第五種含義則是“把實證作為否定的反義詞來用”,它的使命主要是“組織,而不是破壞”。以道德行為事實為研究對象,可以體現出這樣的實證精神,因為,道德行為事實是真實的,一旦發生了,就不能改變,只能對其進行褒貶評說,道德行為對社會有機體會發生積極的社會作用,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當然,不道德的行為也會敗壞社會風氣。道德社會學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其研究對象必然要能夠擔當起社會學所倡導的實證精神,而以道德行為事實作為研究對象,是可以承載起這樣的學科規范與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