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民國初年的北京
書名: 北平說書人作者名: 唐四方本章字數(shù): 2053字更新時間: 2019-08-25 10:20:55
民國初年的北京還不叫北平,名字依然是北京。
民國初年的北京內(nèi)外城的隔離制度基本消失不見,但里九外七皇城四的城門格局依然還在,東富西貴南賤北貧的城區(qū)類別也基本定型。
民國初年的北京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的沖擊非常強烈。
民國初年北京人口一直在增加,從1908年的76萬余人到1928年的91萬人,二十年時間增加了近一半。時,北京戶籍人口占據(jù)總?cè)丝跀?shù)量不到一半。男女比例失衡嚴重,在這個保守的老京城,進京務工的基本都是男性,一直要到1928年才開始有女性進入社會工作。
民國初年的北京依然被人稱作是首善之都,時人講信用,重街坊鄰里關(guān)系,水鋪、米面鋪皆可賒賬,按月下賬,或者一年三節(jié)結(jié)算,而商家不會擔心有人賴賬或者逃走。街坊領(lǐng)里互幫互助,常有幫窮會,每家每戶按月湊錢辦事,亦不會擔心有人賴賬。
民國初年的北京,外來人口眾多,彼此都重同鄉(xiāng)之情。北京城內(nèi)各地會館林立,外來人只需憑著一口鄉(xiāng)音,就可在會館內(nèi)居住,并且求助同鄉(xiāng)幫忙介紹工作。
民國初年的北京,各行各業(yè)都非常保守,行有行規(guī),業(yè)有業(yè)法。不許外人輕易進入。就連剃頭師傅都有門戶傳承,見面都得盤道,一旦發(fā)現(xiàn)對方?jīng)]有門戶傳承,便作為嗆行處理,輕則斥責一頓,重則沒收經(jīng)營工具以及當日的所有收入。
民國初年的北京,各行各業(yè)都有地域性,等閑不讓外地人入行。比如井窩子送水、糞道收糞、綢緞莊八大祥、飯店八大堂八大樓,還有糧食店基本都是山東人在經(jīng)營;醬油雜貨鋪、顏料店基本都是山西人在經(jīng)營;著名的四大恒錢莊則是江浙人辦的;茶莊基本都是安徽人辦的;金店、古玩玉器的買賣都是廣東人在做;剃頭的多是直隸人;就連做傭人的老媽子也多是直隸省的三河縣人,所以也有三河老媽子之說。
民國初年的北京,人人敬重文化,城內(nèi)辦有惜字會館。凡是寫有文字的紙張,沒人會去隨意踩踏,或者挪作他用,惜字會館會著人去撿拾字紙,或者收買廢棄字紙,帶回會館內(nèi)焚燒,不可能隨意侮辱文字。只是在北平淪陷之后,惜字會館便沒有了,上街撿拾字紙的人再也見不到了。
民國初年的北京,平民百姓生活困頓。1922年,一個磚瓦匠大工一天的工錢74個銅元,折合銀元3.87角;一個小工僅50個銅元罷了,折合成銀元2.82角。而那時的玉米面卻要4分一斤,一個大工一天的工錢不過9斤多玉米面罷了,一個小工更是只有不到7斤。而一個家庭的生活開支可不僅僅純吃玉米面就可以的。
隨著20年代軍閥混戰(zhàn),銅元貶值愈加厲害,物價瘋漲嚴重,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那時所有工錢都是按照銅元結(jié)算的,一直到1924年經(jīng)過工人不懈爭取,才開始以銀元結(jié)算。
民國初年的北京對文化人卻是格外的優(yōu)待,初小教員月薪24元,高小教員34元。大學教授月薪最高400元,最低也有300;助教月薪最高110,最低50元。而那時的北京,一家四口一年只需要100大洋就足夠他們生活了。而一套小四合院,不過300大洋,僅僅只是教授一個月的工資而已。
民國初年的百姓生活困頓,紈绔子弟卻還是極好斗鷹遛狗,玩鳥養(yǎng)蟲,還是一副老頑主做派。盡管百姓生活困頓,可北京百姓卻依然講究。衣著不講華貴,但講整潔不破,就連一些只有一身衣服的窮人,都會穿著衣服讓路邊縫窮的人幫自己縫補破洞。
時,北京人出門必穿大褂,或是長袍馬褂,短巾汗衫者被視作無禮,因為這是在屋里面才會穿的衣服。哪怕在屋內(nèi)接待客人,也必穿大褂。男人出門帶青緞或黑緞的瓜皮小帽,冬季防風戴將軍盔。小孩子戴毛套帽。做苦力之人多戴氈帽。婦人梳發(fā)髻,姑娘梳辮子。
民國初年的北京,藝術(shù)行業(yè)發(fā)展昌盛,后世沒落的傳統(tǒng)藝術(shù)在這時卻是耀眼奪目的很,各門各派人才輩出,大師林立。天橋雜耍地,群英薈萃,八大怪幾代顯赫。金皮彩掛評團調(diào)柳,響聲徹夜。江湖春點,碰嘴咬牙。
民國初年的北京,江湖氣很重。老榮行尚且不敢大規(guī)模踏足這個首善之地,但是小綹兒依然不絕。老月們開的寶局子,大門緊閉不敢公開示人,但總有不要命的混混想跳寶案子通過挨打來成就自己的人物字號。
老渣們也混跡在窮苦人家里面,在跟人家討論開外山和不開外山的價格分別是多少。老柴們坐在巡警閣子里面沖盹兒,專注鄰里糾紛,等閑不涉江湖事。而江湖老合們,卻是被欺負的最慘。
八大鏢局實力強橫,但卻也面臨著新時代的沖擊,現(xiàn)代交通業(yè)發(fā)展迅速,傳統(tǒng)的保鏢押運業(yè)務已經(jīng)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鏢局紛紛關(guān)張,鏢師們轉(zhuǎn)行看家護院;或去武場子授藝,或是投身軍伍,為國效力;或是投身民間,惹得江湖武林波瀾四起。
大清已經(jīng)亡了,末代皇帝還沒被趕出紫禁城。曾經(jīng)的八旗子弟卻失去了旗餉,倒了鐵桿莊稼,于是紛紛下海從藝,清渾兩門開始合流。那些曾經(jīng)只存在于宮里的那些老手藝也隨著清朝滅亡,而流傳到民間來。
后世的那些人民藝術(shù)家,在民國時期的舊社會卻是被歧視的戲子。沒有藝人不受辱的,也沒有藝人不受屈的。多少女藝人含淚賣藝,多少男藝人哈腰賣笑,這是一個藝術(shù)綻放的年代,卻也是藝人無比屈辱的歲月。
我們要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關(guān)于民國江湖的故事,一個關(guān)于民國江湖上各個行當?shù)囊?guī)矩和故事,各行各業(yè),各門各派,各有精彩。
而這個故事要從一個老實木訥的年輕人在莫名其妙被人敲了腦袋,養(yǎng)了一個多月傷之后,腦子突然開竅了開始說起……
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他已經(jīng)不再是他了……
茍在初圣魔門當人材
呂陽穿越修仙界,卻成了魔門初圣宗的弟子。幸得異寶【百世書】,死后可以重開一世,讓一切從頭再來,還能帶回前世的寶物,修為,壽命,甚至覺醒特殊的天賦。奈何次數(shù)有限,并非真的不死不滅。眼見修仙界亂世將至,呂陽原本決定先在魔門茍住,一世世苦修,不成仙不出山,奈何魔門兇險異常,遍地都是人材。第一世,呂陽慘遭師姐暗算。第二世,好不容易反殺師姐,又遭師兄毒手。第三世,第四世……直到百世之后,再回首,呂陽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成為了一代魔道巨擘,初圣宗里最畜生的那一個。“魔門個個都是人材,說話又好聽。”“我超喜歡這里的!”
青山
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吾不識青山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詭秘之主
蒸汽與機械的浪潮中,誰能觸及非凡?歷史和黑暗的迷霧里,又是誰在耳語?我從詭秘中醒來,睜眼看見這個世界:槍械,大炮,巨艦,飛空艇,差分機;魔藥,占卜,詛咒,倒吊人,封印物……光明依舊照耀,神秘從未遠離,這是一段“愚者”的傳說。
太虛至尊
(又名《玄靈天帝》方辰)”江凡,我后悔了!“當許怡寧發(fā)現(xiàn),自己寧死不嫁的窩囊未婚夫,娶了姐姐,將她培養(yǎng)成一代女帝時,她后悔了。如果時間可以重來,她一定不會任性的讓姐姐替嫁!
斗羅:謫仙臨塵,酒劍弒神
李謫仙被塵心領(lǐng)進七寶琉璃宗。覺醒武魂那天,一柄青蓮劍出世,劍氣縱橫,先天滿魂力。他被寧風致譽為千年難遇的天才,并敲定與寧榮榮的姻緣。但不成想。六年時間過去,李謫仙魂力沒有寸進!寧榮榮:“謫仙哥哥,七寶琉璃塔是大陸第一輔助武魂,與強大的戰(zhàn)魂師配合,才能發(fā)揮出最強威力。”“雖然……我很不想這么說,但你的確跟不上我的腳步了。”拿回兒時互換的信物。李謫仙:“各自安好。”...“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謫仙并不氣餒,他堅信自己絕非庸才。明月下。他仰頭飲酒,醉里舞劍。魂力在不知不覺中,飆漲到二十級。李謫仙這才明白。他乃雙生武魂——劍與酒。“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從七寶琉璃宗不辭而別。李謫仙手握劍、腰別酒,獨自一人游歷大陸。他喝了最香醇的酒,結(jié)識最好看的女子,挑戰(zhàn)最厲害的劍客。多年后。他在全國魂師大賽,與寧榮榮相遇。看著被鶯鶯燕燕包圍的李謫仙,一劍橫掃所有天才,寧榮榮淚眼婆陀。“謫仙哥哥,榮榮每天都想你……”“多年未見,你還可好?”李謫仙風輕云淡,長劍遙指。“出招吧。”謫仙之名響徹大陸。這一次,他看向神界。“天上神祇有三千,見我也須盡低眉!”(多女主,不跟團,虐唐三,虐榮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