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一波狗糧,突然覺得那個屢次被提名的球哥,也應該有點存在感了。
球哥與珣妹是初中同學,一個是班上的女一號,一個是班上的男一號,學霸嘛!其存在意義,除了為班級爭光,為同學請命,就是供大家八卦了。
球哥嘛,典型的理科直男,不跟女生多說話,一心只讀圣賢書,流言蜚語對他影響不大,或者說,剛開始,他的腦回路還不允許他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照常與珣妹正常往來。
而珣妹,本就性格溫柔內(nèi)斂,加上球哥并未辯解,交往如常,她便誤以為“春天來了”,于是乎,一個未經(jīng)人事的小姑娘,就這么誤打誤撞地動了心。
球哥剛開始只是抱著與女學霸切磋的心態(tài),多對珣妹說了幾次話,在吃瓜群眾眼里,那就是“隱忍的愛”!被暗戳戳動了春心的珣妹送個禮物,禮貌性地回個禮,在吃瓜群眾眼里,那就是交換定情信物,“私定終身”!
現(xiàn)在想起來,球哥與珣妹,純粹是被吃瓜群眾們撮合起來的,兩個戀愛木頭,不懂什么是:看對了眼,萌動了心,控制不住自己,談起了戀愛。被吃瓜群眾們起哄了三年,個個自以為對方喜歡自己,然后也不點明關系,別人問到也不否定,就這么不明不白地在一起了……
珣妹告訴我,他們這名不副實的三年愛情,既沒有牽手約會,也沒有贈禮情書,不過時不時地交換講義筆記,見面也不過點頭招呼,確實不像戀愛的樣子。
可是偏偏兩個人都覺得他們確實在一起了,有點好笑,又有點感慨——畢竟,這么純粹的愛情,可能此生僅此一次而已了。
要說起他們的分手,那也是讓人難以捉摸。
起因是珣妹的溫柔善良,吸引了幾個男孩子為之傾倒,那幾個男孩子知道珣妹“名花有主”,就氣急敗壞地跑去警告球哥,說的呢,無非是“你配不上美好的她”,“等著我搶回來”,“以后注意點”云云。
高中生嘛!本來就是沖動的魔鬼,放放狠話,就是極限了,偏偏球哥從小就是溫婉少年,完美小孩,在老師和家長的溫室花園里長大,自以為遇上了社會黑暗勢力,就怕怕地把事情告訴了珣妹。
珣妹也是朵小白花,既不敢告訴老師,也不敢找那幾個男生問清楚,就提議,要不分手算了?
幾番討論之下,兩人果斷地“正式”分了手(高中生的中二分手方式,我不說,你也應該明白……)。
本來只是為了躲避“社會黑暗勢力”,結果,分手了幾個月,兩人突然發(fā)現(xiàn),彼此之間分手前與分手后竟然毫無差別,還是一樣的點頭之交,還是一樣的互相學習。
于是呢,在“戀愛”三年后,異常遲鈍的兩個小傻子,第一次懷疑起了他們之間的“真愛”!
此后一年,他們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倒不是有什么矛盾,相反,這兩個都是架都吵不起來的主,而只是想要驗證他們的愛情“真?zhèn)巍保?
一年后,結果出來了,好像并沒有什么愛意的樣子,那就果斷地正式分手吧!
事后,我問珣妹這段戀愛的感受,她回憶說:“平淡無奇,但我當時卻覺得異常甜蜜。可能初中高中在老師眼皮子底下談戀愛就是這樣吧!”
我沒有談過戀愛,但是多年看劇的本能,讓我感覺他們幼稚地可笑,同樣的,換作任何一個成年人,都不會覺得他們談過戀愛。確實,他們的相處模式,更像一起學****。但是,那種崢嶸歲月,與你同行的與有榮焉的感受,是他們一生都銘記的青蔥回憶。
有人說,學生時代的愛情最讓人回味無窮,因為利益太少,沖動更多,肆無忌憚地以青春期作借口,肆無忌憚地感受青春的魅力。也許不如成人般轟轟烈烈,也許不如老人般細水長流,但當時那種懵懂無知,怦然心動,是往后余生,永遠無法再會的摯友。
而我所謂的幼稚與可笑,還不是我連參與的資格都不曾擁有嗎?或許在他們的眼淚,現(xiàn)實的我,同樣幼稚地可笑吧!
我們都幻想過幼稚,只可惜,當年沒有陪我幼稚的人,于是,我只能一個人,學會了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