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原初
- 拉撒路
- 海天體
- 2129字
- 2019-12-17 21:16:37
接近真相的線索又一次斷掉了,我的內心還是有一點沮喪的。
在能見度良好的情況下根據星座的位置,我們很快找到了斯科特科考站,離我們僅僅兩公里遠。
站內自然是沒有任何活物,但設施保存完好,我們搜刮到了一些有用的科考專用器材,核對好接下來的路線,并在站內踏踏實實地睡了一個好覺。雖然不知道要感謝誰,但是這里沒有隨文明毀滅而被破壞真是太好了。
睡前幾個男人蜷縮在各自的睡袋里,黑暗中不知道還有幾個人睜著眼睛看天花板。過了很久,大李子忍不住開口問我地下湖那究竟有什么,我試了一下,屬于可以說出來的信息。
“那里有‘開關’,在發動‘魔法’的時候,必須要有人在這里啟動‘開關’。”
“為什么要把‘開關’安放在這種匪夷所思的地方?”
“如果我們能活著找到‘開關’,你就會明白了。”
第二天叫醒我的是生物鐘,今天從斯科特站離開后,我們將失去所有補給的可能性直到目的地。出發前我們留下了幾臺車和一些人手,約定好10天后他們將作為第二批人員從斯科特站出發,前往橫貫南極山脈腳下接應,為我們運送返程補給物資。
如果在約定接頭的地點等待超過48小時后沒有等到我們回來,他們將原路返回艦島離開南極,前往世界上的其他聚落處,把我們留下的信息傳達給當地人,再做打算。
校對好磁極方向后,車隊出發了。
茫茫的暴風雪占據了旅途中八成以上的時間,車輛之間大概只相隔十幾米,但除了用通訊裝置定期聯絡,也用粗大的麻繩首尾相連一輛接一輛綁在一起。
偶爾露出晴朗的星空我們又得把握難得的機會仔細確認位置和方向,大家又變得沉默寡言,做起事來卻分秒必爭。
直到風雪中隱約出現了連接著天空的灰色身影,橫貫南極山脈就這么突然不友好地出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它是一條獨立的完整巖床,大約在侏羅紀時期被整體推出地表。
刀削一樣的山體,窒息的壓迫感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按照我們的計劃,需要尋找一個在我記憶中入口由藍色晶體包圍的巖洞。
雖然要去的是地下湖,但不知道誰很體貼地準備好了一條通道,并不是讓我們自己哼哧哼哧鏟雪挖下去。這條路的入口就在藍色晶體巖洞,巖洞也被很體貼地安排在了山腳下,省去了爬山的痛苦。
車隊沿著山體地毯式搜索,兩天后傳來好消息,入口找到了。
透著藍光的晶體叢生于洞口處,內里也有許多晶體簇生長于巖壁之上,配合手電照明能見度不成問題。
沒有了暴風雪的迫害我們前進得十分迅速,又花了三天的時間在幽藍的路徑中探索,腳下的冰層越來越薄,隱隱可見液體流動的痕跡,說明我們沒走錯路。
繞過一段冰墻后,一個看不清另一頭的巨大地陷洞口毫無征兆地出現在我們面前。
整齊平滑的邊緣,讓人有種靠近就會不小心滑下去的恐懼感。
距離洞口十幾米的地方有一塊凍在淺冰中的小木牌,上面寫著:此處連接著原初。
下面還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請放心前進,在到達前絕對不會有危險。
“到這里我有新的信息可以分享了。”我頭皮發麻,腦子里閃過各種各樣的信息,渾身雞皮疙瘩,對他們說:“仔細聽清楚了。”
他們幾個大小眼盯著我,吞了吞口水。
“地球其實是兩個星球。”
大李子眉頭一皺,用小拇指鉆了鉆耳孔又彈了一下。
“啥?”
“地球本身由兩個星球組成。”
“有趣!”游正陽臉上浮現出那種欠揍的狂喜,道:“說下去,余聽著。”
“在我們正常認知中的地球,是由外球層和內球層組成,地殼和地幔總厚度約三千公里,合稱外球層,剩余的三千多公里是內球層厚度。實際上人類真正探知的領域連地幔層的都未曾達到,更別說構成內球層的地核,全靠推測。”
“在外球層和內球層之間,有一層較薄的液態層,這是先前科學家根據探測結果推測出來的,是正確的,一般認為液態層是巖漿的發源地,其實不然。”
“這里填滿的是‘潤滑劑’,內球層是被外球層完全包圍的另一個星球,如果用大家都能理解的話說,外球層其實是一個后天形成的戴森球,原初的地球,只有內球層。”
“內外兩個地球的自轉速度是不一致的,這才是地殼運動和地震產生的根源。”
“人類只不過是活躍在外層戴森球上的細菌而已,連地球的表皮都無法通過的自以為是的物種。只能努力地探索毛囊,進入體內就會被免疫系統消滅。”
“原初地球上有什么?”
“我不知道,‘應龍’賦予我的信息里沒有這一部分,我只知道有開關的位置就在這洞下面,原初地球之上。”
“你的意思是跳下去對吧。”花姐看著洞口微笑著。
大李子兩眼一翻搖搖晃晃,臉色蒼白地說他回避一下不能再聽了,我記得他有次被迫從二樓跳下去就差點因為恐高而心梗。
“這顆行星真正的樣貌么。”游正陽似乎不由自主地靠近洞口,卻被花姐拉住。
“我去吧。”花姐淡淡地說。
“再確認一次,這里離原初地球有多遠?”
“大概三千公里吧。”
“地球的總半徑是多少來著?”
“6300多公里。”
“也沒什么區別。”
“我們會投擲足夠一個人支撐一個月的物資下去。”
“要怎么回來?”
“不知道。”
“下去以后我具體要做些什么?”
“找到‘開關’,打開它,我就會收到信息并發動最后的‘魔法’。”
“‘開關’是什么?如何操作?”
“不知道,只知道就在洞的下方。”
“時間呢?”
我看了一下表,指針正對著中午十二點。
“一個月后的此時此刻。”
“你下去后,我們會立刻起身,全速前往百慕大,在塔頂等你的信息。”
“我還需要注意什么?”花姐握著手腕緊了緊刃拳,沒有看我們。
“……”
“請活著。”
花姐背對著我們,凝望了深淵很久很久。
最后,他回頭看了我們一眼,一躍而去。